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日本節能及開發新能源的對策和啟示

2011-03-24 12:42:43 世經評論

摘要:長期以來,世界石油的需求和價格節節攀升,對進口石油的國家經濟形成巨大沖擊。全部石油依賴進口的日本卻較平穩地度過了石油緊張和漲價的沖擊。日本的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在經歷石油危機的考驗中,有著從高耗能產業向節能型產業發展演變的過程,有著開發替代石油新能源的努力。總結日本的政策和經驗,對低效率、高耗能的中國經濟,對進口石油依賴率年年增長的中國,有很大啟示。

日本是石油基本依靠進口的工業發達國家,每年進口石油約1億噸,但卻創造出了5萬億美元的總產值,可見其能源利用效率是較高的。日本的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在經歷石油危機的考驗中,有著從高耗能產業向節能型產業發展演變的過程,有著開發替代石油新能源的努力。總結日本的政策和經驗,對低效率、高耗能的中國經濟,對進口石油依賴率年年增長的中國,有很大啟示。

一、日本面對石油危機考驗的對策

(一)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中東石油減產,引發全球石油價格飛漲。因此,日本經濟經歷第一次石油沖擊。1974年-1975年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蕭條,1974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出現二戰后首次負增長。對石油依存度高的大批企業倒閉,1974年11月,當時的首相田中角榮甚至因支持率下降而被迫辭職下臺。

(二)日本的石油危機對策

石油危機引發嚴重經濟危機的教訓,使日本政府和企業深切感受到日本經濟受進口石油的制約,存在極大的脆弱性,能源問題成為舉國的最大課題,必須積極尋找對策。于是,開始采取進口石油產地多元化、經濟發展漸進脫石油化、推行石油戰略性儲備、產業結構向節省能源、國家和企業共同研究開發替代石油新能源等一系列的節能措施。日本應對石油危機的對策主要有:

1.發展節省能源的知識密集型產業

加速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促進產業結構由高耗能的重工業向節省能源的知識密集型產業結構轉化。抑制過度依賴進口石油的產業,鼓勵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1975年-1979年,經過產業結構調整,鋼鐵、石油制品、化工等高耗能產業固定投資額分別下降30%、32%、37%,而同期精密儀器、電機等產業則分別增長141%和118%。

2.抓住節能的重點

日本節能的重點是節約石油,為此,日本政府1979年3月決定,一年要節約5%,即1280萬噸,1980年又提出要再節約7%,即1700萬噸,兩伊戰爭后又提出要再節約9%。據日本通產省能源廳公布,1980年石油消耗比上年銳減10.1%,1979年石油占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71.4%,而1980年下降為66.1%,節約石油的努力效果極其顯著,目前,日本石油在總能源中的比重已下降到50%左右。日本的節能對策不單是減少能源的需求,同時還要求通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抵消石油價格的上漲,并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

3.節能的法制措施具體化

1979年10月,日本實行了《能源使用合理化法》,該法規定政府要對工商業者進行節能方面指導、建議和勸告,對工廠、建筑業、機械行業等高耗能產業在節能方面都做了詳細規定。根據上述法律,政府規定了住宅的設計和施工標準。而且,從1978年起,還實行“優良隔熱材料評定制度”,其目的在于:通過公正評定隔熱性能優良的建筑材料,普及優良隔熱材料,增進消費者的利益,促進住宅等建筑物的節能。此外,政府還對太陽能的利用采取了種種促進措施,以普及太陽能的利用。

