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年365天近1/3時間都需要使用空調,能源消耗巨大。如何才能讓市民不再收到數字驚人的電費賬單,并在全市實現節能減排?昨天是世界氣象日,上海市氣象局透露,今年7月起,上海將新推一項名為“空調指數”的生活氣象指數,指點今夏市民如何巧用空調,節省電費。
空調指數分四級播報
從2005年開始,市氣象局就開始關注氣候變化對于城市空調使用的影響。近五年的數據顯示,最高溫度高于25℃或最低溫度低于10℃時,上海日用電負荷就會出現明顯變化。市氣候中心專家田展說:“這一結果,恰恰與10℃~25℃是人類最適合生活氣溫的結論相符合。”
因此,專家根據統計數據估算后發現,一年之中,需要制冷的標準是日最高氣溫高于30℃,同時相對濕度大于60%;需要制暖的標準是日最低氣溫小于5℃。“近5年來,上海夏季需要制冷天數在71-85天之間,冬季需要制熱的天數在40-69天之間,也就是說上海每年將近1/3的時間需要使用空調調節氣候以達到舒適的生活條件。”田展說。
不過,“空調指數”并不單純以氣溫的高低作為發布標準,氣象專家表示除了溫度,還將參考濕度、風力、風向等氣象數據,結合每日氣溫隨早晚時間變化的情況,同時結合雷雨、大風等特殊天氣情況及不同樓層中市民的體感來綜合推出,將為市民季節性開啟空調的時段和頻次提供精細化的指導。空調指數將分為四個級別,“空調指數最低是1級,人體非常舒適,不需要開啟空調;最高是4級,人體非常不舒適,建議長時間開啟空調。”該指數將在6月底前完成模型,7月盛夏高溫季節時正式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平臺,以及公交、地鐵等渠道向公眾每日發布。
二氧化碳減排量可觀
田展表示,在目前的生活習慣中,市民一旦開啟空調便會持續使用,但實際上,需要開空調制冷和制暖的時間僅為空調開啟日中的某個時段。因此,希望空調指數能指導居民合理使用空調,達到一定的節能減排效果。
以2009年為例,上海夏季有71天需要空調制冷,冬季需要56天制暖,如果按照每戶上海人家使用1臺1.5匹的空調工作12小時來計算,全年大約需要消耗1700多度電,每年因空調使用要排放1.7噸左右的二氧化碳。“如果能利用空調指數指導市民在空調使用日的特定時段科學使用空調,1臺1.5匹的空調全年可少消耗330度電,少排放0.3噸二氧化碳。”田展說。
據悉,目前,空調指數主要是為指導居民生活而設置,今后還將調研超市、商場、公交等公共場所,提供更精細化的指數指導。“如果全市510萬戶居民和大型公共設施、公交全部采用空調指數,那每年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則非常可觀。”田展說。
另外,今年5月份起,市氣象局還將陸續推出另外4項生活氣象指數,包括洗車指數、霉變指數、課外活動指數和晚鍛煉指數。同時還將對現有的感冒指數實現分老人、小孩和成年人不同群體發布,另外現有的生活氣象指數也將統一為四級分級標準。
氣象部門稱,下月將面向社會征集氣象吉祥物,成立“風云匯”氣象愛好者俱樂部。市氣象局首席服務官的微博也將推出,與市民聊天。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