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總體而言,碳交易市場可以簡單地分為配額交易市場和自愿交易市場。配額交易市場,是為那些有溫室氣體排放上限的國家或企業提供碳交易平臺,以滿足其減排;而自愿交易市場則是從其他目標出發,如企業社會責任、品牌建設、社會效益等;自愿進行碳交易以實現其目標。芝加哥氣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家自愿減排碳交易市場交易平臺,是京都機制以外的碳交易市場。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會員公司自愿限制各自的溫室氣體排放,維護大氣環境穩定,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同時提高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
目前,在兩種交易市場碳排放量交易價格均與能源產品價格聯系緊密,通常是隨著能源價格的漲跌而隨之發生相應變化。由于《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即將于2012年結束,而原本計劃為第二承諾期制訂減排目標的哥本哈根會議未能取得如期成果,各國未達成一致意見,這使全球范圍內的碳交易發展前景都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也直接影響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成為碳交易的“心腹大患”。
今日澳大利亞兩機構Climate Works Australia和the Grattan Institute以及歐洲復興發展銀行發布獨立報告提出碳交易價格對遏制污染至關重要,三份報告均提出兩點倡議:一要盡快行動起來,二要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場取代行政手段減排。
Climate Works Australia更新《澳大利亞低碳成長計劃》,表示耽擱越久,經濟代價越大。報告稱,“如果在2015年前仍未有進一步行動,那么澳大利亞到2020年要達到5%的減排目標,每年需多耗費55億美元。”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也提出像中亞等能源輸出大國應盡快調整能源結構適應未來全球對能源需求的下降。
三份報告均表示,單靠行政手段來減排綜合成本過高,因此應引入碳交易市場機制來幫助達成減排目標,用市場的價格信號及懲罰與補償機制等手段來推進企業節能減排,使要素向低碳方向聚集時效率是最高。
The Grattan Institute的鑒定結果表示目前的氣候變化政策說明只有通過市場機制決定碳價格才不會對經濟或納稅人帶來過高成本。報道稱行政手段對于全球減排來說成本高,效率低。據經驗,澳大利亞政府需有一個一千億元的減排購買基金才能達到2020的減排目標。政府不應過多地用納稅者的錢來為污染者買單。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報告也確認了市場機制的重要性,稱“沒有正常運轉的碳交易市場或其他機制,用以確定可預期的全球碳排放價格,這是不可想象的。”但同時也強調要實現溫度增長控制在兩攝氏度以內,依然離不開依靠整體經濟改革和如能源效率標準等政策。“經濟整體改革雖然不專門針對氣候變化,但是可以避免能源價格扭曲,改善商業環境,并且創造可盈利的減排機會具有重要作用。”
在Grattan Institute提出的策劃下,少于一千家的污染巨頭會為自己造成的污染買單。他們付出的每一美元將用于幫助普通家庭應對碳價的波動,讓我們能共享清潔能源的未來。
對于碳排放指標不僅是要建立市場機制,更要構建金融體系。目前國家談低碳經濟不太關注金融體系,而更為關注能源結構調整;更多的是利用財政手段支持企業減排,較少考慮碳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的構建。這些都是在不遠的未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