4.加速開發以核電為主的新能源

開發替代石油的新能源是脫離石油化的根本出路。因為即使采取種種節能措施,隨著經濟規模擴大,對石油的需求還要增加。所以,開發代替石油的新能源,從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和控制能源成本上看,是極其重要的能源對策之一。1980年5月,日本通過了《開發替代石油能源法》,同年10月還成立了新能源綜合開發機構、新能源財團,前者是官民聯合開發機構,主要是研究煤炭液化新技術及風能、海水潮能、化學能、水能、地熱能利用、太陽能利用技術等;后者是以民間為基礎成立的從事新能源研發的團體。但當前日本脫離石油化主要還依靠原子能和天然氣發電轉換為電能來完成的。從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起到2000年,日本大力推進核電事業,建成了52座核電站,還有4座正在籌建之中,核發電在總發電量中所占比例由2%上升到33.8%,核電事業的發展,成為減少依賴用進口石油發電的主力。并且,原子能發電成本比石油發電和燃煤火電便宜,居民電費價格也很低。 [page]

二、21世紀日本的節能及新能源開發對策

國際能源機構(IEA)公布的資料表明,從1997年-2010年,世界原油需求量將增加2130萬桶,而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家,又長年陷于戰亂和不穩定之中,這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是長期的。在新世紀[23.96 0.46% 股吧],日本節能及新能源開發對策是:

(一)開發多種新能源產業

日本綜合能源調查委員會的資料顯示,除核電外,日本替代石油的其它自然能源潛在量按石油換算:太陽能發電可取代1000萬千升--2100萬千升石油;利用太陽熱能可代替800萬千升--1600萬千升石油;風力發電可替代100萬千升--300萬千升石油;再生能源可替代1700萬千升--2400萬千升石油,合計可代替3600萬千升--6400萬千升石油。日本政府2010年開發這些新能源的目標,若按人均3200升原油計算,太陽能發電達118萬千升,可供368750人生活消費;風力發電達13.4萬千升,可供41875人消費;太陽熱能達552萬千升,可供1725000人消費。除太陽能、風能外,日本政府和企業還積極開發化學能源技術:利用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產生的化學能發電,發電效率高達50%,加上80%熱能可以回收,是燃料電池汽車及家庭、辦公室復合能源很有前途的技術。燃料電池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新產業技術。2004年6月,日本政府通產省牽頭,由日本本田汽車公司、松下電器、東京煤氣公司、三洋電機公司等,聯合成立了燃料電池研究開發中心。通產省將其作為國家重點開發項目予以支持,準備在今后5年內,為這一研發項目提供100億日元援助。2004年6月,日本通產省公布了“新能源產業化遠景構想”,目標是2030年以前,要把太陽能和風能發電等新能源技術扶植成商業產值達3萬億日元的支柱產業之一,從而進一步擺脫對石油的依賴度,進一步提高日本新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使新能源產業領先世界。針對這一構想,政府在稅制等方面采取優惠制度,促進企業參與新能源開發,并扶持新能源產業及產品向出口創匯方向發展。通產省估計,通過實施這些對策,太陽能、風力、燃料電池領域的市場規模將從2003年的4500億日元增加到2030年的3萬億日元,該領域的就業規模也將達31萬人。

(二)官民共擔能源儲備

歷屆日本政府都非常注重戰略物資的儲備,而石油儲備是重中之重。1975年日本通過了《石油儲備法》,正式建立了石油儲備制度。法律規定,日本所有從事進口石油提煉、批發的企業必須儲備90天所需的石油或石油制品。同時,必須定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石油及制品的儲備量情況。相關企業如果沒有達到法定儲備數量,有關方面就會發通告,勒令達到最低儲備量標準,否則,將采取制裁措施,輕則課以巨額罰款,重則判刑。除要求有關企業必須儲備一定量的石油外,日本政府還決定實施以國家儲備為主的石油儲備戰略,設定的石油儲備目標為3000萬千升(1噸含1168升)。1983年,日本建設小川原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到1996年,日本已相繼建成了10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共儲存石油及制品3400萬千升,儲備方式主要有海上油罐方式、半地上油罐方式和地下巖洞油庫等儲藏方式。除已建成的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外,日本政府還從民間租借了21個石油儲備設施,共儲備石油1700萬千升。加之國家儲備,總量超過了5000萬千升。2003年底,日本政府擁有的石油儲備量可供全國使用92天,民間的石油儲備量也可供日本全國使用79天。加上流通領域的庫存,日本全國擁有的石油儲備量足夠全國使用半年以上。

