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瞭望:福島核危機

2011-03-21 14:11:15 瞭望

從三里島,到切爾諾貝利,再到福島,核能應用在解決人類能源難題之時,也帶來新的災難

當地時間3月17日上午9時48分(北京時間8時48分)左右,日本自衛隊兩架CH-47型直升機飛至全球人都在關注的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空,開始向3號機組注水降溫。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核電站泄漏事故仍在延續之中。

核電站的輻射水平過高,直升機只能一邊飛行一邊灑水,沒有在反應堆正上方停留。按預先估計,兩架直升機12分鐘內能灑下大約30噸的海水。

但隨后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官員表示,3號機組注水后,當地輻射強度短時間內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當日下午19時35分(北京時間18時35分)前后,自衛隊開始從地面向核電站機組噴水,但不久因輻射水平過高而撤離。

看著日本廣播協會電視臺NHK不斷滾動播出的電視畫面,全世界觀眾的心都揪得更緊了:這場“核危機”將如何發展?

輻射量超正常值6600倍

3月11日,一場里氏9.0級“超巨大地震”突襲日本東北部地區,并引發巨大海嘯,后者旋即將福島第一核電站冷卻系統破壞。截至當地時間3月17日16時,這場強震已造成5429人死亡,9594人失蹤。

禍不單行的是,12日起,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4個反應堆機組先后發生化學爆炸,并出現放射性物質外泄情況。面對核輻射的威脅,有日本媒體驚呼:“強震之后是核震!”

2號和4號機組15日上午爆炸和起火后,日本首相菅直人敦促身處核電站周圍30公里范圍內的民眾留在室內,避免遭受輻射。先前第一核電站周圍20公里范圍內的大約7萬民眾已被疏散,但14萬余人仍留在核電站周圍20公里至30公里區域內。同一天,日本政府宣布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30公里范圍為禁飛區。

日本文部科學省16日宣布,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約21公里處的浪江町附近,檢測到每小時330微西弗的輻射量,這相當于正常情況下的6600倍。甚至遠距福島二百多公里之外的東京核輻射量也嚴重超標。

核泄漏又稱核能外泄,是核反應堆運作異常后導致控制核裂變速率的相關設備失常所引發的放射性物質外泄。核泄漏主要是由核反應堆的冷卻系統發生故障或其他外界因素引起的。

核泄漏是目前已知核能應用上最大的安全和環保隱憂,可能會對人類及其他生物造成核輻射傷害。過量的放射性物質通過呼吸吸入或皮膚傷口及消化道吸收進入體內,可引起內輻射;還可穿透一定距離被機體吸收,使人員受到外輻射傷害。身體接受的輻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癥狀越嚴重,致癌、致畸風險越大。

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國際核事故分級標準(INES)的規定,核安全事故共分7級:最低1級,最高7級。低影響的1~3級被稱為核事件,主要是指核污染擴散發生在工廠內部,對工作人員造成核輻射傷害,其中第3級標準是指外部放射劑量在允許范圍內;高影響的4~7級是核污染泄漏到工廠外,被稱為核事故。每一等級嚴重程度相差10倍。

此次日本福島核事故被日本政府初步定為4級:造成“局部性危害”,非常有限但明顯高于正常標準的核物質被散發到工廠外,或者反應堆嚴重受損,或者工廠內部人員遭受嚴重輻射。18日,日本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已將核電站泄漏事故等級從4級提高為5級。

堪比切爾諾貝利?

核能應用在解決人類能源難題的同時,也帶來新的災難風險。此前,美國三里島核泄漏事故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事故最為典型。

三里島核泄漏事故是1979年3月28日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河三里島核電站的一次嚴重放射性物質泄漏事故。事故中,核電站堆芯熔毀,一部分放射性物質外泄。事故持續了36小時,但沒有造成居民傷亡,被定為5級。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前蘇聯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共有4個裝機容量為1000兆瓦的核反應堆機組。1986年4月26日,進行一項實驗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造成30人當場死亡,8噸多強輻射物質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電站周圍6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傷害。該核電站于2000年12月15日全部關閉。

日本京都大學核反應堆實驗所副教授小出裕章3月1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福島第一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池失水,那么其危險性要比2號機組大。

他說,福島核電站事故的嚴重程度已經遠遠超過美國三里島核電站事故,接近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的程度。要防止放射性物質進一步泄漏,只有繼續注水來冷卻核反應堆。

日本九州大學研究生院教授吉岡齊說,如果事態今后進一步惡化,核反應堆堆芯的壓力容器破損,那么有可能發生核反應堆堆芯燃料熔化并沖破壓力容器的情況?,F在外泄的是揮發性放射性物質,但一旦熔化的燃料與水接觸,就會發生爆炸并釋放大量放射性物質。

他認為,應當考慮在核電站方圓100公里范圍內和首都東京地區采取避難措施。

負責監控世界核相關活動的美國智庫“科學與國際安全研究所(ISIS)”15日就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表觀點,說“情況已相當嚴重”,并指出此次事故在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中已接近次最高級“6級”,甚至可能會上升至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同等的“7級”。

但英國專家認為,即使安全殼都失效了,核爆炸也不可能發生,因為福島的燃料濃縮程度不夠高。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多爾頓核研究所的理查德·韋克福德說:“可能發生核爆炸的說法缺乏依據,沒有建立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

