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網訊 節能減排的壓力,對于中國來說已經迫在眉睫。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的碳排放下降40%-45%。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表示,如果到2020年中國目前的發展方式沒有大的改變,高能耗產業沒有明顯下降,中國的碳強度大概只能下降35%,比在國際上的承諾少10%—15%。
減排責任 中國期待模式創新
如果說國際承諾距離我們尚遠,那么去年底以來,不少省份拉閘限電、甚至斷電的現象,則讓不少耗能企業痛感無奈。原因在于,“十一五”期間規定了嚴格的節能指標。據悉“十二五”的規劃將會認定更高的節能指標,對政府、對企業的新一輪壓力,讓節能之路顯得毫不輕松。
經濟轉型勢在必行,發展創新型的節能服務行業同樣刻不容緩。這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牽頭,由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建設部、科技部、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等9個國家部委的有關領導和專家組成的課題組,所研討的“理想偉業節能超市創新運營模式案例研究”中,可以看出一絲端倪。
專家認為,節能服務行業的模式創新,將有機會破解節能的難題,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的實施力度。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中國節能服務行業發展戰略暨理想偉業節能超市創新運營模式案例研究”開題研討會上,這一觀點再次成為共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作為中央決策咨詢機構,將通過對我國節能服務行業在參與節能減排服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經驗進行深入的研究,并解析北京理想偉業節能投資有限公司的“中國首家節能超市”運營模式。
據了解,理想偉業推出的“中國首家節能超市”是該課題的唯一討論案例,最終形成的課題研究報告,也將供國家有關部門制訂政策時參考,相關成功經驗也將獲得推廣。
“節能超市”,有何模式創新之處?
產業整合 為節能時代提速
“一站式”是“節能超市”的最大特點。理想偉業的做法是,針對節能服務市場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對稱的產業瓶頸和市場需求,以“超市”的形式,提供服務便捷化、區域連鎖化,能夠滿足耗能用戶不同需求的集成式服務。
與人們耳熟能詳的“合同能源管理”相比,理想偉業的“節能超市”是一種延伸和升級,堪稱四位一體:為節能制造企業,提供流暢的銷售渠道;為能耗企業,提供合理的技術解決方案;為節能投資機構,提供企業改造項目和合作的機會;為節能服務提供商,提供投資融資支持,推動節能項目的成功。
理想偉業董事長朱彬彬表示,這種打通了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的模式,有利于為節能服務產業鏈提供全方位整合推進。
理想偉業期望這一“中國首家節能超市”,能夠成為融匯國內外節能優勢經驗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理想偉業的產業鏈整合思路,就像是把散落在各處的珍珠連綴成一條精美的項鏈。對于耗能企業來說,這些散落的“珍珠”是分散的節能需求,可能達上百項之多;對于節能設備企業來說,這些“珍珠”就是散布在各地的商業機會。單憑任何一家企業,都沒有精力一一應對。
這正是理想偉業大顯身手的機會。理想偉業也確實做得有聲有色。
據了解,“節能超市”已成功落戶安徽,在2010年11月理想偉業承辦的“安徽低碳技術項目資本對接專場會和節能減排技術產品展覽會”上,近百家節能企業、金融和科研機構,加入節能超市的平臺,為安徽節能減排市場提供“一站式”服務。1月22日,在剛剛結束的福建廈門“海西經濟與綠色新政論壇”上,理想偉業帶去了35個億的專項資金,用于海西地區節能減排的服務與改造,建設低碳產業園和推動節能技術產業化等。朱彬彬透露,理想偉業這種根植于區域節能減排拓展的商業模式,目前除安徽省、福建省和河北省外,將會在北京、天津、廣東等地得到復制和推廣,并計劃在3-5年內將業務拓展至全國主要省區。
憑借創新的產業鏈整合思路,理想偉業正在推動節能服務行業進入更加快速的發展軌道。
節能服務企業扎堆 期待行業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僅在2009年至今就有3000多家節能服務企業正式獲得工商注冊。
這得益于我國節能減排政策的不斷出臺和市場容量的快速發展。“十一五”期間,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持續增長,年平均增速在60%以上,調查顯示,“十一五”期末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為836.29億元,同比增長42.31%。預計“十二五”末期節能服務產業將實現總產值3000億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資超過1500億元,實現節能能力超過4000萬噸標準煤。
節能服務行業有望成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節能環保產業中,最重具市場化、最具成長性、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朝陽行業。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清潔發展中心主任康艷兵也表示,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十二五”期間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相關規劃的細則,未來將有更多促進節能服務行業的政策出臺。
不過,由于初期節能服務的概念模糊,加之節能服務行業要求的專業性較強,導致節能服務行業魚龍混雜,真正從事節能服務投資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
因此,業內人士呼吁,盡快科學的制定行業發展戰略,加速提高節能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對于促進節能服務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至關重要。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