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到今年1月25日,山西煤化工企業均經歷了新一輪的限電,此次限電總負荷在30%以上,許多企業產量下降、消耗升高。在一些城市與鄉村,家用小型發電機齊鳴,礦燈、蠟燭輝映。許多以空調、電暖取暖的人家苦不堪言。
不僅是電,還有煤,山西不少企業因煤價創歷史最高且購不到煤而減產,山西的限電在一定程度也是因為電廠沒煤而不能發電所致,山西是守著煤堆沒煤燒。
不僅是當前一段時間,去年9至11月份,山西晉城市的天澤、蘭花、晉豐等企業,都因節能減排目標沒完成而停產。據筆者了解,不是這些企業的減排目標沒有完成,而是晉城市的整體目標沒有完成。
按規定,壓減的應是落后的產能,但據筆者所知,天澤公司能耗之低在全國煤化工行業中是公認的,但這樣的企業也被關了兩個半月。出現了“只要你用煤你就排碳,只要你排碳就關停” 的極其不正常的局面。
山西是煤炭和電力輸出較大的省份,坐擁煤炭和電力兩大優勢,因沒煤沒電而減產,這不能不稱為咄咄怪事。山西把光明和動力輸送給了全國,而把污染留給了自己,卻又要為一刀切的減排目標埋單。
在國際上,為了應對氣侯變化,考慮到各國經濟發展水平、歷史責任和當前人均排放存在差異,各國應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正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最主要的原則。
全國一盤棋,筆者認為,我們也應該著眼于全國可持續協調發展,設立共同但有區別的減排目標。
考核指標是指揮棒,它指到哪里,地方的業績就出在哪里。今年全國兩會是“十二五”開局的第一次大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所以提請有關部門考慮根據我國地域不同的能源結構特點,建立不同區域“共同但有區別的減排目標”,使各區域盡力為之,保證目標的實現,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使發展之路人為變得曲曲折折。
(作者為山西豐喜華瑞煤化工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企管科長)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