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綜合
  • 【電力發展】理順電價機制是根本保障

【電力發展】理順電價機制是根本保障

2011-06-08 16:09:07 國企雜志

電荒的癥結在于電價形成機制不順、高耗能產業調控不力,從而形成有限的電力增長與粗放發展方式對資源、能源無限制索取的矛盾。

始于3月的“電荒”愈演愈烈,由最初局限于江蘇、浙江等地,逐漸遍布江西、廣東、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陜西等省,缺煤停機、限產限電現象此起彼伏,“電荒”范圍正由局部向更大范圍蔓延。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部主任薛靜表示,今夏供需形勢將呈現“缺口出現更早、范圍有所擴大、強度有所增強”的新特點。保守估計全國供電缺口在3000萬千瓦左右,相當于兩個安徽或三個重慶的發電裝機容量。

“電荒”的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和開始之早已大大超過市場預期,極可能是自2004年大缺電以來最困難的一年。考慮干旱氣候、來水不足、電煤供應等不確定因素的疊加作用,未來電力缺口可能進一步擴大。在來勢洶洶的電荒面前,找出原因并采取有力的應對措施,我們才能把電荒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淡季電荒:多因素交織

還沒有進入用電高峰期,為什么就出現電荒?多種矛盾的總爆發迫使電荒提前。

對于電荒形成的原因,國網能源研究院經濟與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長單葆國告訴本刊記者,電煤供需矛盾突出以及跨區電網建設相對滯后是造成本次“電荒”出現的主要原因。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電力發展注重就地平衡、分區平衡,煤炭生產與電力需求在整體布局上嚴重失衡,形成“西煤東送,北煤南運”的格局。初步統計,目前我國70%的燃煤電廠分布于東中部負荷中心,這就使得大量的煤炭需要通過鐵路和水運等方式運輸到華東、華南等地區。

煤炭長距離運輸推高了交易成本,產能整合影響了產量,再加上運力緊張等因素促使煤價高企,在煤電聯動政策實施不到位的情況下,部分火電企業虧損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電意愿和積極性。煤炭價格高企再加上一些地區的重點合同煤變身為市場煤減少了電煤供應,造成了發電企業缺煤停機降出力現象比較嚴重。

在部分地區出現電力缺口的同時,還有一些地區存在電力富余,但由于跨區輸電通道能力不足,電力富余地區無法將富余電力送往缺電地區。如西北、東北電網、內蒙古電網等,還存在電力電量富余,但受制于沒有新增跨區輸電通道,電送不出去。

按照國家能源發展戰略要求,中國的電源結構布局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中西部尤其是能源基地電源建設加快而東部地區電源建設放緩。國家能源局明令指出:“十二五”時期嚴格控制東部地區新增火電項目,在大中型城市及附近地區不再布局建設新的燃煤電站,所需電力通過西部輸電解決。在東部新增電源規模大幅減少,電網建設滯后及跨區輸電能力沒有跟上的情況下,東部部分省份出現電力缺口也就不難理解。

“目前的電荒主要由不同因素產生協同效應造成。”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指出,首先,煤電機制并不完善,電煤價格持續高企,火電集團發電積極性被弱化,且有愈漸突出的形勢;其次,一季度,高耗能行業的增速有所抬頭,用電量增速超過了電力供應增速;再次,其他能源供應有限,雖然總體供應平衡,但國內能源狀態分布不均,運力不足、輸送設備不力等一系列原因導致部分區域能源需求相當緊張。

從表面上看,是煤價過高、電企開工率有限造成的短期供應緊缺。實際上,電荒的深層次原因是中國電力現行的定價機制不順與市場經濟結構的缺位。

拉閘限電:治標之舉

中國正面臨嚴重電力緊缺的困難局面,一場歷史性用電困難在考驗著中國的神經。

于是,拉閘限電就成為迫不得已又必須走的一步棋。通過拉閘限電,保障重點單位和居民生活用電,限制淘汰類、高耗能、高排放等企業用電,有效緩解目前電力緊張的局面。

“拉閘限電明顯是治標之舉,但是在目前的市場狀況下,仍然是能取得最直接效應的手段。”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指出,有序供電、對高耗能企業采取措施應該是一直伴隨著未來市場發展的,無論是從電力調控還是節約資源分析,這些舉措都有助于中國電力市場的健康發展。

