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污染壓力巨大 光伏產業的“亮”與“黑”

2011-01-31 13:08:38 中國環境報

2011年1月18日晚,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鳴獲頒2010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創新獎。他在發言時稱,未來一定是太陽能的世界,未來一定是中國的。然而作為清潔能源,光伏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卻始終伴隨著很多爭議。中國科學院院士費維揚更是直言不諱:“生產太陽能產品把污染留在中國”。

產業發展層次低、污染控制水平低,國內應用范圍小,一個本該富有生氣的新能源產業如今卻面臨著如此的尷尬局面。業內人士表示,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我國光伏產業將面臨更多來自成本、市場、技術、環保方面的挑戰,而這也將會成為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動力。

光伏“大國”承受巨大污染壓力

國內企業尚未掌握污染控制關鍵技術,回收成本高昂

2010年10月,媒體上關于“六九硅業污染屢遭投訴英利新能源項目涉嫌違規”的報道再次引發對光伏企業污染問題的熱議。自2009年12月六九硅業試車以來,由于排放刺激性氣體和產生巨大噪聲,其對當地農作物生產和村民健康均產生了明顯的不良影響。除此之外,近年來國內生產多晶硅的企業也是屢屢因為環境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常用的多晶硅生產技術為“改良西門子法”,這一工藝同時形成大量的四氯化硅等氯硅烷副產物和氯化氫。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回收工藝不成熟,四氯化硅、氯化氫、氯氣等有害物質極有可能外溢。

一方面,目前多晶硅先進的生產技術被美、德、日等發達國家壟斷,另一方面,國內企業都是單獨建廠,由于副產物回收再利用的成本昂貴,多數企業未安裝或未完全安裝相關的回收設備,加上污染控制等關鍵技術方面還存在嚴重缺陷,這些都導致我國多晶硅行業污染控制水平較低。

多晶硅生產大國,正在承擔著副產品的巨大污染壓力。中科院院士簡水生曾算過這樣一筆賬,采用改良西門子法,1千瓦太陽能電池約需10公斤多晶硅,按目前國內最好的控制水平,生產10公斤多晶硅將產生四氯化硅80公斤。而用于傾倒或掩埋四氯化硅的土地將變成不毛之地,植物將不再生長,具有極大的潛在危險,回收成本高。

不是沒有控制技術而是肯不肯用要對相關企業加大環保壓力,促其改進工藝、加強污染控制

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同濟大學教授聞瑞梅則認為,“光伏企業把污染留給了中國”,這種說法有些片面。“我們不能片面地否定光伏產業。”聞瑞梅指出,國內企業已經完全有能力建立一個完全閉環的循環系統生產線,所有生產的廢料、廢氣可以在一個閉環系統里面重復使用,極大地減輕對環境產生污染。

她強調,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處理多晶硅的廢氣和副產物,不是技術上遇到瓶頸,而是肯不肯用最先進技術的問題。控制污染需要大量的投入,這對一些企業而言提出了考驗。在多晶硅制造領域,美國和日本也都經歷過污染時期,但是在技術進步以后,污染才慢慢減輕。

2009年9月,國務院轉發了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制定的《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這份文件要求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占地面積小于6公頃,太陽能多晶硅還原電耗小于60千瓦時/千克,還原尾氣中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要不低于98.5%、99%、99%;到2011年前,淘汰綜合電耗大于200千瓦時/千克的多晶硅產能。

“這個意見出臺之后,很多老板反對,行業協會也在呼吁,對規模較小的企業而言,嚴格執行,可能意味著成本大幅提升,甚至倒閉。但從行業長遠發展和節能減排的角度來說,這個決定是對的。”費維揚說。

業內人士指出,根據征求意見中的標準,國內40多家多晶硅企業中,只有前15家多晶硅企業“是完全符合相關要求的”。而40多家企業中,有20家左右存在環境問題,并且少數企業由于工藝問題,能耗比較大,存在一定的污染隱患。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多晶硅行業準入門檻,將對行業的節能環保、質量、安全、生產等方面進行修訂,形成一個“合適高標準的,又有利于我們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有利于多晶硅產業健康發展的準入門檻”。而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多晶硅市場分析及科技發展座談會上透露,相關部門將研究對多晶硅副產品的綜合利用進行補貼。

薄膜電池是不是一種補充?

不同技術路線優劣勢明顯,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才是關鍵

在國際市場硅原材料持續緊張,多晶硅生產高污染和高耗能的背景下,薄膜太陽能電池已成為國際光伏市場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熱點。在國內,它和多晶硅也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競爭。

2009年11月,全球第一條雙線雙結大面積硅基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江西賽維百世德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昌高新區宣布竣工試產。這個項目引進了全球頂尖太陽能設備供應商美國應用材料公司技術,初期達到8.5%的穩定轉換率,隨后將不斷提高至12%(目前非晶硅單結技術的轉換率為6%)。而技術成本僅為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的40~50%,硅膜厚度不到兩微米,耗用硅材料僅為1%。公司和合作伙伴聯合研制的5.7平方米的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成為全球單塊面積最大的薄膜太陽能電池。

與晶硅太陽能電池相比,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鉑陽太陽能執行董事彭立斌介紹說:“傳統的太陽能電池利用多晶硅材料生產成本,占整個光伏電池成本的40%~50%。相比之下,薄膜電池僅使用在基板上形成的一層薄層材料,生產過程只需200度低溫,耗電少,污染小,極大程度上減少高耗能和副產品污染問題。在轉換效率,實際轉換效能方面都具有明顯優越性。”

盡管非晶硅薄膜可以低成本大面積連續生產,但從2010年的市場表現來看,其對傳統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市場仍未形成有效沖擊,后者仍舊占據著整個光伏電池市場80%的市場份額。

業內專家指出,薄膜電池同樣也存在著很多劣勢。效率低、穩定性差、相同的輸出電量所需太陽能電池面積增加等問題是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的瓶頸。而薄膜電池固定資產投資成本一般是多晶硅電池生產線的7~8倍,也讓投資者心存猶豫。

長城證券分析師周濤表示,多晶硅電池與薄膜電池互有優劣,未來到底哪種技術占據主流取決于哪種技術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短評

別把悲傷留給自己-陳湘靜

有一句歌詞很契合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現狀,“把悲傷留給自己,你的美麗讓你帶走”。能耗高、污染嚴重,低價競爭不斷擠壓利潤空間,我國多晶硅生產業繁榮的背后是不可忽視的低端制造之痛。由于沒有統一的能耗、占地及環保標準,我國多數多晶硅企業在成本、質量等方面仍難以與國外企業抗衡。

從去年開始,有關部門開始醞釀對多晶硅行業設定準入門檻,對舊有和新建多晶硅項目的建設條件、生產規模、公益以及能耗、環保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希望提升產業發展質量,促進結構調整。在廣泛征求意見后,《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近日正式出臺。

根據準入標準,國家將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綜合配套、安全衛生和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準或備案。而現有項目也要經過論證及核準,不合標準的將整改,整改不合格將被勒令退出。光伏產業自我提升開始走出了第一步。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多晶硅 生產 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