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役核電機組安全生產業績穩步提升,核電裝機容量首超千萬千瓦;以核電工程建設為依托,核電裝備國產化取得新突破;核能國際合作進一步深化,海外開發取得重大成果。”5月20日,在第十四屆科博會中國能源戰略高層論壇上,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楊岐介紹了中國核電發展情況。“十一五”是我國核電發展歷史中的重要時期,是我國核能行業實現重大轉折、健康快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五年。
據介紹,2010年,嶺澳核電站二期1號機組、秦山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當年新增核電裝機容量174萬千瓦,我國大陸在役核電機組達到13臺,裝機容量達到1082萬千瓦,占全國電力裝機總量的1.1%。在役核電機組繼續保持安全穩定運行,實現年累計發電量同比增長6.6%,累計上網電量同比增長6.5%。“十一五”期間,國家實施了《“十一五”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重大產業技術開發專項規劃》、《裝備制造業調整振興規劃》。
我國核電制造基地的裝備水平可與國際先進水平媲美,研發水平和制造能力大幅提高。一批核關鍵設備實現國產化,數字化儀控系統國產化取得積極進展,二代改進型核電設備國產化率達到80%以上,三代核電關鍵設備國產化穩步推進。國內主要核電制造企業進行了大規模投入和專項技術改造,重型裝備制造基地和鍛鑄件改擴建生產基地相繼投入使用。
楊岐介紹說,2010年投產的2臺核電機組建設工期縮短到56個月以內;模塊化制造和建設技術在AP1000項目上首次成功應用。中核建設集團公司承擔了國內所有核電站的核島工程、部分常規島工程以及出口巴基斯坦核電站的工程項目。楊岐同時透露,目前工信部、國家國防科工局積極推進《原子能法》立法工作。福島核事故不會動搖中國的前進決心楊岐分析了福島核事故原因:地震及次生海嘯疊加超過設計基準,應急電源喪失,堆內余熱不能及時導出,反應堆廠房(二次安全殼)內缺少必要的消氫裝置,安全殼自由容積太小,抑壓池位于堆芯下方,無法建立自然循環,乏燃料水池在喪失電源的情況下缺乏有效的冷卻或補水手段,缺乏應急情況下長期的淡水水源,從而導致“復合型共模失效”。
楊岐認為,國務院常務會議3月16日作出全面安全檢查和在國家核安全規劃發布之前暫停審批核電新項目等四點決定,將有力推動我國核電界認真吸取福島核事故教訓,尋找薄弱環節,切實加以改進,構建更加牢固的安全基礎。
據了解,中核集團公司、中廣核集團公司、中電投集團公司等相關核電企業單位積極響應國務院常務會議“四項決議”,立即組織力量進行核設施安全檢查。國家核安全局和國家能源局正積極籌備,組織國家級檢查。“發展核電必須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必須更加有效防范極端自然災害對核設施安全性的影響。”楊岐說,要考慮嚴重事故和超設計基準事故,考慮多重自然災害,或極端自然災害與次生災害疊加引發事故的可能性,并結合我國核電廠廠址條件的基礎上改進和完善抗震、抗臺風、防洪(海嘯)的安全管理政策和措施。進一步加強核電廠重要安全系統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楊岐特別強調,必須切實強化在役和在建核電廠重要安全系統,特別是事故冷卻系統、應急電源、監測儀器在重大事故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進一步提高安全水平和應對極端自然災害的能力。完善核應急預案,提高環境監測和重大核事故應急響應能力。
特別是加強中央、地方政府和核電廠之間的統一協調、指揮和決策能力,各種應急資源的調配能力,事故處理專家系統的支持能力和核電廠自身現場搶險救災能力。技術創新確保核電安全高效發展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黃學清則表示,技術創新能夠確保核電安全高效發展。“核安全是核電發展的根本要求和生命線,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我們知道,在核動力廠中建立并保持對放射性危害的有效防御,以保護人員、社會和環境免受危害是總的核安全目標。總的核安全目標包括技術安全目標和輻射防護目標。”在核安全體系中,技術安全是核設施安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與核安全文化體系建設、核安全監管體系、縱深防御與應急體系一道構成核安全的基礎。技術安全要求選擇先進、可靠并經驗證的技術。
隨著我國核電多基地、多項目、規模化發展的不斷深入,在確保核電工程建設質量與生產運營安全方面,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也將日益嚴峻,必須更加重視,更加謹慎應對。黃學清舉例說,福島核電運營單位在安全管理方面長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漏洞,許多做法上與透明文化的要求背道而馳,曾多次出現在事件發生后瞞報信息甚至篡改記錄的情況,也曾經發生電站系統設備可靠性管理失效而導致的事故。“營運單位在早期應對中存有一定的僥幸心理,沒能盡早采取更為果斷有效的干預措施,這很可能是導致事故不斷蔓延和擴大的重要因素。”“我國核電在安全保障方面具備很好的基礎和條件。”黃學清說,我國核電堆型是在上世紀80 年代技術基礎上,經過大量優化改進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在應對嚴重事故方面的措施足夠嚴密(福島核電站為上世紀60年代技術)。我國核電廠址的選定一直遵循最嚴格的規定和標準,目前在運和在建核電站所在的沿海地區發生強烈地震的概率很小。我國大陸架與近海地形特點決定了受嚴重海嘯威脅的可能性更小。核電安全水平的提升應在安全體系不斷完善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創新來實現新材料研發、新工藝新設備研發等。通過對核事故的分析、經驗總結及以此為基礎開展的技術改進與技術創新,一直是核電發展歷史的主線,通過技術創新,核電安全性與經濟性在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