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兆光,長期從事電力經濟、能源與環境、需求側管理等方面研究,現任國網能源研究院副院長、首席能源專家,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
“區域性缺電和機制性缺電是顯著特征。加大電力跨區輸送建設力度,加快理順煤電價格關系,是治本之策。”
自4月以來,胡兆光頻繁接受各大媒體采訪,主題全是關于電力緊缺。為何會淡季缺電?如何解決缺電難題?胡兆光認為,相比2004年那場電荒,當下電力供應緊張局勢能夠引發更系統的思考,比如經濟增長的速度與方式、電網規劃與建設的方向、發電與用電的價格機制等。如果說以前的問題是供應不足,現在則需要從供應和需求兩頭出擊,尋找避免電荒的治本之策。
《國家電網》:還沒到迎峰度夏,全國不少區域就出現了缺電狀況,尤其是華東地區,有的省從今年1月就開始拉閘限電了。您認為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兆光:一個主要原因是經濟增長比較快,導致電力需求被拉高。一季度的電力需求增長將近13%,這個增速還是相對比較高的。
另外一個原因是價格機制造成發電受阻,出力不足。2004年的時候,是因為之前幾年國家都沒有上火電項目,以致裝機不足,造成全國性缺電。現在的情況是,從電力供應上來看,全國總的裝機容量是足夠的,西北和東北區域的富余容量還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但是,由于煤炭價格和電價機制不協調,煤價比較高,造成火電廠發電積極性不高,導致發電越多、虧損越多,這樣就造成了發電受阻。即便電力需求拉升,高煤價也使電廠沒有擴產的積極性。今年一季度,已經有電廠因為煤價太高導致電煤供應不足,進而停機。所以,在華中、華東、華北這些區域,缺電狀況比較嚴重。
《國家電網》:根據《國家電網公司2011年一季度電力市場交易信息報告》,1月份江蘇的電力缺口就達760萬千瓦,2月份江蘇和浙江就采取了有序用電措施,3月份浙江的缺口也達到了330萬千瓦。在這樣的基礎上,一旦進入迎峰度夏,局面是否會進一步惡化?
胡兆光:現在本是用電淡季,電廠和電網都會在這個時候進行檢修,為迎峰度夏做準備。等到了夏天,氣溫較高,空調負荷上升,如果再出現干旱等異常天氣,無疑將會雪上加霜。
另外,“十一五”末期,小火電關停了將近7000多萬千瓦,現在我們國家的火電機組單機容量在10萬千瓦以下的幾乎就沒有了。現在,國家發改委還準備計劃關停20萬千瓦以下的機組,進一步提高火電機組的技術,降低發電能耗。鑒于這樣的政策安排,目前我國后備電廠建設情況不容樂觀,預計明年的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將比今年少1000萬千瓦。而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不僅今年迎峰度夏期間,甚至明后年,隨著社會用電量的繼續增長,我國電力供應短缺局面還將加劇。
《國家電網》:照這個數據,就算按照電力需求量年增長10%來保守估算,新增電源裝機也是完全滿足不了新增用電需求的。那應該怎么解決這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胡兆光:當前局部地區的缺電,主要是體制性缺電、結構性缺電,加快理順煤電價格關系,加大電力跨區輸送建設力度,是從根本上避免電荒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說,要緩解電力供需矛盾,必須供應、需求兩頭出擊。
從供應角度看,涉及電源和電網兩個環節。在電源環節,煤炭市場的價格是放開的,電價卻仍由政府控制,如果煤價漲幅很高的話,發電企業就會虧損,也就不會有發電的積極性。2008年的時候,由于擔心影響消費者價格指數,在煤價漲得很高的情況下,電價卻沒有動,影響了發電廠的發電積極性,于是就造成了2008年一段時間里電力供應比較緊張的現象。現在,這種狀況又出現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價格機制,在煤價上漲的情況下,也能保證發電廠的積極性。
在電網環節,電力跨區輸送能力有限也是導致今年部分地區提前缺電的原因之一。在全國這個大盤子里,是不缺電的,但電力富裕地區的電卻沒辦法送到華東這樣的缺電地區。由于我國能源資源富集區與主要能源消費區呈逆向分布,我國煤炭、電力跨區轉運壓力很大。當前,我國的煤炭、電力跨區輸送能力與實際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與煤炭轉運相比,電力跨區輸送具有環保、高效等優勢,尤其是在應對局部地區缺電方面,更能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現在,如果輸電線路足夠多,西北和東北的富余容量能夠送出來的話,就可以緩解區域性缺電的現象。
從需求角度看,要合理控制電力消費總量,歸根到底要依靠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降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在節能增效上下工夫。在這方面,同樣需要價格機制來發揮作用。“十二五”規劃的經濟發展速度是7.5%,但現在各省都在兩位數以上。為什么不能利用這個時機放開價格,用價格杠桿機制來調整經濟發展的速度呢?
《國家電網》:在采訪中,我們也發現,雖然目前的缺口較大,但相比現在的需求基數,并沒有像2004年時那么嚴重。這是否也驗證了電網在跨區輸送電力方面的優勢?
胡兆光:的確是這樣的。現在就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去年11月投運的寧東—山東±660千伏直流輸電示范工程。山東一向都是缺電大省,但今年盡管華北電網也有不小的缺口,山東卻并不缺電,關鍵就是這個工程非常及時地投產了,向山東送了400萬千瓦的電。如果沒有這個工程,山東也會缺得很嚴重。
《國家電網》:從這個角度看,上海是否也是一個例證?因為有向上特高壓直流工程,所以并不缺電,倒是其周邊的江蘇和浙江缺電嚴重。
胡兆光: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是要發揮電網大范圍資源優化配置的能力,實現輸電輸煤并舉,從根本上解決經濟發展及人民生活對電力的需求。
從長期看,區域性缺電也還是會經常發生的,尤其是華東這樣發展迅猛但資源匱乏的地區,唯有通過在全國范圍內調劑資源,才可以緩解區域性缺電的狀況。比如,華東地區缺電了,華北地區可以支援一下,華北地區缺電了,西北地區可以支援一下,進行全國范圍的電力調配,這是一種合理的優化的方式。
除了優化配置資源、緩解區域性缺電外,全國范圍聯網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提高電網里發電機組的利用小時數,減少全國的裝機容量,將機組在全國的大盤子里統一優化運行,提高全國電力系統的可靠性。
《國家電網》:但是,我們也發現了兩個問題,一是今年一季度特高壓交流輸電交易同比下降了21%,另一個是江蘇和浙江在望上海而興嘆,苦于無法分享特高壓直流傳輸的電能。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胡兆光:從全國來講,建設特高壓等跨區電網,可以優化資源的配置,通過電網來調節資源的不平衡問題。
不過,僅靠一兩條特高壓輸電線路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發揮其優化資源和調節缺電的優勢,就必須從線到網,建成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網絡。
此外,特高壓輸電要最終送到用戶手里,還需要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網配合。僅靠現有的通道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主張,特高壓要盡快成網,這樣才能真正發揮電網在全國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調劑區域余缺的功用。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