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能多、污染重制約中國經濟
長期以來,中國經濟高增長依靠高投資拉動,但同時也帶來了高能耗和高污染排放。
隨著資源約束的增大、工業加劇了對環境的破壞,節能環保已經變得非常緊迫。未來國家將會對節能環保領域進行戰略性傾斜,其中的投資機遇也將會日益凸顯。本篇專題主要立足國家可持續性發展的大背景,圍繞節能環保產業進行產業鏈梳理,并對關鍵環節予以重點分析。
我國工業化轉型為工業節能打開成長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只占GDP40.1%的工業卻消耗了全中國67.9%的能源,排放全國二氧化碳的83.1%,工業節能勢在必行。我國電機耗電占社會總耗電量的60%以上,運行效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5~30%。在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高耗能和低效率使電機節能成為節能重點,高效電機和變頻器成為其主要手段。未來10年節能空間較大的是燒堿、合成氨、煉鋼、乙烯等重化工業。
我國余熱資源約占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可回收的可達60%以上。目前余熱鍋爐用于鋼鐵行業較多,未來5年有接近100億的市場空間。其他工業行業市場較為分散,但由于之前對余熱利用重視不足,且本身耗能較多,未來余熱鍋爐的空間巨大。
建材下鄉和保障房建設長期利好節能建材
節能建材受益保障房建設和節能建材下鄉補助。在新增住房建設和舊房改造的市場中,智能建筑市場將維持32%的復合增長。包括建筑節能在內的終端能效管理,將會成為低碳經濟最重要的技術路線,從而在中期取得最快的成長;在節能需求的推動下,智能建筑市場將走向高端化、大型化、總包化,行業壁壘提升,龍頭企業受益。
“十二五”環保產業面臨黃金發展期
根據國際經驗,當環保投入達到GDP的1%~1.5%時,環境惡化受到遏制,當環保投入達到3%以上時,環境改善明顯。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以上時,政府有財力進行環境治理,將帶來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出現拐點。2009年我國人均GDP達到3678美元,中國已具備條件加大環境投資。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環境投資仍將大幅增長,環保產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固廢投資繼續大幅增長。垃圾圍城成為城市之痛,我國垃圾處理中填埋比例過高,占用了稀缺的土地資源,預計“十二五”期間垃圾焚燒和垃圾綜合處理將快速發展;我國大力發展核電,預計核電裝機容量從2009年的908萬千瓦增長到2015年的4000萬千瓦,并帶來核廢料處理市場的快速發展;污水處理:MBR技術將廣泛應用,MBR的市場占有率快速提高,帶動相關公司的業績大幅增長;大氣治理:脫硝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將成為“十二五”減排指標之一,我國政府有望強制火電廠煙氣脫硝,并給予脫硝電價補償,使得脫硝機組從2009年的5000多萬千瓦增長到2015年的2.5~3億千瓦。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