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智能電網(上海)研發中心學術委員會暨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由國內智能電網界著名學者組成的學術委員會使國家智能電網研發中心有了“智囊團”,而國家能源智能電網(上海)研發中心與上海市電力公司16家電力行業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意味著國家智能電網建設進入了產業合作新階段。
智能電網遭遇并網“攔路虎”
“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思路將分穩步實施、示范帶動和效益評估三個階段進行”。在上海交大舉行的學術報告會上,智能電網領域著名專家、中科院院士程時杰介紹說,“目前,我國智能電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解決大規模集中式風電場接入電網的問題。”
智能電網(上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交大教授蔡旭告訴記者,中國的智能電網和國外側重點有所不同,我國的風能資源主要分布于西北部,大量集中開發的風電場由于當地消納能力不足需要通過電網進行遠距離外送,如何將大容量間歇性風電并入電網成為目前電網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這也是中國智能電網建設的重點。
除了并網問題,程時杰介紹,智能電網在建設過程中還面臨其他的難題,如智能輸變電、智能調度與廠網協調、智能配電與用電、智能電網的信息傳輸與信息安全等。只有把這些問題解決了,智能電網才能真正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
組“智囊團”建“產業聯盟”
國家能源智能電網(上海)研發中心總投資2.8億元,是國家能源局授權的第一批能源產業研發實驗基地。該中心由國家能源局、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國家電網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依托上海交通大學,推進智能電網建設。
新成立的國家能源智能電網(上海)研發中心學術委員會,由國內智能電網界著名學者組成,涉及電力系統、電力電子、電機、高電壓、信息等多個學科。學術委員會就像是一個“智囊團”,為國家智能電網建設出謀劃策。
更讓人欣喜的是,智能電網建設邁出了產業合作的實質性步伐國家能源智能電網(上海)研發中心與國家電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等16家電力及電力裝備行業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標志著全國范圍的跨行業智能電網領域產業聯盟的成立。通過產業聯盟這座橋梁,聯盟成員能迅速而充分地了解國家政策和政府意愿,溝通電網企業的需求,獲取最新的技術動向和研究成果,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市場推廣應用,推進我國智能電網產業的發展。
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和產業聯盟的組建,標志著我國的智能電網建設進入一個產業合作的新階段。
為攻克關鍵技術提供助力
國家能源智能電網(上海)研發中心設置5個研究方向:高溫超導帶材與應用技術、大規模風能接入與儲能應用技術、電力設備智能化技術、智能配電與用電技術、電動車相關智能技術。
上海交大提出了智能導線概念,實現輸電線路運行狀態的全景感知、智能化分析和診斷,提高整個輸電網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滿足智能電網建設的要求。研制開發的可提高輸電線路輸送容量、實現輸電線路綜合狀態監測系統和新一代智能輸電線路分布式監測系統已有幾十套在山東、河南、安徽、東北、南方等地電網運行。
為克服690V低壓系統電流應力過大帶來的諸多問題,上海交大研制出中壓電網友好型多MW全功率風電變流器。上海交大風電研究中心與華銳風電合作開發的電網友好型3MW全功率風電變流器,目前已進入實質性的功率測試階段,將填補國內在多MW級大功率風電變流器領域的空白。
超導技術的發展將對未來的電力工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超導應用也是智能電網建設的重要方向。目前上海交大已經成功研制出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正致力于超導限流器的研究。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