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核電
  • 向2011年兩會報告:筑夢核電 自主化新征程

向2011年兩會報告:筑夢核電 自主化新征程

2011-03-02 15:19:16 互聯網

 

2010年全國兩會能源相關建議、提案、議案回顧及其執行情況報道

編者按

2011年全國兩會漸近,代表、委員們的提案議案工作井然有序。根據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今年能源行業的工作思路與去年相比總體不變,都是調整能源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總結和回顧去年兩會期間能源行業的建議、提案,將有助于厘清解讀今年兩會的思路。為此,本報這期特推出專題報道,分別從油氣煤等傳統化石能源和水電、核能、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兩個方面,為讀者回顧去年兩會相關建議、提案的內容,并跟進報道其執行情況。

筑夢核電

自主化新征程

核電成為了代表委員去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在去年全國兩會上發言指出,進一步深化核電體制改革,打造一個支撐自主化發展的核電工業體系,提升我國核電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王炳華表示,目前,我國已經引進世界上先進的AP1000三代核電技術并已付諸工程建設,在建的核電項目還引進了法國EPR和M310改進型核電技術,以及俄羅斯VVER核電技術。但是,這些目前世界上最具商業價值的建設項目和先進技術,分散在不同的企業集團,無法形成合力。因此,發展核電事業應該抓住有利時機,整合產業資源,積極培育在核電技術研發設計、工程建設管理、電站運行和壽期服務以及核燃料循環領域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國家隊”。

全國政協委員、中核集團秦山聯營有限公司原董事長李永江在去年全國兩會上也提出了要加快健全核工業產業鏈。他對本報記者說:“完整的核電產業鏈包括鈾礦開采、燃料制造、核電生產、乏燃料的后處理。但外界提起核電來通常是指核電生產,而對產業鏈了解得不多。”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電氣重工集團總裁呂亞臣去年全國兩會則把關注投向“建立國家核電標準體系”上。他對本報記者說:“目前我國核電現有標準不完整,缺乏基礎性實驗驗證、分析研究、系統規劃,而且現有標準大多參照上世紀80年代初的國外標準,不能反映核電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和成熟經驗等。”

呂亞臣建議,國家能源局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應組織相關行業協會,建立標準體系,建設組織架構,促進設計研究單位和有關工廠企業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盡快建立適合我國國情、與當前國際水平接軌、協調完整的二代改進型技術核電標準體系。同時著手研究和實施三代核電標準制定并盡早出臺。同時,組織大型鑄鍛件生產企業、核電設計研究院及全國相關核電鑄鍛件及材料專家等,集中優勢力量,先行研究標準體系并形成指導性文件試行發布。

2010年,核電在自主化、乏燃料處理和核電標準建設方面都有所進展。

2006年起,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核電AP1000技術,依托項目建設就成為了實現我國核電自主化的關鍵環節。2010年,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開發取得重要進展,核電整體技術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協同國內“產學研”單位全面開展從美國西屋公司引進AP1000技術的消化吸收工作。據悉,我國已累計接收5個技術轉讓合同中75%以上的文件和計算機軟件包。

而比AP1000功率更高、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技術CAP1400核電站的主要參數和概念設計在2010年通過了國家評審。

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院院長鄭明光認為,第三代核電產業體系基本成型,我國已在技術上具備了在內陸批量建設AP1000核電廠的條件。核電裝備的自主化實際上就是核電技術的自主化。被稱為核電站“大動脈”的主管道首次實現國產化,率先攻克了核島鋼制安全殼制造成套技術,解決了鋼板整體模壓一次成型及吊裝運輸的難題;打破了國外企業在高端大型鑄鍛件市場的壟斷;其他重點設備的國產化工作,已經取得較好進展。

2010年5月,國家核電軟件技術中心宣告成立,我國欲突破核心軟件長期受制于人這一制約我國核電自主發展的一大瓶頸。

2010年6月,核電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核電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作會議上表示,中國核電標準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并在核電自主化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重要的核安全標準缺口較大、標準技術研究與驗證基礎薄弱、沒有形成規范化的經驗反饋機制等是制約我國核電優質、快速發展的因素之一,也將影響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核電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是在核電專業領域內由專家組成的標準化技術組織,主要對核電行業標準起技術把關與技術咨詢作用。它由國家能源局根據科研、生產、使用三結合原則,統一規劃、組建和管理。

2010年12月21日,我國第一座動力堆乏燃料后處理中間試驗工廠中核四〇四中試工程熱調試取得成功。其意義在于,實現了我國核燃料閉式循環目標,為我國先進后處理工程技術開發提供了重要研究實驗平臺。這標志著我國已掌握動力堆乏燃料后處理技術,也標志著后處理的整個工藝流程全線打通,有力推動了核燃料產業及核電快速發展。同時,中國也成為繼美國、英國、法國、比利時、印度、德國和日本后,全世界第八個掌握核電乏燃料后處理技術的國家。

