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風電產業內外交困 八成企業或將被迫退場

2011-05-11 08:30:44 中國企業報   作者: 王靜宇  

拿著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公布的《2010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報告》,浙江一家風電企業負責人王偉(化名)有點不安。

這份報告顯示,2010年全國風電設備出口總量只有13臺,總共合計15.55兆瓦,連整體出口計劃的0.5%都不到。“真是少得可憐。”王偉說。

王偉告訴本報記者,國內風電企業在高調宣布進軍海外市場、花錢頻繁參加國外風電展會、全球布局辦事處、積極尋求海外合作生產的情況下,“這樣的結果,無論如何說都拿不出手。”

一度在產能過剩、并網困難、審批嚴格的泥沼中“步履蹣跚”的中國風電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日益嚴峻的“整風潮”,而且出海之旅也并不順利。

海外“通行證”一紙難求

同樣功率的風機,國外產品要比中國產品多發10%到20%的電。不同于其他產品,風電設備需要2到3年的安全運行記錄作為市場的培育期,考慮到我國廠商在國際上最受詬病的就是機組的質量問題,所以即使走出去了,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內占據一席之地。

美國正在進行的針對中國風機補貼的“301調查”,無疑讓中國風電企業心里繃了一根緊弦。

針對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起訴書提出的“中國政府補貼企業導致中國新能源產品價格低廉”的問題,中國機電協商會副會長姚文萍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從來沒有啟動補貼政策,沒有哪一家企業得到資助。”

“美國人以侵犯知識產權起訴我國企業,并非我們真的侵犯了知識產權,這只是一種市場策略,因為在法院未作出審判之前,我國產品將不得在美國銷售,一拖就是幾年,從而達到阻止國外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目的,這是他們慣用的伎倆。身正不怕影子歪的俗語,在這里不適用了。”姚文萍說。

記者在調查了國內多家知名風電企業專利注冊的情況后,發現該問題還是不容忽視。

華銳風電技術總監陳黨慧說:“華銳在海外注冊專利的工作正在進行中,但目前還未有實質性的注冊。”

金風科技公共事務部總監姚雨表示:“金風科技收購了德國VENSYS后,自動擁有了該公司在德國的專利,但是其他專利還未在國外注冊。”

國電聯合動力相關負責人也證實:“聯合動力目前仍未在海外注冊任何專利,具體開始注冊的時間也無法確定。”

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別國提起國際訴訟,我國風電企業將很難組織反擊。

然而,據《中國風電專利綜述2010》統計,我國風電專利申請范圍較狹窄,主要集中于IPC技術中的“F”類別,而國外企業在我國注冊的專利中涉及IPC技術的A到H類,其深度和廣度遠超我國企業。

按照經濟學者郎咸平的觀點,“注冊專利就像布地雷陣,多一個地雷就多一道阻礙,國外企業要想起訴我們,只要碰到一個地雷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是高精尖的核心技術。美國的337調查專門針對專利侵權,比反傾銷調查更厲害。國內企業一旦在國外注冊了專利,就有了反訴訟的權利,國外公司需要考慮考慮兩敗俱傷的后果。”

“國內企業一般不太注意法律環境,因為在國內做企業,人事關系很重要,總愛強調‘有沒有人’,‘關系硬不硬’、‘后臺強不強’之類的,可是進軍海外,人家就不管你那么多了。”王偉說。

“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質,熟悉國際規則和法律環境,不僅僅是產品、技術的升級,有人以為收購了國外公司就等于進軍海外,實際上遠不止那么簡單。”姚文萍說。

除了注冊專利外,產品性價比依然是現在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風電制造企業海外角逐的“制勝法寶”。

“同樣功率的風機,國外產品要比中國產品多發10%到20%的電。不同于其他產品,風電設備需要2到3年的安全運行記錄作為市場的培育期,考慮到我國廠商在國際上最受詬病的就是機組的質量問題,所以即使走出去了,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內占據一席之地。”王偉說。

吃不透國際市場規則

美騰能源集團中國區執行董事、總經理詹益明表示:“中國的風電產品出口非常難,除了國外買家還沒有充分信賴我國的風機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國際市場規則與國內千差萬別。”

對于初來乍到的中國風機企業而言,獲得國外相關機構對風機產品的認證或許將是企業在海外立足的“身份證”,是立身之命的“護身符”。

溫州一家風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國內企業而言,最大的障礙將是證明設備可靠性和維護承諾,以使中國風電設備在市場上與通用、維斯塔斯和西門子等巨頭的產品之間具有競爭力。

“我們一直在努力做出口,可就是得不到人家的認可,盡管我們把設備質量和售后服務以及維護承諾說的很好,但外國人就是不認,關鍵在于沒有專業權威鑒定機構給予我們證明。”上述這位負責人說。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對本報記者說:“目前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質量,符合當地的風況和需求,質量控制能力是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站住腳的關鍵。”

“國外不看你的牌子,也不看你的銷售情況。特別是在歐洲以及北美地區,獲得相關的國際認證,對于國內風機及零部件制造商獲得國外買家以及投資方的信任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施鵬飛說。
 
