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國情是工業強大,資源短缺。據經合組織統計,2008年德國工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3.1%,法國為11.9%,英國為12.3%,美國為13.3%。雖然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2009年德國這一比重下降到了20%,但仍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
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
工業離不開能源和原料,而且需要穩定的供應。德國的能源和原材料絕大部分需要進口。能源的來源地主要是俄羅斯和中東,原材料主要靠非洲供給。這樣的原材料供應結構受制于地區局勢的變動,這促使德國人發憤圖強,尋找新的可靠能源。德國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能和地熱等新興能源之所以走在前列,引領世界潮流,就是德國根據本國的國情和世界發展的趨勢,及時調整產業結構的結果。
德國對新興能源情有獨鐘,還在于德國的獨有認識。德國社會各界普遍形成的共識是,新興能源將取代核能,成為未來世界最安全和可靠的能源。核電雖對工業發揮著穩定供應的作用,但畢竟已經存在了50年,是“即將過時的技術”和“高風險的技術”,因此只能是一種“過渡的技術”。因此,德國必將推動新興能源產業的發展。
與此相配套,德國正在普及和推廣新型儲蓄電網。這種電網的任務,就是把風能和太陽能等在發電高峰季節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供無風或陰雨天使用。這樣不僅解決了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依賴氣候條件和季節的問題,還保障了電壓的穩定和安全用電。目前,德國風能和太陽能等的建設與發展已經到了上規模、上檔次的新階段,技術也已經相當成熟。從發展態勢和勢頭看,新興能源在德國取代核能只是早晚的事。德國的長遠目標是,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供給的比例將達到80%。
德國新型儲蓄電網不再僅僅是單行道,只向用戶供電,而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將用戶生產和多余的電吸收回來。未來的社會,如果太陽能普及的話,用戶或家庭的住宅與廠房,本身就是一個小型發電廠。他們平時將多余的電能賣給電網,陰雨天不能發電時再從電網買電。電網與用戶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商家與消費者的關系,而是互為買賣關系。雙方的交易或交換過程全部由電腦或電子程序自動記錄在案,然后通過網上銀行轉賬或結算即可。
老工業與新能源相結合
可再生能源和新型儲蓄電網是面向未來的產業調整。如果把這種調整與德國工業的長項――機械和裝備制造業結合起來的話,其市場前景不可估量。實際上,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裝備制造與出口,德國已經在世界上占據了半壁江山。德國可再生能源協會日前說,正是由于我們的存在與發展,“讓德國機械和裝備制造業從國外獲得大批訂單”。
德國經濟結構調整充分遵循經濟部制定的“揚長避短,確保未來”原則。與其他國家相比,德國的長項在于汽車和機械設備制造。奔馳、寶馬、大眾這些享譽海內外的汽車品牌為德國創造了眾多的就業崗位。為了確保本國人民的福祉,德國在這些傳統產業上,不與發展中國家拼資源、拼能耗,而是主動將一些初級產品和原材料工業讓出來,本國生產終極產品并掌握核心技術。比如這兩個行業都需要大量的鋼材。而生產鋼材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并產生污染。能源是德國短缺的,污染是德國社會所不能接受的。在煤炭行業幾乎全部停產,鋼鐵工業急劇萎縮的情況下,德國仍能保持汽車和設備制造在全球的領先地位,不能不說是產業結構調整的豐碩成果。
目前,低端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在德國已經基本絕跡。比如家電和家具,德國本土上已經不再生產。雖說還有德國品牌,那也是在東歐或亞洲等其他國家生產的,包括阿迪達斯運動鞋和服裝等名牌產品。德國本土生產什么呢?生產高檔汽車、醫藥和醫療器材等高端產品。全世界跑的高檔汽車,基本都是德國生產的。全世界用的醫療器材,包括核磁共振、X光透視機乃至牙科醫生用的成套設備,絕大部分也是德國生產的。許多國家醫院用的名貴藥材同樣是從德國進口的。
嚴格把握環保節能原則
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除了密切關注全球化的分工并注重搶占高檔商品市場之外,德國在發展方向上還嚴格把握環保和節能的原則。以建筑業為例,新建的住宅和廠房隔熱和保暖性能非常強,且采光好。由于建筑的外墻都做了保溫處理,從而可以讓整座建筑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現在,在德國許多新建筑物里,大多都有一面墻是通體的大玻璃,用以保證室內有充足的采光。采光好可以節省照明用電。隔熱好,夏天可以不用空調和電風扇,冬天可以節省暖氣。經過近30年的努力和建筑標準的不斷提高,德國新型建筑和住宅比原有的建筑和住宅至少節能50%以上。
化工業也是德國的長項。德國的化工業不僅為建筑節能等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在環保方面也立下了汗馬功勞。以農藥為例,劇毒產品早已絕跡。破壞土壤、威脅地下水的產品不復存在。替代品為生物農藥,這就保證了農業和土壤的可持續發展。如今生物農業和有機食品在德國大行其道。在全球化和現代化的今天,無論科技多么發達,歸根結底都是為人和人的健康服務的。掌握了這一原則,經濟結構調整也就不會迷失方向。
經濟結構調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德國的調整從上世紀60年代起,雖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但可以說,至今也尚未最后完成。因為世界在變化,第三世界在發展。只要這個過程不終結,經濟結構調整就不會結束。在這個過程中,發揮作用的主要是企業和企業家。在市場的作用下,要想生存,必須調整。
國際金融危機讓德國政府認識到,干預市場必須以強大的財力為后盾。其次是管好金融市場和銀行。對銀行業和金融市場的整頓主要體現在:一是禁止買空賣空。二是銀行必須用更多的資金籌備建立風險基金。這樣就可避免在大銀行倒閉時不得不用納稅人的錢去拯救銀行。對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成員國政府來說,共同的任務是整頓財政,避免寅吃卯糧。只有健康的財政才能拯救歐元,才能避免危機的發生。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或許這也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結構調整。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