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形成了國內規模最大的環境能源權益交易市場之一。截至一季度末,成立不到3年的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已累計實現項目掛牌金額100.62億元人民幣,交易品種包括節能減排和環保技術資產項目、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和自愿碳減排(VER)項目。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主要從事組織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與能源領域中的各類技術產權、減排權益、環境保護和節能及能源利用權益等綜合性交易,以及履行政府批準的環境能源領域的其他項目交易和各類權益交易鑒證等。
創新機制 企業通過出讓減排量獲得雙贏
雖以區域性市場起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通過不斷創新機制、完善服務,吸引了全國各地的企業、機構紛紛來滬進行碳交易或其他權益交易。特別是碳市場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進展。
清潔發展機制是《京都議定書》框架下3個靈活機制之一,其主要內容是指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每分解一噸標準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就可以獲得一噸排放權。目前,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已建立起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出讓方與受讓方直接交流的平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托什干河別迭里水電站項目,在交易所清潔發展機制項目掛牌,出讓項目產生的減排量。前不久,這一項目被一國際買家看中,與水電站簽訂了購買協議,成交標的為每年交易減排量60多萬噸,相應的收益則是每年上千萬元人民幣。對企業而言,通過減排獲得收益,實現了雙贏。
據統計,交易所去年以來的近80宗碳交易項目,涉及全國10多個省市和地區的企業、機構。截至目前,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碳交易項目數及與之相應的碳減排量均居全國首位。
服務“低碳世博” 多個場館開展自愿減排
除了清潔發展機制項目交易,自愿碳減排交易平臺也是上海市場實踐碳交易的一項機制創新。2010年,交易所建立起中國和世博歷史上首個自愿碳減排交易平臺,并制定了碳核查標準。上海世博會期間,世博萬科館、聯合國館、英國館、廣東館、上海民營企業館等多個場館已通過這一平臺開展自愿減排,自愿碳減排交易平臺已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今年3月,交易所還在在國內率先啟動企業碳核算試點,開展企業碳核算體系的建設。將對上海首批共9家重點工業企業展開碳核算。目前,我國碳核算體系尚未建立起來,交易所將組織相關專業機構,參照國際通用的核算標準,形成適合國情的核算標準體系,為今后推廣碳交易建立基礎。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負責人表示,交易所的設立,是以市場手段推動節能減排的一種探索與嘗試。經過兩年多努力,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已成功實現了多項機制創新,市場拓展成效顯著,此次掛牌金額率先突破100億元,標志著以市場手段推進節能減排機制的階段性成功,也是國內推動碳交易市場起步與發展的成功案例。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