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院士在25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上表示,未來電網的兩大顯著特征是智能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這一發展趨勢將對大容量遠距離輸電技術、大電網安全穩定技術和大規模新能源并網等技術提出需求。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指出,在經過第一代電網的小機組、小電網,第二代電網的大機組、大電網的發展模式后,當前世界范圍內以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智能化為特征的第三代電網發展和建設拉開序幕。第三代電網就是廣義的智能電網,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和智能化是其兩大特征。
中國工程院院士余貽鑫認為,智能電網將把現有的集中式、生產者控制的電網,轉變成大量分布式輔助以較少集中式的和與更多消費者互動的電網。
余貽鑫認為,智能電網的變遷過程將改變電力行業的整個業務模型,并對所有利益相關者都有利。周孝信認為,發展智能電網將帶來新一代電網技術,包括新型輸電技術、大規模可再生能源電力接入技術、智能化調度和運行控制技術等的創新發展。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院長郭劍波認為,我國未來大電網不同于別國電網的一大特點就是,新能源發電規模化集中開發、遠距離外送。
我國未來10年以風電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將迅速發展。郭劍波預測,到2020年,煤電裝機比例將從2010年的70.8%下降至58.9%;水電裝機比例基本保持在20%左右;核電、風電、太陽能裝機比例將大幅上升到14.5%。
解決大規模新能源發電并網問題,郭劍波認為應著重擴大新能源消納范圍,在更大范圍內實現電源匹配,同時要發展應用儲能技術,平抑新能源功率波動,此外還要開發電網友好型新能源發電技術,提高支撐電網的能力等。
余貽鑫建議,發展智能電網需要出臺旨在開放電力市場和激勵電力企業投資智能電網的新法規。包括實施分時或實時電價,使電的商品市場價值得到合理體現;制定鼓勵分布式電源向電網賣電的政策;保證電力企業的智能電網投資成本得以回收的政策。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