拉閘限電雖然有效,卻引發一個重要話題,是不是有需求就無限供給。如果這樣,電荒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并且越來越嚴重。

因此,借鑒有保有限的思路,有增有減,從增加有效供給和壓縮不合理需求兩頭入手才能有效緩解“電荒”。

在增加有效供給方面,除增加發電企業積極性,將現有閑置產能充分調動外,還要開工建設新的電源項目。中電聯提出,首先,盡快核準開工較大規模的電源項目,以確保合理的在建和投產規模,特別是盡快開工建設一批大中型水電項目,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發展核電,積極推進新能源發電發展。其次,開工建設一定規模火電項目,主要是煤炭基地清潔高效燃煤電廠和天然氣電廠,加快遠距離交直流特高壓跨區線路建設,解決“十二五”中期可能出現的大范圍缺電難題。

增加有效供給,換一個角度來看,可以是增強全國電力的有效調度,改善電網布局、防止局部電力嚴重緊缺局面的出現。對于電網企業來說,就是要充分調動現有資源,全力保供電,在電力的上網、輸送線路以及設備的完善上提速。加大跨省跨區的電力交換力度,充分發揮區域電力市場和區域電網的作用,在更大范圍內上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為長遠考慮,電網企業要加快電網建設,把一些地區富余的電力送到電力緊張地區,變輸煤為輸電,在全國大范圍實現電力資源優化配置。

在壓縮需求方面,國家能源局提出,在資源供給增長有限的情況下合理用電,通過控制不合理消費,穩定市場、穩定價格;減少不合理能源需求,充分利用市場倒逼機制,加快促進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加快科技進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理順電價機制:根本保障

“今年部分地區出現的用電緊張狀況,最主要的原因是電價形成機制長期得不到理順。”國家電監會辦公廳副主任俞燕山表示。

電價形成機制不順的突出表現在于計劃電與市場煤的矛盾。上游的煤炭市場競爭相對充分,價格基本由市場決定;下游的電力市場受到政府的嚴格價格控制,形成“市場煤”與“計劃電”頂牛。這種“一頭放開、一頭封死”價格雙軌制的做法讓發電企業叫苦不迭。

中國是產煤大國,電力企業卻飽受“缺煤”的困擾。煤炭經運輸、庫存等中間環節層層加價,到發電企業這里已難以承受。一噸出廠價200元的煤到了終端就飆升至800元以上,物流成本如此之高,令人感嘆這樣的經濟合理性在哪?煤價的合理區間在哪?

市場化的煤價對決計劃體制的電價,電的完敗就不足為奇。國家電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國有五大發電集團火電三年巨虧600億元。目前,五大電企負債率均超過了80%,甚至最高達到近90%。中國電力聯合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國有五大發電集團的火電生產業務虧損10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虧72.9億元。

盡管國家發改委4月份上調部分省市上網電價,但上漲的部分很快被煤價的上漲抵消掉,發電企業還難以從根本上扭轉虧損局面。發改委還就電煤價格約談了相關企業,但市場能否就此穩定不容樂觀。短期而言,通過強力的行政干預可以暫時穩定電煤供應,但長期來看,還需要理順煤電價格體系。

推行電價形成機制改革,短期的解決方案就是保證各方的供應積極性,采取上調電價等辦法疏導煤電矛盾,解決電力企業政策虧損問題、調動火電企業積極性。長期而言,根本的解決辦法依然是讓電價通過市場交易產生,而不是由政府審批定價(當然政府對電價可以監管)。如果煤炭價格必須反映能源稀缺和環境成本,電價也必須同步反映。