王偉戲稱,國內風電企業出海是“農民工進城”。

“咱們傻乎乎的走出去,也不知道人家真正需要什么,咱們到底從何下手,連國外當地最低的生產標準我們都達不到,談何生產?談何發展?”王偉說。

UPC亞洲風力管理公司中國區總裁郭崢告訴本報記者:“我們的企業對國外市場的游戲規則很不熟悉。不用說什么法律、稅收、程序等,就連最基本的談判都還沒有掌握。”[page]

“有時外國銀行讓國內企業準備的材料或開具的證明,完全可以通過簡單的‘不’加以回絕,外商只是試探性的詢問,我國企業不知情,以為真要提供,從而耗費了大量時間和金錢。”郭崢說。

美騰能源集團中國區執行董事、總經理詹益明表示:“中國的風電產品出口非常難,除了國外買家還沒有充分信賴我國的風機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國際市場規則與國內千差萬別。”

“以美國為例,聯邦政府、州政府的優惠政策和法律條款,其中會有很大差別;另外,美國不像中國那樣,有個政府歸口管理部門可以協調各方關系,涉及風電開發的部門和公司得一個一個去談,千頭萬緒,等你把情況都了解清楚了,政策又變了。中國企業到海外很容易無所適從。”詹益明說。

“我們需要一個機構,列出國外合作方的清單和具體合作流程,就像談對象一樣,有個牽線搭橋的,幫著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和理想合作伙伴的條件。目前我國風電企業出海就缺少這么一個‘月下老人’。”詹益明告訴記者。

王偉無奈地說,國外風電市場機遇已經擺在那里了,能不能抓住是另外一回事。“學費”肯定要交,從企業到政府都應該認真思考這個“學費”怎么才能少交。

王偉告訴本報記者,如果有專業的咨詢公司,專門提供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風資源情況、風電優惠政策、潛在合作伙伴名稱、項目名單、法律咨詢、金融服務、風電場開發流程、涉及風電開發的所有管理單位等內容,并根據市場情況實時更新,給國內風電企業量身定做海外業務方案,則企業在海外的拓展會少交很多學費。

“這樣的海外風電咨詢公司可以從現有的風電企業中孕育而生,再以子公司的形式獨立出來,創造新的盈利增長點。國內風電企業雖然大張旗鼓地要拓展海外市場,其實投入卻遠遠小于宣傳,多數只是試探性的,做全球化公司的決心尚未建立。”王偉說。

新風電標準山雨欲來

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馬學祿表示:“工信部的風電設備準入標準是比較高的,從目前我國的風電整機發展現狀來看,能夠達到上述標準的整機制造廠商不超過10家。”

《風電設備制造行業準入標準(征求意見稿)》(下稱《風電標準》)已于2010年3月由工信部對外發布,經過一年多的修訂及征召意見,今年將會正式出爐。

該文件在能源、土地、自我資金、技術等方面的規范,將進一步壓縮小企業的生存空間。

“目前,國內排位前10名的風電設備企業,產能占了整個國內市場的80%,前15名占到了市場的95%,剩下的5%好幾十家分,它們能賺到多少錢呢?”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副秘書長沈德昌表示,在未來三五年內,可能會有80%以上的風電設備企業通過重組、兼并等途徑而消失。

《風電標準》主要涵蓋三個方面內容: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必須具備生產單機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產量100萬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產條件和全部生產配套設施;企業進行改擴建應具備累計不少于50萬千瓦的裝機業績;新建風電機組生產企業應具備5年以上大型機電行業的行業經歷。

中國風能協會副會長馬學祿表示:“工信部的風電設備準入標準是比較高的,從目前我國的風電整機發展現狀來看,能夠達到上述標準的整機制造廠商不超過10家。”

“新上馬的企業特別是風電整機生產企業的審批,已經變得很困難了。2.5兆瓦以下的風機已經不太受產業政策的扶持,信貸可能還要面臨約束。”國內一家風電企業高管表示。

“其實這就要求新進入者一旦入局,就要有配套的科技研發,擺脫國內的技術空心化現狀。”上述企業高管表示。

這也折射出風電行業風光背后隱藏的問題:投資過熱、重復引進落后技術、關鍵設備依賴進口、核心技術未能得到有效攻關等。

面對如此嚴峻的“整風潮”,如何敲開“審批大門”成為擺在各家企業面前的難題。

“風電企業需要熟悉審批程序與流程,避免因為資料準備不完整或需要補充程序而影響評審進度,同時盡可能提前提出接入系統設計評審的申請,以便國家電網公司安排評審計劃。”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提醒道。

擁有全國風電資源50%、并欲打造中國“風電三峽”的內蒙古自治區以及號稱“風電之都”的甘肅省,目前都面臨著入網容量已經飽和、電量送出愈加困難等問題。“進入2011年,內蒙古自治區已經暫停風電項目審批。”內蒙古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

“我們真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說處在‘水深火熱中’一點不假,實在不行,我們只能轉向。”王偉甚至在為自己思考“后路”。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風電 產業 內外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