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全國的“電荒”未見緩解的跡象,而且隨著傳統用電高峰的到來,形勢可能變得更加危急。國家發改委近日表示,從供需形勢看,“迎峰度夏”期間東北西北平衡有余,其余大部分地區供應偏緊,電力缺口約3000萬千瓦。為此,發改委近期頻頻出臺政策,一是加強電力供應,甚至加快了新項目的審批速度;二是嚴令各省不得限制煤炭資源出省。
不過,這些組合性的政策卻忽視了一個容易被忽視卻有關鍵影響的因素:行政性壟斷。有關數據顯示,從總量上來看,中國其實不缺電。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曾表示,2010年,中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9.6億千瓦;而2010年中國用電總量為4.19億千瓦時。也就是說,中國的用電需求僅為發電能力的40%,60%的發電能力閑置。在嚴重缺電的湖南,全省擁有1417萬千瓦的統調火電機組,但目前可供出力的僅有700萬千瓦的機組。在煤電價格機制改革由于種種原因躑躅不前的時候,虧損是電廠不愿發電的根本原因。但與此同時,電網卻坐享豐厚利潤。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0年前11個月,電網(供電行業)實現營業收入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0.84%,占整個電力行業的65%;實現利潤總額592億元,同比增長1828%,占行業比重為42%。為什么電網能夠“鶴立雞群”呢?答案就是壟斷。
在中國目前的電網格局中,國家電網擁有無可比擬的地位。而唯一與之平級的南方電網,在規模上無疑是小弟弟,其說得上話的地方只有南方的廣西、貴州、云南、海南和廣東五省。由于這種行政上的壟斷,外界基本上搞不清楚輸配電價的真實成本,也就無法科學定價,以致現實生活中的輸配電價僅是銷售電價和發電企業上網電價的簡單相減而已。
當然,我們所關注的并非是國家電網的壟斷性質,畢竟這已經是事實,同時也很難更改。但如果國家電網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濫用權力,那就應該受到譴責。安邦首席研究員陳功曾經提出,國內壟斷公司除了獲得壟斷的利益,還要承擔壟斷的責任。在這輪電荒中,國家電網的行為不僅沒有盡到責任,反而起到了負面作用。
在國內,內蒙古的電力資源極其豐富。國電內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國電蒙能)新聞辦的一位李姓負責人感嘆,“內蒙古的電,用不完吶!”據中電聯的統計信息顯示,2011年2月底,內蒙古發電總裝機容量第一次躍居全國第一,其中風電裝機容量也是全國第一,而其跨省外送的電量更是連續六年蟬聯冠軍。此外,早在2009年,內蒙古就已經取代山西成為中國產煤第一省份;而2007年,其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就已是全國最大。盡管如此,據報道,內蒙古每年卻有近700億度的電窩在自治區內,送不出去!內蒙古一位電力業內人士嘆道,“連華北都送不過去。”蒙西電網總經理張福生則指出,“700億度還是保守數字,如果鉚足勁發電,我們每年可以多生產900億度電,而北京全年的用電總量在1100億度左右。”
如此大的一塊資源,卻被棄用,不能不說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問題在哪里?就出在國家電網身上。與其他省份不一樣的是,內蒙古自治區內有兩張電網:蒙西電網和國家電網。但如果蒙西的富余電要想輸送到其他地區,就只能通過國家電網。一位內蒙古電力公司的高層人士表示,“由于蒙西電網是省(區)屬獨立電網,一旦在自治區外建電力外送線路,通道的投資主體都是國家電網公司,但國網公司反應冷淡,所以第三、第四外送通道建設直到現在都沒有動靜。”據業內人士稱,國家電網反應冷淡的原因是其兼并蒙西電網的意圖一直沒有實現。
更可慮的是,隨著國家電網對特高壓交流輸電網建設的推進,這種壟斷割據局面難有改觀,甚至會加強。雖然特高壓已經被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但這是國家電網一家的推動。實際上,業內對其質疑的聲音從來就沒有停止過,除了安全性問題外,最受詬病的就是一旦全國性的特高壓網形成,從體制上、技術上都徹底堵死了區域電網公司的發展之路,國家電網大一統壟斷體制將不可動搖。
壟斷地位給予了國家電網難以想象的權力。此前,國內媒體《商務周刊》就曾因為刊載“國網帝國”一文惹怒了這個龐然大物,而被責令整頓。此外,國網公司更是利用特高壓排擠不愿“臣服”的地方局域網。據報道,目前國網公司上報發改委的特高壓外送通道方案,并未考慮與蒙西電網聯網。也就是說,內蒙古的電力仍將“留守”,也許,目前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國家電網兼并蒙西電網,而這正是前者試圖達到的目標。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國企壟斷是中國經濟一種固有的現象,但不管是中石油,還是中移動,起碼都有一個或幾個形式上的競爭者,盡管這種競爭并不充分。而在輸配電領域,國家電網就如同一個“獨裁者”,不管上游發電企業,還是下游的用電終端,都只能仰其鼻息,而不敢有一絲不敬。這種格局,已經在事實上對經濟發展形成了阻礙。中國下一步的改革,就要像擊碎鐵道部壟斷一樣,擊碎國家電網的強勢壟斷!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