三、日本加速拓展核電為主的新能源產業的啟示

在世界范圍內,核電已是成熟的技術。截至2002年底,全世界運行中的核電機組有441個,總裝機容量3.6億千瓦,占全球供電比重的16.1%,有17個國家核電已占其全國總發電量的1/4以上。核能發電已成為世界上規模越來越龐大的新興朝陽產業。核能發電是減少火電污染,減少石油進口依賴、減輕煤油價格上漲壓力、緩解煤炭和石油運輸負擔、替代燃油燃煤發電,可大規模形成產業化的首選新能源。

在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國家現已有約100個核電反應堆在運轉,有十幾個核電反應堆在興建之中。日本的核發電量已占總發電量的36%,韓國核發電量也已占總發電量的38%,美國占29%,英國占28%,法國占77%。但中國卻還以火力發電為主,燃煤的火電占總發電量的83%,水力發電占16%,核能發電只占1%,核電占總電量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落后20多年。可見,我國有必要從發展火電為主轉到以發展核電為主的軌道上來,發展獨立自主的核電技術,并快速形成產業化規模。

按照中國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到2020年國民經濟總產值要達4萬億美元的目標,據估算,屆時需要的能源約折合2415億噸標準煤,發電裝機容量為9億千瓦-10億千瓦。但目前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只有3.5億千瓦。從目前就已很緊張、短缺、供應不穩定的煤、電、油、運上看,很難滿足將來更大的能源需求,巨大的能源缺口只有依靠發展核電為主來彌補,這樣才能保障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國現在的核電生產能力只有200萬千瓦,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需達到3600萬干瓦以上,要實現這一目標,從現在開始,每年至少要興建兩座百萬級核發電機組,共36座百萬級核電站,等于每個省區至少需要建設一座核電站。為加快中國核電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對策:

1.將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從適度發展核電調整為加速發展核電上來

應停止大量消耗煤、油又污染環境的火電廠建設和改擴建,將資金、人力、物力轉移到核電建設中來。2001年,中國核發電量只占全國總發電量的1%,到2020年,該比例應提升至10%以上,將核電產業培育成新的能源支柱產業。

2.在核電開發上應堅持以我為主、多方聯合開發、統一技術標準,吸收多方參股投資建設、市場化開發經營的模式

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秦山二期核電站上網電價已具備了與火電價格競爭的能力。只有自主發展核電,才能有效降低電價,從而推動核電產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已具備了60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的自主設計能力,如果從國外全盤引進技術和設備,技術標準難以統一,引進后又不能有效吸收消化,還是缺乏自主開發能力。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核電后起國家,都是走引進后努力消化吸收并同本國自主科研開發結合起來的道路,而不是重復引進購買的方式。

3.加強資金、技術上的專項扶持

政府要加大核電技術、裝備、研發資金的投入力度,調動多方面資金和科研力量聯合技術開發,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核電裝備生產能力。據統計,2002年,中國能源行業基本建設和更新改造投資達4117億元,其中,煤炭271億元,石油、天然氣、煉油1002億元,電力2760億元,2003年能源建設規模又大幅度增加,預計2005年后能源建設年投入將超過1萬億元。但我國能源的技術裝備現狀卻不容樂觀。在能源技術方面,我國自主開發能力還相對薄弱。如,核電設備商業化開發制造,煤炭氣化、液化,燃氣輪機及先進鍋爐、電機等,大部分依賴進口,如果大量重復購買國外設備,代價極其昂貴,而且未必適合中國國情,況且發達國家利用核心技術控制中國企業的事屢見不鮮。所以,必須加大能源科研開發投入,提升自主研發創新能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日本 節能 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