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光熱發電蹣跚起步

2011-02-15 10:01:48 中國經濟周刊   作者: 姚冬琴  

在過去的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與風電和光伏電站建設的風起云涌相比,光熱發電幾乎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當歲月的指針轉到了2011年,一切都不一樣了。1月20日,隨著內蒙古50MW槽式太陽能項目(下稱內蒙古熱發電項目)的開標,新能源格局的全新畫面清晰可見:光熱發電產業正在蓄勢發力,其產業前途一片光明。

“慢熱”的光熱發電

1月20日,內蒙古熱發電項目開標。這是中國首個光熱發電特權招標項目,去年3月獲發改委批準建設。它標志著中國光熱發電朝商業化邁出了重要一步,“其意義相當于2009年7月敦煌10兆瓦光伏項目,那是國家第一批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內蒙古熱發電項目最初的參與者之一、中科院電工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馬勝紅表示。

內蒙古熱發電項目自獲批時,就引發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注。“光熱發電是下一個新能源投資的藍海。”某證券公司在一份新能源行業報告中這樣表述。

在《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提到,“開拓多元化的太陽能光伏光熱發電市場”。事實上,在不少人還對光熱發電不甚知曉的時候,光伏發電在中國已成氣候。國家和地方均制定了明確的產業發展規劃,并給予項目補貼、上網電價補貼等政策扶持。迄今為止,國家已先后兩批進行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首批10兆瓦在敦煌建設,第二批280兆瓦,涉及6個省(區)、13個項目。與光熱發電相比,光伏發電似乎得到了國家的優先發展。

而中科院電工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馬勝紅卻認為,并不是國家優先發展光伏,而是過去幾年國際光伏行業的快速增長趨勢催生了國內的投資熱潮,率先發展是市場現實條件使然。“而目前光熱發電在技術、設備等各方面條件已經完善得差不多了,到了可以開始發展的時候。”

馬勝紅所在的中科院電工所,是國內較早研究光熱發電的科研單位之一。馬勝紅告訴記者,看起來“遠遠落后”的太陽能光熱發電,在國際上已成為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熱點,國內在技術上也已經不存在障礙。

2005年,國內最早的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電站南京江寧區70kW塔式電站建成并發電成功。

“2010年1月,高效規模化太陽能熱發電研究被納入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我們目前正在參與一個973項目在延慶建設的1兆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目前正在調試中,預計今年"五一"前發電。”馬勝紅說。

2007年發改委發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到,要求2010年光熱發電達到50MW,光伏發電達到20MW。“如今,光伏發電肯定是已經達到目標了,光熱發電的發展稍微慢一些,但隨著內蒙古熱發電項目開標,這一行業的發展指日可待。”馬勝紅表示。

此前,973太陽能熱發電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電氣協會副理事長黃湘曾預測,如果到2020年我國達到3萬平方公里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開發,將能夠解決全國總用電量的30%~35%。光熱發電市場規模可達22.5萬億~30萬億元。

內蒙古的商業化試探

內蒙古熱發電項目開標,業內為之振奮。這一刻,已經醞釀了六年之久。

馬勝紅回憶說:“2005年,德方(德國太陽千年公司)找到國家能源局,希望合作。我也參與其中,并建議選址內蒙古。2006年,這一項目被放到溫家寶總理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出席的中德高新技術論壇上簽署。”

直至今年1月20日才開標,為何這一項目擱置了這么久?

據馬勝紅介紹,這當中的原因主要是:首先,外方對在華投資的機制不熟悉,在獨立運作未果后,德國太陽千年公司又尋求與內蒙古綠能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內蒙古綠能”)的合作,成立了合資公司內蒙古施德普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專門從事該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實施工作。

更重要的原因是價格。“由于還依賴進口設備,當時預計內蒙古熱發電項目電價是在2.6元~2.7元/kW,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2009年7月,敦煌10兆瓦光伏項目招標,一下子出了個 1.09元/kW。這中間有很大差距。”馬勝紅告訴記者,目前,熱發電項目設備已經可以實現國產化,這會使成本下降很多。

公開資料顯示,內蒙古熱發電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每年可發電1.2億度以上。業內預計招標后的上網電價可能會在1.8元~1.9元/kW。

馬勝紅告訴記者,該項目有20多家購買了標書,但至1月20日開標,只有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3家投標。

此前,德國太陽千年公司駐北京首席代表周立新曾對媒體透露,將與中廣核共同參與競標。內蒙古綠能就此“出局”?記者聯系該公司,被告知領導出差,截至發稿時,未獲答復。

馬勝紅告訴記者:“綠能只是做前期可行性研究,不參與后期建設。后期建設還是大型發電企業來做比較合適。”

漸成投資熱點

光熱更適宜西部廣闊地區的大規模發電。事實上,央企巨頭早已在西部圈地。

除了這次投標內蒙古熱發電項目的國電、大唐和中廣核之外,華電集團2009年與澳大利亞雄獅國際簽署合作協議,準備在格爾木合作開發100萬千瓦光熱發電項目,2010年又與嘉峪關市簽署了包括發展光熱發電在內的戰略合作協議。

不僅央企巨頭,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瞄準光熱發電領域。一位長期關注光熱發電領域的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包括天威集團、三花股份、航空動力、金晶科技等公司,都已經或在光熱發電系統研發和項目建設上,或在光熱發電相關核心材料和設備制造上布局。

傳統的熱水器制造企業也在謀求進入。馬勝紅上述所指位于北京延慶的光熱發電“973項目”,正是由中科院、皇明太陽能和華電集團聯合出資1.2億元投建的項目。

另一家熱水器行業巨頭四季沐歌也在去年底投資4.5億元在洛陽建設“太陽能光熱全產業鏈工業園”,生產包括真空集熱管在內的太陽能光熱產業配套設施。

“太陽能光熱利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產業。未來,四季沐歌不是一個熱水器企業,而是一個能源企業。”四季沐歌總裁李駿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我們目前不會進入光熱發電產業,那需要有大量的資源匹配,而且會有很高的投資門檻。但是,無論是太陽能熱利用,還是光熱發電,都是值得關注的對象。”

在馬勝紅看來,只要市場開啟,配套廠商將會蜂擁而至,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產業的規模化發展都會顯著降低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由于光熱發電采用中高溫真空管,而目前太陽能熱水器采用的是中低溫真空管,二者在技術上基本一致,因此未來真空管企業介入這一領域將有極大優勢。

“如果說光熱發電目前還有什么難點,就是成本還較高、效率還不夠高。”馬勝紅說,“2011年,可謂是光熱發電元年。多做準備,先做起來,兩三年之后,中國的光熱發電有望迎來大爆發。”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國 光熱 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