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電鍍重金屬污染

2009-04-02 10:54:39

湘江告急!

1966年,湘江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

兩名湖南省水環境監測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受污染的霞灣港入湘江口取水樣。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電鍍、化工等企業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由此而來。相當長時期內,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學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國前列。

作為湖南的母親河,湘江和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的后果越來越嚴重: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斷,流域內40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因重金屬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事故時有發生;魚類大幅減少,數以千畝計的農田不能耕種,有相當地域的魚類、糧食、蔬菜不能食用。

污染背后,既有歷史包袱沉重、粗放式經營、科學技術落后等客觀原因,也有長期以來高污染企業與當地政府之間“躲貓貓”似的拉鋸戰。

湘江已不堪重負。

值得慶幸的是,湘江污染治理已迎來轉機——國家正考慮把湘江列為國家的又一個重點治理流域,湘江流域綜合整治有望納入國家大江大河治理范圍。今后,湖南將在生態補償、排污權交易、環境稅費改革、污染責任險等環境經濟政策改革方面獲得全國率先試點權。

除政策支持外,更有龐大的資金支持:到2010年將投入700億元治理湘江水污染,到2015年將投入3000億元用于湘江流域綜合整治。

在此之前,國家環境保護的重點治理區域(流域)僅限于“三河”(淮河、海河、遼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以及后來追加的“一江”(松花江)、“一庫”(三峽水庫)。

作為長江眾多支流中的一條,湘江為何能引起中央決策層高度關注并有望納入國家的又一個重點治理流域?

重金屬污染湘江 威脅4000萬人飲水安全

從水質良好到污染不斷加劇,湘江重金屬污染正一步一步地威脅著流域附近4000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以及生產安全。據專家介紹,污染原因多為歷史欠賬多、粗放式發展、科學技術落后、環保投入不足與意識不夠、資源盲目開發、河流底泥重金屬富積。

作為湖南的“母親河”,湘江出現“質”變不過半個世紀。

1957年,湖南省衛生防疫部門對湘江進行監測,報告顯示水質總體良好。但到1966年,湘江中便監測出了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

1971年,湘江流域已出現部分江段飲用水重金屬嚴重超標現象。同年11月,湘江邊的衡陽發生了中國環境史上第一次因江河重金屬嚴重超標而出現的居民飲用水供應被迫停止數天的事件。1978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給中央有關部門的報告分析指出,湘江已成為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page]

“同中國絕大部份城市和地區一樣,在經歷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階段,特別是改革開放后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湖南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存在規劃滯后、科技滯后、管理滯后、觀念滯后等問題,導致湘江重金屬污染狀況不斷加劇。”湖南省環保局局長蔣益民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根據湖南省環保局1981-2000年湘江的水質監測數據表明:湘江總體水質在自上世紀90年代呈惡化趨勢,主要污染源為工業污染和生活廢水污染,工業污染中重金屬污染明顯,株洲、湘潭和長沙河段污染最為嚴重。

2000年之后,湘江污染呈現新的特征。資料顯示,“十五”規劃以來,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首位;砷(砒霜)名列甘肅之后居第二位;二氧化硫和化學耗氧量(COD)的排放量居全國前列;在“長株潭城市群”中,以萬元產值排水量為例,湘潭、株洲2個城市的萬元產值排水量位列全國113個重點城市前5位,僅低于四川瀘州、廣西南寧;按現行飲用水源評價標準,湘潭幾乎全年不能達標;在湘江枯水期的5個月,“長株潭”河段鎘濃度嚴重超標。目前,長沙是全國省會城市中污水處理率最低的城市,湘江流域還沒有一個縣城建有污水處理廠

污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斷;因重金屬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事故時有發生;魚類大幅減少,數以千畝計的農田不能耕種,有相當地域的魚類、糧食、蔬菜不能食用。

