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十一五”規劃綱要相比,“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在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的基礎上,新增了氨氮、氮氧化物兩項約束性減排指標,并且將農村污染減排納入了考核。
去年,我國向世界承諾: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基礎上減排40%到45%。考核指標的“加碼”,展現了中國踐諾的決心,也讓致力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的省份感到了壓力。
作為欠發達的西部內陸省份,四川如何走出一條既加快發展、又促進節能減排的道路?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四川團代表各抒己見。
引入市場機制推進節能減排
2010年底,全國多地刮起了一場強制性的減排風暴,部分地方采取限電限產甚至關停措施,影響了企業正常生產與居民正常生活。
“總量減排不能搞‘突擊式’、‘運動式’,而應制度化、法制化。”姜曉亭代表認為,過度依靠行政干預搞減排,有著極大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可持續。姜曉亭建議,將“約見談話”、“區域限批”等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納入法制軌道,為行政執法監管提供法律依據。
“還應逐步探索運用市場機制推進減排。”姜曉亭介紹,四川省今年開始試行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財政資金扣繳制度等,以有效約束上游向下游排放超標水質,用經濟手段督促其開展污染治理。他認為,未來還應更多地提倡運用財政、稅收、價格等手段推進減排。
夏績恩代表建議,引入市場機制,加快對能源價格體系進行改革,切實用市場機制引導全社會節能。
對節能減排實行分類指導
目前我國將萬元GDP能源消耗和排放量作為節能減排基數,不少中西部地區第二產業相對落后,造成現有排放量小、能源消耗少,無法發揮資源比較優勢,甚至“抱著金飯碗叫窮”。
羅強代表認為,節能的重點應該是節約化石能源,但目前沒有對能源及能源的來源進行詳細分類,對四川這樣的天然氣、風電、水電等清潔能源利用率高的地區來講,現行政策不僅容易導致個別地區資源浪費,也不利于能源消費結構優化。
羅強代表建議國家對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貧困地區的節能減排實行分類指導,科學合理地設置相應的節能減排基數指標。對欠發達地區、貧困地區,應側重于對碳排放強度、萬元GDP能耗標準等指標的考核。[page]
機動車發展要與環境容量相適應
到2011年1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09億輛。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加了24倍,排放總量增加了12倍,約1/5的城市大氣污染嚴重。
在姜曉亭看來,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不僅是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的迫切任務,也是我國完成“十二五”總量減排任務的重要著力點。
環保部門無攔車和處罰權,交警部門無檢測權,交通部門發現問題車輛,不能檢測,也不能阻止問題車輛上路行駛,大量超齡、失修、重污染車輛在城鄉道路暢行無阻,肆意排污。“這只是問題之一。”姜曉亭認為,管理體制不順暢、法律法規不健全、檢測體系不完備、考核評估體系未建立、執法監管不到位是機動車污染防治中亟待解決的五大問題。
如何解決?姜曉亭認為,首先應從國家層面出臺新政,指導機動車發展與環境容量、城市規劃相適應,避免盲目依靠機動車發展拉動經濟。同時,建立機動車污染監管和檢測體系,開展機動車污染防治聯合執法,實行年檢與路檢并重。建立機動車污染統計考核體系,開展區域機動車污染評估,把機動車污染防治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實行城市創建一票否決。
立法加快可再生資源利用
“每回收一噸廢鋼鐵,可以減少碳排放2.5噸,減少空氣污染86%,減少水污染76%,減少固體垃圾污染97%……”3月10日下午,四川團全體會議上,唐利民代表在發言中列舉的一組數據引發一陣感嘆聲。
唐利民關注的是可再生資源問題。通過對比近10年來的數據,唐利民發現,“十五”期間,我國回收可再生資源4.5億噸,“十一五”期間的數字是9.94億噸,比前一個5年翻了一番多。“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相信今后的增速還會更快一些。”
“盡快進行可再生資源的立法!”唐利民呼吁,通過立法對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進行規劃,對可再生資源的技術標準和質量監督、回收服務體系、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公眾參與等作出制度性規定。他同時建議,在較長時期內,應穩定國家級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的企業增值稅優惠政策。
夏績恩代表也呼吁通過立法手段推進節能減排。他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根據2010年節能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新情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節約能源法》。同時,國務院也應當制訂、修訂和完善相關配套規定和節能標準,使節約能源工作有法可依。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