期待核電產業更多的跨越。

輸煤變輸電

1月春寒料峭,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晉東南變電站擴建工地卻是一片熱火朝天。山西電建四公司建設人員正加緊開展“四通一平”工作,為擴建工程全面開工做準備。據最新消息,截至2月20日,擴建工程地基處理完成25%,線路改造工程基礎完成100%。擴建工程將于年內完工,屆時該線路的輸電容量將在一期的基礎上增加1倍,達到500萬千瓦。

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作為國內首條特高壓輸電線路,自2009年1月建成以來,累計向華中電網送電133億千瓦時,相當于就地轉化原煤600萬噸。據了解,2010年山西電網完成外送電量218.4億千瓦時,其中通過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向華中電網輸送電量72.35億千瓦時,占山西省電力公司外送總量的33.13%。

今年“兩會”前夕,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統一部署,山西省電力公司2月22日至23日邀請駐晉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到該公司調研,并促請代表委員提交有關加快特高壓和智能電網建設的提案。近年來,山西、新疆、內蒙古等產煤大省受運輸通道制約,電煤供應不暢,而煤電聯動機制缺失,要優化產業結構,實現低碳轉型發展,傳統產煤大省必須變“輸煤”為“輸電”。

去年兩會期間,山西省代表團向全國人大提交的“一號”建議就是《關于扶持山西煤電產業建設的建議》。《建議》中提出將“晉電外送”和三大煤電基地建設納入國家能源戰略和“十二五”電力規劃。去年9月在山西太原舉行的2010第三屆能博會上,華能、國電、大唐、華電、中電投五大電力集團及華潤集團紛紛與山西省簽訂投資框架協議,將在山西投資以火電為主的電源建設項目。為保晉電規模化外送,國家電網也表示將加大配套電網的建設。

據國網消息,“十二五”期間,山西電網投資將達677億元,是“十一五”總投資的2倍左右,將全面建成3條特高壓通道和500千伏“三縱四橫”主干網架,目的就是利用特高壓電網向外輸電,為加快山西優化配置資源和實施能源轉型跨越發展助力。

此外,去年12月,山西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設立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政策利好為上述相關建議、議案的執行創造了更靈活的空間。

資源稅改革力度加大

1月1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在新疆人大禮堂開幕。會上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托乎提·亞克夫透露,自從中央決定自2010年6月1日起率先對新疆原油和天然氣兩大資源實行資源稅改革以來,新疆在2010年共計征收資源稅32.47億元,較上年增加20.1億元,增長幅度高達164.4%。他還表示,2011年新疆資源稅征收額有望達到54億元。

新疆從油氣資源稅改中獲得的實惠已經在新疆人大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的《2010年自治區預算執行情況和2011年自治區預算草案》有所體現。《草案》中稱,自治區一般預算輸入建議安排76.3億元,比2010年完成數51.6億元增長47.8%,增幅較高主要原因就是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翹尾增收。初嘗甜頭的新疆顯然希望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托乎提·亞克夫介紹完征稅情況,接著建議中央和新疆擴大資源稅改革范圍,對新疆豐富的煤炭、鐵、銅、金等也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增加新疆財政收入,以便于將新疆資源優勢轉變為財政優勢,進而更好地為新疆民生建設提供更充裕的資金。

資源稅改革在新疆率先實行不僅取決于政府的決心,還得益于去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疾呼。實際上改革的提法很早就出現了。溫家寶總理連續多年在人代會期間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推進資源稅制度改革,2010年的工作報告亦不例外。不少資源省份代表在隨后的議程中建議加快這一進程。全國人大代表、中共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就建議盡快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很快,去年6月份,新疆地區開始試水資源稅改革,征收方式從以往的從量征收改為從價征收,稅率為5%。其間原油、天然氣和煤炭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走高。改革進程再次提速,7月,溫家寶總理在西部大開發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將資源稅改革推廣到西部12省。12月初,新的資源稅政策開始在西部12省實施。資源稅在國家推進西部大開發中將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凸顯。

而根據去年10月中旬在京召開的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二五”期間,將繼續推進費改稅,全面改革資源稅。今年2月財政部部長謝旭人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明確,資源稅改革將在未來五年全面實施。

民資進入油氣領域

2010年7月22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這份被外界普遍稱為“新36條”的文件一問世就激起千層浪,在油氣行業引發熱議。該文件第8條明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