他說,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災難是最為嚴重的一次核工業事故,而當時也沒有核爆炸發生。在該事故中,核反應堆堆芯的裂變反應失控,導致溫度和壓力迅速上升,引發強烈的常規爆炸,致使放射性很強的物質漂散至數千平方公里的范圍。

韋克福德認為,同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福島,因為那里的沸水堆設計截然不同,其安全殼遠比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結實。切爾諾貝利核反應堆爆炸時仍在發電,而日本的反應堆在地震發生時就已經關閉。

英國斯旺西大學的核安全專家約翰·吉特斯估計,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發生類似放射性災難的可能性為1%,雖然操作人員試圖汲取足夠的海水將燃料棒浸于水下,但其仍暴露在空氣中。

吉特斯說,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堆芯的燃料棒可能會熔化,損壞反應堆的壓力池,然后破壞周圍的鋼筋混凝土外殼。這可能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質進入大氣環境中。他說,“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約為1%。”

“但是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最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數十人死于輻射中毒,大片土地受到污染。”吉特斯說。

他說,如果安全殼仍然安全,而且工程師們成功克服了閥門和排氣裝置的問題,并保持2號反應堆的燃料棒浸在海水中,那么此次緊急事故的最可怕階段就過去了。

雖然發生災難性熔毀的風險消除了,但這并不意味著福島放射性物質泄漏的終結。燃料成分仍將產生很多熱量,因此將產生蒸汽。

吉特斯認為,核電站運行人員必須將蒸汽從反應堆中釋放出去,以防止壓力升高的危險情況。這將不可避免地把一些放射性物質帶到核電站以外。隨著堆芯溫度下降,數周甚至數月之內都需要排出蒸汽。

但上述專家認為,不論從日本當局那里得到多少保證,很多人還是會對持續釋放的低水平核輻射感到害怕,并拒絕返回福島附近地區。

此外,日本當局將面臨清理和關閉核電站的艱巨任務,因為向反應堆注入海水將令其受到腐蝕,無法再使用。

對中國的影響

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3月12日發生氫氣爆炸后的當日,中國政府就啟動了海陸空全方位的環境核輻射監測、核設施安全檢查,實時公布核輻射監測結果。

中國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也從12日起每天向公眾發布最新的核輻射監測數據,監測范圍包括全國41個城市及運行核電站周圍環境。從目前來看,日本核泄漏未對中國產生影響。

國家海洋局也啟動了應急監測預案,調集海上執行放射性應急監測的海監船進行海水樣品采集工作,通過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來判斷、預測中國海域是否會受放射性污染物的影響。而在中國氣象局的網站,每天都會在顯著位置公布氣象對核污染物擴散的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各地的機場于近日開始對日本歸來的飛行器、旅客和行李、貨物進行核輻射檢測,以防止核污染物附著在民航客機甚至旅客的身上入境。

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聽取應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匯報,發出中國輻射環境監測未發現異常,福島核電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和海洋稀釋后,不會對中國公眾健康造成影響的消息。會議還形成了立即組織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四項決定。提出要用“最先進的標準”進行安全評估,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立即停止建設。

中國目前擁有的核電站及一批在建和規劃中的核電站,主要分布在廣東和江蘇沿海地區。所有運行核電機組都處于安全狀態。國務院要求“切實排查安全隱患,采取相關措施,確保絕對安全”。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總工程師柴國早說,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后,環境保護部立即成立了應急工作小組,對中國所有核電廠的抗震和防洪設計標準及安全狀態進行了初步分析。

柴國早認為,此次引發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是地震引發的海嘯。目前,中國核能界已就海嘯對核電廠安全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分析,總體認為,由于中國大陸架比較長,附近海域水深較淺,我國沿海發生大海嘯的可能性很小。同時,在中國建設核電廠的防波堤時,已考慮了海嘯因素。

他還介紹,從技術角度看,福島核電站采用的是屬于第二代核電技術的沸水堆技術,存在外部電源和應急電源失效的風險。而目前我國在役和在建的所有核電廠采用的都是“二代加”的壓水堆技術,在這些核電廠的設計中都已考慮了設計基準地震、可能最大洪水、可能最大風暴潮等因素,以保證核電廠在這類自然災害狀態下的安全性。

盡管如此,中國政府已經開始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并決定在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副總工程師陳曉秋說,由于中國距日本的最近距離為1000公里以上,即使出現對中國不利的風向,導致部分放射性物質向中國飄移,放射性物質也會在飄移過程中沉降并稀釋,對中國也不會有大的影響。

世界氣象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響應中心分析認為,近兩天,日本核電站核泄漏產生的放射性物質主要向日本以東的北太平洋區域擴散。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總工程師張作義說,盡管現在風向對中國有利,但也不排除未來風向變化,導致放射性物質飄向中國。不過,即使按照最壞的條件來評估,即風直接吹向中國、風速是每秒5米,放射性物質到達距日本較近地方也需要兩天半左右,而在飄移過程中,帶有放射性物質的煙塵還會不斷衰減和沉降,到達中國境內的輻射量也只相當于幾倍的X光機輻射量而已?!?/p>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