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我國近200余個城市提出了建設低碳城市的口號,各地的熱情都很高。但如何讓低碳城市建設完成“從概念到實踐”的轉化,還需要很長的過程。前不久,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低碳城市工作組成立,據了解,工作組將致力于低碳城市建設的實施方案、項目管理咨詢、融資平臺建設等一系列可有效推動低碳城市建設的基礎性實踐研究。
據該工作組組長許翼介紹,目前我國低碳城市建設相關評價機制不健全,相關評價依據比較模糊。一些城市的決策者對“碳減排”背后的氣候變化及能源安全的相關背景缺乏了解,缺乏對低碳經濟緊迫性的認識,對低碳城市的內涵、建設路徑及可能遇到的困難沒有充分的理解和認識,往往是將低碳城市建設簡單等同于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等內容,僅停留在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層面,缺乏系統性的安排。許翼認為,在發展低碳城市的過程中,各地應該充分認識建設低碳城市的地域性特征。
建設低碳城市,各地應該充分結合自身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文化傳統和經濟基礎等各方面的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比如現在很多城市一提發展低能耗產業就去搞太陽能和風電,根本不考慮本地在產業基礎、人力資源結構和其他稟賦上的優勢,看見別人這么干自己也這么干,一擁而上的后果就是太陽能和風電產業發展產能過剩,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浪費。許翼介紹,工作組目前正籌劃編制《低碳城市建設指導意見》,將匯集國內外的低碳城市建設的成功經驗,不止列舉他們的成功舉措,也分析他們的實踐成果。
另外,工作組還將編訂《低碳城市建設推薦技術目錄》,因為低碳城市建設工作的專業涵蓋范圍很廣,無論是新城建設、舊城改造,還是示范社區園區建設,甚至再細微到單體節能改造,這些工作都是以項目形式存在的,而且很多都是大型的項目。建設低碳城市從政府的管理功能看,還包括了社會意識引導、低碳政策與法規制定、低碳產業扶持和低碳技術推廣、耗能狀況監測和監管等方面。從政府的行政功能看要關注市政公用設施的減排,比如公用建筑節能、低碳交通、智能電網、低碳照明、新能源市政設施等。
歐洲很多國家為什么漂亮,因為他們保留了許多原生態的建設理念,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低碳城市建設“從概念到實踐”也許就是這樣。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