重金屬污染成因
  
“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湘江的水不能喝。”1966年出生的唐明成告訴記者,他兩年前回到老家衡陽任水口山有色金屬集團(下稱“水口山集團”)董事長,一是為推進企業的資產重組,二是為推進企業的環保建設。

位于湘江河畔的水口山集團,有著113年的歷史,正是這家赫赫有名的企業,由于過去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粗放式發展,成為了湘江重金屬污染歷史欠賬的 “大戶”。在生產高峰期,企業二氧化硫年排放達到2萬噸以上,年產生工業廢渣15萬噸以上,日排放工業廢水4000噸以上,重金屬污染主要為鉛、砷、鋅、鈹等。

“粗放式發展、歷史欠賬多只是一方面。”陪同記者采訪的湖南省環保局副局長王會龍分析,湘江重金屬污染的原因,還與科學技術落后、環保投入不足與意識不夠、資源盲目開發、河流底泥重金屬富積等方面有關。

從株洲湘江大橋望去,位于株洲清水塘工業區的霞灣港煙囪林立,天地灰蒙蒙一片。“這里原有二十三口(清水)塘,如今只剩一口清水塘。”在霞灣港通往湘江的總排污口,王會龍指著外流的廢水說,“水的顏色還不穩定,色度本身就是一項指標,中鹽株化集團一個正在施工的項目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排液污染物有幾十種,牽涉多種工藝技改流程,而每個流程又需要資金支撐。”

在湘潭電化集團毗鄰湘江不足百米的后山上,零亂堆放著約50畝電解錳渣和各種生活垃圾。湖南省環保局污管處副處長湯宏說:“企業固體廢物儲存不規范,遇上下雨天氣,電解錳渣就滲透到了湘江。湘潭電化曾嘗試對這些渣土進行制磚,但強度不夠,需要技術突破。”

在調查中,記者還發現了有相當部分企業因環保意識不夠,沒有辦理環境影響評價和審批手續,執行環保“三同時”( 對環境有影響的基建等項目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困難,偷排、漏排現象時有發生。就在今年3月,湖南省環保局在“長江環保執法行動”中對長沙、株洲、湘潭等5個市300家企業進行督查,發現有偷排行為的企業有17家,環保設備部分停運的有9家,超排的有11家,偷排、漏排現象嚴重。

河流底泥重金屬富積,也加大了湘江治污難度。2006年1月,株洲水利公司對霞灣港清淤導流,結果使大量含鎘廢水排入湘江,造成了“鎘污染事件”,導致長沙、株洲、湘潭水質出現不同程度污染。

每年直接經濟損失40億元

作為全球極具盛名的“有色金屬之鄉”,湖南有10種常用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居全國前3位,其中鉛、鋅、銻產量均居全國首位,有色金屬采礦、選礦和冶煉自然成為了當地發展經濟的重要手段。

因高耗水、高排污特點,冶金、化工等行業大多依水而建。數據顯示:2005年,湘江流域的工業總產值占據了全省工業總產值的81%;2008年,湖南GDP跨入“萬億俱樂部”之際,有色工業總產值也跨過了1000億元大關。

沉甸甸的數字需要“細胞”支撐。在湘江流域,分布著株洲冶煉集團、水口山集團、中鹽株化集團、湖南海利化工集團、湘潭電化集團以及華菱鋼鐵集團旗下三大鋼鐵企業等國內行業規模名列前茅的企業,大部分為中國“一五”計劃和“三線”建設時期布點的老工業企業,這些“大塊頭”以及數以萬計的冶金、化工、建材、輕工、機械等中小型企業,也就成為湘江治污的重點和難點,并產生了郴州三十六灣、衡陽水口山、株洲霞灣港、湘潭竹埠港4大治污“主戰場”。

王會龍認為,受重金屬污染后,湘江水環境質量嚴重下降,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對飲用水安全構成威脅,對水生態系統造成破壞,使農業和漁業減產,“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每年高達40億元以上。”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湘江 電鍍 重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