盡管這被業界視為油氣企業進一步向民企開放的積極信號,但實際上民企更希望的是獲得原油進口權。行業人士認為,民企光有油氣儲運權,沒有資源,一切都是空談。

在此兩個月前,在利用社會庫容存儲國儲油資格招標項目開標大會上,5家民營油企入圍,舟山世紀、舟山金潤、浙江天祿3家中標。這也是國家石油儲備體系首次向民企開放。當時有參與競標的民企代表向媒體表示,除了更好地利用庫存,更希望借機獲得穩定的原油供應,最好能獲得原油進口資質。

自去年10月以來愈演愈烈的“油荒”,令民企開禁原油進口權的呼聲再次升高。代表民企利益的全國工商聯編寫了一份《關于完善石油市場相關體制、構建和諧的多元化石油市場秩序的報告》,并上報至商務部。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會長張躍表示,引發“油荒”的根本原因在于石油壟斷造成的“饑餓”供應機制。而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執行會長齊放表示,國內成品油價格居高不下的真正原因是民營油企沒有資源參與競爭。

實際上早在去年年初兩會期間,工商聯就遞交了《構建充滿活力的原油貿易體制的提案》,《提案》直指當前高度壟斷的原油貿易體制,建議拓寬原油進口主體。

2010年6月,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下屬的振華石油公司打破中石油、中石化壟斷,成為國內除上述兩家企業之外唯一有權將海外一手原油直接進口到自己煉廠的公司。目前,中國原油進口分為國營貿易與非國營貿易,具有非國營貿易資質的已有22家,振華石油即是其中之一。盡管有權從事原油進口貿易的企業不少,但根據我國現行規定,無論是獲得國營貿易進口權還是非國營貿易進口權的企業,其進口的石油都必須交給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因此振華獲批被業界視為其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原油進口權,這或將為接下來原油進口權的進一步放開鋪平道路。

光伏生產裝備

國產化仍在路上

去年兩會期間,政協常委、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快速實現太陽能電池生產裝備國產化以推進我國太陽能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并具備現實可行性。當時,他提出了加快建設國產化裝備開發基地、建立多層次的開發專項基金和支持國產裝備的示范應用等推進光伏生產裝備國產化的三項具體措施。

而今,已過去一年時間,我國光伏裝備國產化情況如何?還有哪些工作需要去做?

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業內人士大多認為,我國在光伏裝備國產化方面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未來仍有更長的路要走,還有更多的工作去做。

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介紹,我國去年對新能源及其裝備制造業給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如將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一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名單,并提出要“強化科技創新,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加強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強化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以“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

“我國光伏生產裝備將逐步實現國產化,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目前已實現國產化的生產設備包括單晶爐、鑄錠爐、封裝線等,而氫化爐、多線切割機、自動焊接機等設備仍需進口,但未來都有望逐漸實現國產化。 

今年初,我國首臺代表著國際尖端技術水平的薄膜太陽能電池關鍵生產裝備——等離子體增強型化學氣相沉積裝備(PECVD)在上海理想能源設備公司正式下線。消息傳來,引起業內高度關注。

王斯成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這臺設備雖已研制成功,但尚未投入使用,其效果如何,是否具備替代同類進口裝備的能力,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這一觀點也得到孟憲淦的支持,他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事實上我們已經掌握大部分多晶硅生產技術及其裝備,但是由于國內光伏產品大部分銷往國外,而國外客戶又比較信賴由國外技術成熟生產裝備所生產光伏產品的質量,這便導致國內光伏生產企業在即便已有國產化生產裝備的情況下,也不得不以高價購買國外裝備以滿足國外客戶的要求。

對于我國光伏行業最為核心的幾項技術裝備,孟憲淦認為短期內很難有大的進展和作為,其主要制約因素有兩個:其一,國外企業不會輕易把他們光伏生產的核心技術及裝備賣給我們;其二,科技進步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既需要高科技人才長期不懈的堅持,又需要大量的科技經費支持,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

鑒于上述問題,孟憲淦提出了實現光伏裝備國產化的建議。首先,政府要明確光伏生產裝備行業的科技主攻方向,并建立長期穩定的專項支持資金,通過聯合攻關解決影響行業發展的技術裝備難題;其次,對于已國產化的光伏生產裝備,我們國內光伏生產企業要自己首先使用,經過多次使用后,其質量將不斷改進提高,直至其質量可靠時,所生產的光伏產品便能贏得國外客戶的信任,甚至可將國產生產裝備銷往國外光伏制造市場。談及此,孟憲淦特別指出,這就需要快速啟動國內光伏市場。因為唯有如此,才能使已國產化光伏生產裝備有更多被使用以提高自身質量的機會。

