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將圍繞低碳城市建設,構建低碳高效型產業結構、技術先導型產品結構、龍頭帶動型企業組織結構,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
新春伊始,位于保定市區北部的大王店現代產業園區便開始為兩大“生力軍”的進駐而忙碌。
一個是總投資161億元的長城汽車零部件產業園,采用最先進裝備生產節能環保的高端汽車零部件;一個是投資33億元的風帆產業園區,用于興建年產500萬只新型免維護蓄電池項目。
這只是保定市轉型路線圖中的一個節點。
“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定市將圍繞低碳城市建設,構建低碳高效型產業結構、技術先導型產品結構、龍頭帶動型企業組織結構,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保定市委書記宋太平說。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結構調整“領頭羊”
一直致力于“工業強市”的保定,在去年“十一五”收官之年有了份沉甸甸的收獲: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686.3億元,比5年前增長1.3倍,工業支撐作用大幅增強。同期,農業產業化率由40%提高到57%。
面對成績,保定市在開局之年看到了更多挑戰和不足。
“總體發展基礎差,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水平低。傳統產業比重大,新興產業規模小,高附加值產業和服務業比重低……”在不久前召開的保定市兩會上,市長李謙如是分析。)
亟待實現發展跨越的保定市,同時也對自身產業優勢看得很清楚。“十一五”期間,保定市汽車、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汽車產量從21.5萬輛發展到去年的72萬輛,新能源產業銷售收入從60億元上升到431.2億元。產業發展態勢強勁,優勢明顯。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為結構調整培育“領頭羊”,成為保定開局之年的一大任務。
為此,保定市明確,把新能源和能源設備、汽車及零部件等先進制造業做成全市的支柱產業,擴大規模、提高速度和效益,加快建設中國電谷和華北輕型汽車城。優化提升建筑材料、紡織服裝箱包、食品飲料、化工醫藥、金屬冶煉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電子信息、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之所以如此設定,在于保定力圖把握機遇,把現有支柱產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帶動能力強、財稅貢獻多、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打造一批生產規模大、品牌美譽度好、市場占有率高的領軍企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經濟和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根據安排,到2015年,保定市新能源產業銷售收入達到2300億元,汽車工業和建筑材料業分別達到1500億元以上,紡織服裝箱包業達到1000億元以上,食品飲料業、化工醫藥業和金屬冶煉加工業分別達到500億元以上。
五年后,長城汽車、英利新能源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天威超500億元,河北長安、巨力、河北旭陽、國電聯合動力、光為綠色新能源超200億元,風帆、樂凱、奧潤順達(門窗)、建昌銅業、凌云等企業超100億元。
堅持走低碳路徑,確立經濟轉型大坐標
全國低碳城市試點、中國電谷、太陽能之城……集諸多名號于一身的保定市,如何在發展低碳經濟上實現新跨越?
開局之年,保定市部署下達諸多“低碳”任務。
包括開展低碳企業、低碳園區、低碳社區創建活動;推進市區天然氣、北郊熱源點和南郊集中供熱管網建設;加大黑煙囪治理力度,發展綠色公交,加快公交車、出租車油改氣步伐;加快推進市區3座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是保定科學發展、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的戰略抉擇。”宋太平說,圍繞發展低碳經濟,保定市在“十二五”推出系列重大舉措。[page]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推進低碳試點城市建設“十大工程”,即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綠色農業基地建設工程,傳統產業改造工程,新型能源開發利用工程,建筑節能改造、城鎮集中供熱、農村節能普及工程,交通節能工程,碳匯工程。
與推進重大工程相協同,保定市還將淘汰水泥、造紙、制革、采礦等落后產能,推出技術改造、節能減排、低碳產品應用等示范工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發展。
以“低碳高效”為主調的保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進程,正凸現出更多給力點,在環首都綠色產業謀劃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在發力服務業、提升第三產業整體水平的思路下,保定提出構建“一城三帶、五區、九條精品線路”大旅游格局;建設市區和涿州、淶水、高碑店、定州、淶源、白溝新城7大物流基地;建成10個全國百強市場和10個年交易額超100億元大市場;搭建金融平臺,到2015年,一半以上縣(市)建成一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小額貸款公司40家。
按照“穩糧、擴菜、優果、強畜牧,發展訂單農業,努力提高京津市場占有率”的全市農業發展目標,糧食大縣清苑加緊實施“百千萬”工程,在劃定的“工程方”內進行農業技術集成推廣,帶動全縣糧食種植豐產豐收。涿州則提出依托中國農業大學涿州農業科技園區,發展面向北京、天津的現代化設施農業,構建京南高端農產品供應基地。
強化載體建設,構建產城互動大平臺
在定位為“涿南新城”的松林店工業園區內,一座座巨大廠房的骨架爭相崛起———這個剛剛起步的園區,要在5年后實現銷售收入百億元。“十二五”期間,保定將重點建設4個銷售收入千億元以上、6個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的骨干產業聚集區。并提出“每個縣(市、區)都要建成1個規劃面積不少于10平方公里、實際開發面積不少于3平方公里的市級產業園區”。
“保定必須堅持企業集中、產業集群、資源集約、功能集合的導向,政策向園區傾斜、資源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整合,以此提升園區經濟的成長力、支撐力和拉動力。”宋太平說。
據介紹,保定市今年初步安排重點建設項目400項以上,其中,省重點項目達到100項左右,包括在建項目投資161億元的長城汽車產業園、投資126億元的六九硅業硅材料、投資60億元的英利四期、投資50億元的長城汽車國家級新技術中心等。
這些被列在保定市“十二五”重大項目名單中的項目,都集中放在了各特色園區內。驅車保定高新技術開發區,可見英利、天威等骨干企業的項目建設正加緊進行;在涿州新興產業示范園區,則可看到“國字號”央企正現身電子信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城市化率提高到50%”,這是保定市提出的“十二五”城市化目標。實現的路徑別無他途———加快人口、產業和各類生產要素向城鎮聚集。
這樣,定州才能依托唐河循環經濟產業園和沙河工業聚集區發展,成為保南現代化中等城市。白溝新城才能依托箱包等產業優勢,建設成為中國箱包之都、京南商貿名城、保東中心城市。
保定城市格局要形成,首先挺起的還是產業脊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