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下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提出了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首先在廣東、遼寧、湖北、陜西、云南5省和天津、重慶、深圳、廈門、杭州、南昌、貴陽、保定8市展開。
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進程中,一些地方發展低碳城市、進行低碳試點的熱情高漲,紛紛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構想和舉措。但是受制于機制、技術、融資等瓶頸問題,至今,低碳城市建設仍處于炒概念階段。日前,剛剛成立的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低碳城市工作組希望為建設低碳城市建立一個集培訓、規劃、實施方案設計、項目管理咨詢、融資等環節為一體的全流程服務平臺。據了解,這個平臺將通過研究我國低碳城市建設的模式、規劃和發展路徑,積極推動先進低碳技術在城市經濟、社會生活和生態環境各領域的深入應用,為低碳城市建設提供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案。業內專家表示,低碳城市建設應著力從系統性、專業性和全局性綜合評價,實現低碳城市從概念化走向實質。
低碳城市建設有“大躍進”趨勢
近年來,城市盲目擴大,大搞“政績工程”,“奢侈消費”不斷升級。人們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向低碳化轉型已成為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內在需求,諸多城市邁出了探索的步伐并取得一定效果。但值得警惕的是,“低碳城市”建設正有演變為一場“大躍進”的趨勢。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上百個城市提出了建設低碳城市的口號,在采訪中,一些業內專家對于目前熱情高漲的低碳城市建設表現出擔憂:城市在推進低碳建設過程中一味趕時髦、貼標簽,這是對低碳理念的誤讀。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低碳城市工作組組長許冀介紹說,從發展思路看,有幾個問題較為突出:一是目前我國低碳城市建設相關評價機制不健全,相關評價依據比較模糊,科學考量存在難度。二是一些城市的決策者對“碳減排”背后的氣候變化及能源安全的相關背景缺乏了解,缺乏對低碳經濟緊迫性的認識,對低碳城市的內涵、建設路徑及可能遇到的困難沒有準確和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往往是將低碳城市建設簡單等同于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內容,僅停留在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層面,缺乏系統性的安排。三是政府投入不夠,缺乏多元化融資渠道。四是未能在全社會培育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的理念。
在我國,不僅沒有一座城市有可以量化的低碳創建歷史,還出現了諸多建設低碳城市的偏狹現象。很多城市一提到發展低能耗產業就去搞太陽能和風電等產業,沒有理順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導致產能過剩的假象。在綠色建筑方面,流行搞密閉保溫窗戶和中央空調,本來通風條件很好的地區,可以通過自然通風解決的問題,現在反而增加了室內調溫的耗能。還有一些入住率不高的住宅和寫字樓,只要有一戶需要開空調就整棟樓運行空調。
“建設低碳城市不是搞運動,不存在一個千篇一律的建設和發展模式,各地應該充分結合自身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文化傳統和經濟基礎等各方面的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許冀說。
據了解,目前,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低碳城市工作組現在籌劃編制《低碳城市建設指導意見》,匯集國內外的低碳城市建設成功經驗,讓我們的城市管理者開拓思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時工作組還將籌劃編制《低碳城市建設推薦技術目錄》,搜集城市低碳應用中的各類實用技術。
低碳城市建設需綜合統籌規劃
在采訪中,一些業內專家指出,應該高度關注低碳城市的系統性問題。眾所周知,城市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建設低碳城市從政府的管理功能看,包括了社會意識引導、低碳政策與法規制定、低碳產業扶持和低碳技術推廣、耗能狀況監測和監管等方面;從政府的行政功能看,又要關注市政公用設施的節能減排,比如公用建筑節能、低碳交通、智能電網、低碳照明、新能源市政設施、市容綠化等。低碳城市建設涵蓋范圍很廣,因此,在制定發展規劃時,必須樹立全局觀,不能片面地盯著其中的幾個部分。尤其在城市的管理職能上,有時候一個重大的疏漏,就可能拖累其他政策措施的實施效果,甚至誘發城市未來的痼疾。由于低碳城市概念提出的時間短,涉及范圍又大,因此世界范圍內也少有系統化研究成果,這也給城市決策帶來很多困難。
“城市在提出發展戰略時,更要廣泛征集國內各領域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只有集思廣益,才能防微杜漸。”許冀說。
無論是新城建設、舊城改造,還是示范社區、園區建設,再細微到單個項目的節能改造,都涉及到項目管理的問題。在大型城市建設項目中,又涉及到很多專業環節,包括可行性研究、方案設計、產品技術選型、項目實施管理、融資等方面。目前我們國家的市政項目管理還主要集中在立項和驗收這一頭一尾兩個環節,對于中間的實施環節尚沒有進行有效監管。如何通過過程控制,實現最優結果?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充分匯集咨詢公司和專業服務機構的優勢,讓他們參與到項目的實施管理中,爭取讓每個項目的節能減排實效都能達到甚至超過設計的最優水平。
低碳城市建設需打持久戰
我國還處在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都必然處于上升階段。我們現在發展低碳城市的目的不是建設絕對的低碳城市,而是在保持現有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下,相對性地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也就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城鎮的碳排放從上升到持平,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讓碳排放開始下降,通過這個過程逐步提升我國城鎮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終使經濟社會發展能較大程度地脫離化石能源依賴。
業內專家表示,只有明確低碳城市建設的長期性,地方政府才能明確工作路徑,有重點地逐步推進當前的工作。首先盯住那些能源消耗大、節能減排空間也大的領域。從這些領域入手,同樣的投入就能產生較大的效果。要做到這一點,地方政府就要做到兩個有數,一是對地方的碳足跡和碳結構心中有數,知道大毛病在哪里;二是了解相關的減排方案,尤其是各種減排技術的經濟投入和減排效果,這樣就知道哪個藥方合適。
低碳城市建設過程中,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模式的轉換是需要時間的,既要考慮到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又要有充足的資金和核心技術優勢,誰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制造轟轟烈烈的低碳社會效應。
我國的低碳城市建設目前還處于起步狀態,面臨很多艱巨的困難和問題。要有效應對這些問題,讓城市在這一輪的發展過程中少走彎路,首先需要地方政府明確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其次需要國家有關部門有效組織,各領域的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大力參與,最后還需要廣大企業在技術和產品領域的積極創新。◆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