生物質能發電項目

管理進入有序

生物質能發電并非全國兩會能源領域的熱門話題,生物質能發電領域的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也很少。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凱迪控股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義龍是為數不多的生物質能領域全國人大代表,他在去年兩會期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我國現有農林業生產過程中每年產生的秸稈等剩余廢料共計約10億噸,有約3億噸被直接在田地焚燒,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近年來我國有些能源企業(尤其是央企)做了一些利用農林業廢棄物建設生物質能發電的商業化試驗,在現有的電價補貼水平上卻不能實現盈利。因此,他建議國家應制定生物質能發電廠項目相關技術標準,提高市場準入條件,將生物質能發電補貼調整到0.8元/度左右的水平,加大力度支持生物質能發電項目的開發。

有媒體報道,去年6月19日,陳義龍遭遇了當頭一棒。公司增發方案意外被證監會否決,18億元融資計劃擱淺。陳義龍似乎對國家很有信心,對媒體表示:“國家支持生物質發電的政策不僅不會變,相反,優惠政策還會加碼!公司將堅定不移發展生物質發電,咬定青山不放松。”

陳義龍的預言很快得到了印證。

2010年7月23日,國家下發了《國家發改委關于完善農林生物質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將全國農林生物質發電執行的上網電價,統一調高為每千瓦時0.75元(含稅)。

隨后,2010年8月,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管理的通知》(下簡稱《通知》),提出要合理規劃生物質能發電廠,保證生物質資源,嚴格核準生物質能發電項目,并要求各地發改委和能源局要求各地對已建項目存在問題較多的地方,要暫緩核準生物質發電項目,集中力量把已建項目運行好、管理好。

對此前生物發電行業存在的扎堆上馬、區域投資過熱、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資源浪費和效益低下等問題,《通知》明確規定:原則上,生物質發電廠應布置在糧食主產區秸稈豐富的地區,且每個縣或者100公里半徑范圍內不得重復布置生物質發電廠。

此外,《通知》還對生物質電站的建設場址和規模做出了規定:生物質電站建設規模一般安裝2臺機組,裝機容量應與資源量匹配,考慮到生物質燃料的運輸半徑,一般不超過3萬千瓦。還特別要求把生物質發電規劃制定、生物質資源落實作為項目核準的重要條件,未納入生物質發電規劃、未落實生物質資源的項目不得核準建設。

有專家表示,生物質發電企業再“跑馬圈地”,也是在生物質發電產業政策明確的背景下進行的,大家都必須遵守“游戲規則”。

合同能源管理加速跑

“這兩年,合同能源管理太熱了。”中國節能企業聯合會會長沈龍海對本報記者說。

的確如此,隨著合同能源管理引入中國,越來越多的有志之士投身于節能環保事業,隨之而來的“節能服務行業準入門檻”、“合同能源管理相關的配套支持”等問題也越來越亟需解決。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泰豪集團董事長黃代放先生接受了《中國能源報》記者的專訪。他提出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產業健康發展的提案。

黃代放提出,推進合同能源管理,第一要優化金融服務,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節能項目提供融資,使節能項目中投入的固定資產可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第二要實行稅收扶持政策,將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納入減免稅收范圍;第三要完善相關會計制度,政府機構與節能服務公司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簽訂合同,每年支付給節能服務公司的費用視同能源費用,合同期滿,用能單位接收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形成的資產以捐贈進行會計處理,節能服務公司以贈與進行會計處理;第四要將年節能率作為費用撥付單位的考核指標,鼓勵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參與公共設施的能源管理,如市政照明、大型公建物業委托等。

這四點在去年全國兩會結束不久后得到了初步的落實。2010年4月,由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意見》,規定今后實施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的節能服務公司將獲得減免稅收、資金支持、會計制度、金融服務等四個方面的政策支持。

這個政策的出臺讓中能興科(北京)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節能環保有志之士如沐春風。2010年2月,中能興科乘著節能環保東風而成立,并開始從事合同能源管理活動。“這個政策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大,節能環保服務產業從業人員深受鼓舞,我們期待政策細節和配套措施進一步落實。”中能興科董事長趙長春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2010年5月25日, 合同能源管理領域的第一項國家標準《合同能源管理技術通則》通過審查;隨后的6月10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出臺《關于印發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今年1月,財政部出臺了合同能源管理稅收優惠政策。

到2009年底,全國502家節能服務公司創造了580多億元的總產值,同時形成了1350萬噸標準煤的年節能能力。事實上,整個“十二五”期間,我國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投入都將跨越式前進。業內預計,“十二五”我國的環保投資將達3.1萬億元,較“十一五”期間的1.54萬億投資額大增121%。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2011年 兩會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