單葆國向記者表示,上調電價及電煤價格銷售電價聯動可以緩解電力供需矛盾。煤電聯動后就不存在電煤價格談不攏的問題,保證了發電企業的發電積極性和發電意愿,對于電網企業來講也不存在單邊上調上網電價帶來的生產經營壓力。不過,上調銷售電價還要考慮居民承擔電價能力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防止推高目前已在高位運行的通脹水平,應逐步疏導。在銷售電價不能及時調整到位的情況下,要采取措施控制煤炭價格的上漲。 

但上調電價或煤電聯動并不能包治百病,電荒出現與否還取決于煤炭產能和運力,沒煤也不行,有煤運不出去也不行。上調電價所帶來的利好,也可能很快被上漲的煤價所吞噬。因此,對于煤炭資源,國家應加強宏觀調控,加強整合和控制力度,市場和計劃手段相結合,使電煤走出難落實、無序競爭的窘況。

單葆國坦言:電價形成機制改革有利于把電價壓力疏導出去,對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都有好處。不過,電力體制改革和電荒沒有必然聯系。不是電力體制一改革,電荒就能解決。電荒是電力供需不協調、煤價電價不協調,發電裝機布局和跨區輸電能力不協調等多種矛盾集中體現的一個結果。

“短期來看,理順電價形成機制能夠有效緩解電荒,但未必能根治。上調電價或者煤電聯動也只能有效緩解現狀。”周修杰告訴記者,由于電力產品的特殊性,其供需情況以及資源配置仍是未來市場發展中需要根治的問題。否則,即便實現了煤電聯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同樣會出現其他問題,如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速加碼,地區性矛盾較為突出,能源結構的占比失衡、電力資源配置改革等。

轉變發展方式:治本之策

根治電荒,不僅需要理順電價形成機制,而且更需要強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高耗能行業的增速調控。

對這次電荒,做出“杰出貢獻”的是高耗能產業。中電聯數據顯示,一季度,化工、建材、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四大重點行業用電量合計3512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32.2%。四大高耗能行業用電增長對全社會用電量的貢獻率超過三成。部分高耗能企業業績增幅依然迅猛,如海螺水泥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3.45%,凈利潤同比增長179.70%。

在地方追求高速經濟發展的沖動之下,電力需求必定有增無減,對高耗能行業的增速調控、產業整合迫在眉睫。發改委日前印發的《有序用電管理辦法》就明確,原則上將重點限制違規建成或在建項目;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淘汰類、限制類企業;單位產品能耗高于國家或地方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景觀照明、亮化工程和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業等五類企業用電。業內人士表示,發改委旨在通過有序用電倒逼高耗能企業轉型,推動結構調整與發展方式轉變。

面對經濟粗放式發展對能源無限制索取的矛盾,電力短缺在未來一段時期還將客觀存在。而且,地方調結構乏力,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慣性仍在,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有繼續反彈的可能。中國龐大的經濟盤面、規模可觀且耗能水平較高的工業正在持續“吃掉電力供應增長的蛋糕”。可以說,電荒的真正根源在于電價形成機制不順、經濟發展方式粗放與產業結構不合理,絕不是煤炭企業暴利和電網企業暴利。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向記者表示,避免電荒的出現,除了現階段加快電價形成機制改革、增強市場開放度,在長期的市場發展中,需要改善中國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加強能源調控,大力發展新能源與清潔能源,同時加強配套設施的建設;節約用電,降低高耗能行業的增速,保障市場供應。

此外,解決“電荒”問題,除了增加電力供給、變輸煤為輸電、合理控制電力消費總量,減少不合理能源需求外,還需站在全局高度,著眼于調整經濟增速、優化產業結構與節能降耗等舉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控制在能源、資源能夠承載的區間。唯有此,方能真正破解電荒之困。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電力 發展 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