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輸電工程為中國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圖為向家壩—上海±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示范工程新吉陽長江大跨越工程施工現場。
3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正式向社會發布。這份規劃綱要是指導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電力行業的五年發展路線圖也將遵循這一行動綱領展開。“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寫入《綱要》,為特高壓輸電加快發展帶來了“福音”。
特高壓將改善能源運輸體系
綜合運輸體系建設與現代能源產業體系建設密切相關,特高壓輸電加快發展,必將對我國煤炭運輸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對綜合運輸體系的構建發揮重大作用。因此,亟須將特高壓輸電納入綜合運輸體系,并在“十二五”期間及中長期同其他運輸方式統籌規劃、協調發展。
目前我國過度依賴煤炭直接運輸,轉化為電力輸送的比重過低,能源供應安全保障程度低。長期以來,我國煤電布局以分省“就地平衡”為主,導致鐵路長期忙于大規模運輸煤炭,鐵路運輸一直面臨巨大壓力,全國性煤電運緊張狀況反復出現。“十一五”初期,“三西”地區(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輸煤與輸電的比例約為20∶1,輸電在煤炭輸送中所占比重不足5%。
與此同時,目前的煤炭運輸方式也嚴重影響正常的公路運輸,消耗大量燃油。2010年“三西”地區公路煤炭外運量高達4億噸,耗費柴油近1000萬噸。
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實現輸煤輸電并舉,將優化我國能源綜合運輸體系。
特高壓輸電將成為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能源輸送發揮重要作用。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輸電規劃,2015年“三西”地區煤電外送規模將達到9400萬千瓦,輸煤輸電比例為8∶1;2020年煤電外送規模將達到1.4億千瓦,輸煤輸電比例為4∶1。
特高壓輸電的發展,將顯著緩解鐵路、公路運輸壓力,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的能力顯著增強。目前我國“三西”地區大部分煤炭外運鐵路的利用率都接近100%,大秦線等個別線路甚至超負荷運行。根據國際經驗,鐵路煤運通道應預留20%左右的運力,以保障能源運輸安全。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特高壓輸電規劃研究結果及國家鐵路建設規劃,2020年“三西”主要鐵路煤炭外運通道的利用率在80%左右,處于較合理的水平。
特高壓為開發清潔能源創造平臺
國內化石能源的可持續供應能力遠低于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我國調整能源戰略、保障能源安全、保護生態環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特高壓輸電將為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優化電源結構、加快特高壓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是我國發展清潔能源的根本措施。預計2020年我國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4%;發電用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12.5%左右,轉化為電力的清潔能源比重超過清潔能源利用總量的80%。
國網能源研究院對“十二五”及中長期的清潔能源發展前景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表明,2020年全國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17億~18億千瓦,其中煤電10.5億千瓦左右,燃氣發電和抽水蓄能等調峰電源合計1.2億千瓦左右,常規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及生物質能發電等清潔能源裝機規模達6.2億千瓦左右。
風電省內消納、區域消納的格局,不能充分發揮電網優化配置資源的基本功能。加快電網建設,尤其是跨區電網建設,是實現電源結構優化的不二之選。按照就近消納風電的思路,未來我國“三北”地區的風電開發規模將受到風電消納能力不足的限制;華中和華東等受端地區風電消納能力充足,但受風能資源條件限制,風電開發規模有限。如果僅考慮省內消納或區域消納風電,在高效消納風電的前提下,2015年我國風電的開發規模僅可達到5900萬~6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9000萬~9600萬千瓦。因此,必須借助于跨區輸送,通過構建堅強的“三華”受端同步電網,并考慮“三北”地區的風電大規模跨區送入“三華”電網,2015年我國風電開發規模可達到9750萬千瓦;2020年我國風電開發規模可達到1.595億千瓦。
我國規劃在“三北”地區建設若干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但當地省級電網或區域電網消納風電的能力有限,風電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必須依靠大容量、跨區域、遠距離特高壓輸電通道。從消納市場看,我國“三北”地區的新疆、甘肅、蒙西、蒙東、吉林等地區2020年的風電開發規模為8000萬千瓦左右,其中跨省跨區外送6200萬千瓦,占其風電開發規模的78%。
風火“打捆”輸送是風電跨區輸送的最佳方式。風電單獨外送的經濟性很差,且不利于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借助于未來規劃建設的煤電基地特高壓交直流跨區外送通道,可以實現風電和火電的聯合外送,促進“三北”風電在更大范圍內的消納,并大幅降低風電外送成本。
形成“三華”(華北—華中—華東)特高壓同步電網,可以取得巨大的錯峰效益。以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為載體,可實現大電網中的水、火、核、風、抽水蓄能等電源的互補。把華北、華東、華中電網強聯網,形成“三華”同步電網,可以降低最大負荷,減小峰谷差。研究表明,2020年“三華”電網最大負荷可降低近1000萬千瓦,峰谷差縮小1200萬千瓦。另外,大同步電網內的電源在種類上、季節性出力上都有很大的差異,電網互聯后在不同季節中各類電源就能實現調節能力的互補。
借助“三華”電網的錯峰及電源互補,可極大提高風電消納能力,為實現我國風電的大規模開發和高效運行奠定基礎。“三華”同步電網的風電消納能力可達到1.1億千瓦左右,比華北—華中—華東三個區域電網不實現強聯網增加約4000萬千瓦,將為實現2020年全國1.5億千瓦風電的開發和消納創造必要條件。
特高壓將帶來巨大的綜合效益
特高壓輸電將提高能源的綜合利用效率。通過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煤炭產區的煤電基地可就地利用煤矸石、洗中煤、褐煤等低熱值煤炭。未來鐵路以輸送洗精煤為主,改變目前鐵路拉著大量“石頭”跑的現象,可大量減少電動機車電耗和海運油耗。同時公路運煤也可大量減少,按特高壓輸電替代2億噸公路輸煤測算,每年節約的能源折合燃油300萬噸。
特高壓輸電比輸煤占地少,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高。輸送相同能量時,從“三西”到華東地區,鐵路海路聯合運煤占地面積是特高壓交流輸電的2~4倍。如果將未來新增煤電主要設置在我國西部和北部煤炭產區,能夠為中東部地區節省土地6000公頃。
特高壓輸電能夠改善中東部地區環境質量,減少全國環境損失,保護西部和北部煤炭產區的生態環境。通過控制中東部地區新增煤電規模,加快推進西部和北部地區煤電基地集約化開發,改造關停小機組并加裝脫硫設施,中東部地區的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可逐步降低,西部地區的二氧化硫排放總量也不會增加。經測算,2020年全國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放的經濟損失可減少45億元/年,可減少因煤矸石自燃排放的有害氣體1400萬立方米。
特高壓輸電的經濟性明顯優于輸煤,可降低全國電力供應總成本。采用特高壓輸電到達中東部受端電網的落地電價將低于輸煤到受端發電的上網電價。經測算,到2020年可降低中東部地區的電力供應成本約560億元。同時加強我國西部、北部煤炭產區的煤電一體化開發和建設,將有助于根本解決困擾發電企業的煤電虧損問題。
研究表明,我國“三北”地區風電消納能力有限,如果定位“分省分區”就近消納,棄風現象嚴重,將造成極大浪費。加快發展特高壓輸電,可以擴大風電的消納范圍,保障風電的高效利用,將由于棄風損失的電量降低到1%以下,以提高經濟效益。
錦屏—蘇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楊家廠長江大跨越工程正在進行組立鐵塔作業。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