中國聯通集團研究院副院長童曉渝在演講中指出,建立我國低碳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要站在國家高度上從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人才資源和自然資源平衡的角度思考,而中國聯通的想法就是在我國中西部能源大省建立數據中心產業基地。
隨著我國將發展信息通信產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為國家戰略,信息通信技術(ICT)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信息通信產業本身正逐步成為耗能和碳排放大戶,已經有大量詳實的數據可以證明這一事實。特別是在東南沿海地區,國家剛剛確定了5個云計算示范城市,基本集中在東南部,這說明我國東西部發展的不平衡的差距還在不斷加大。我國東部地區的碳排放量大于西部地區,這也是一個事實。
除此之外,全球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在給ICT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云計算提倡的規模化、區域化發展思路,信息集中處理將造成海量數據的增長,這又會帶來新的能耗的增長。
我國區域經濟的特點就是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中西部地區是能源資源集中的地區,包括內蒙、山西、陜西等地,集中了全國79%的能源產量,特別是煤炭資源,還有新能源:如風能;而東南沿海地區則市場經濟發達,但能源、電力、交通、土地等問題凸顯。
因此,建立我國低碳信息產業發展的新模式,要站在國家高度上從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人才資源和自然資源平衡的全局角度思考,正確處理好3個關系:即正確處理好ICT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關系,設計我國產業體系結構調整的路徑,特別是ICT產業;正確把握ICT技術對全球化、區域化發展的影響關系,發揮區域資源優勢,科學實施產業化布局;正確處理好能源消耗對氣候環境影響的關系,提高低碳經濟的必要性認識。同時要發揮3個作用:即發揮中西部能源、土地優勢的作用;發揮東部人才、市場優勢的作用,建立信息產業的創新開發與服務的基地;發揮規模生產、集約化組織的作用。
云計算發展為建立信息產業的新格局提供了可能,云計算的標準架構是通過集中的數據中心平臺和通信網絡組織應用開發者開發應用,通過網絡向最終用戶提供服務的模式。它是一種按照資源管理、數據托管、流程外包、應用開發、服務提供這幾個環節來組織社會化、專業化的生產的模式,而不是傳統的小而全的、由一個單位提供全部的模式。
過去我們的做法是從西部將能源(電)送到東部,傳輸能力的限制造成了東部地區的供電緊張局面,而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實際上是增加了排放;那有沒有可能改變思路把煤炭(電)變成信息,通過數據中心、通過云平臺、通過通信網絡來實現把信息傳輸出去。
現在國內運營商都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國聯通的想法是在西部能源大省建設數據中心基地,以云計算的方式來提供計算能力,或者像用電一樣來提供計算服務。中國聯通已經開始與國內5大發電企業進行交流、探討,希望雙方在數據中心建設上合作,共同推進“煤變電、電變信息”的產業生產方式的實現。
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做好以下準備:第一、認真分析我國區域經濟與信息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做出產業布局的相關性數據來供規劃者、決策者參考;第二、設計低碳型信息產業最優化的數據模型來支撐規劃,包括物理位置、氣候環境、經濟發展、土地利用、人才知識結構等影響因素;第三、建立有效供電管理模式,就是建立電廠直供電模式;第四,要制定相關的政策,發揮經濟杠桿的影響,轉變地方保護主義思想,擺脫產業增長方式的制約。最后,就是在試點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參與進來,共同去實踐它,通過實踐來培育市場,推動我國低碳信息通信產業的發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