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 2011-09-14(中國商業電訊)--9月7日,《“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由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向社會公布。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間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1.4%。
我國將節能6.7億噸標準煤
方案顯示,“十二五”期間全國節能減排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噸標準煤下降32%。“十二五”期間,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
據了解,“十一五”時期,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9.1%,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4.29%和12.45%,基本實現“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約束性目標,扭轉了“十五”后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太陽能、生物質能開發技術和產業規模大幅提升,以及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重要貢獻,也為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然而,從“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情況來看,想要達標并不容易。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高耗能行業仍保持較快增速,一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12.2%,比去年四季度加快2.6個百分點,回升幅度明顯快于整體工業水平,節能減排壓力空前。
“十二五”建筑節能任務艱巨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指出,“十二五”期間要大力推動建筑節能,制定并實施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從規劃、法規、技術、標準、設計等方面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做好夏熱冬冷地區建筑節能改造,加強公共機構節能減排,推動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等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應用,實現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節能改造6000萬平方米。
據了解,我國既有建筑達400多億平方米,同時,每年新建16到20億平方米。然而,我國建筑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如果達到同樣的室內舒適度,單位建筑面積能耗是同等氣候條件發達國家的2到3倍;截至2009年底,全國綠色建筑僅2000多萬平方米,不到既有建筑面積的0.05%。“要想實現‘十二五’建筑節能目標,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必不可少。太陽能和建筑不存在依附關系,太陽能為建筑節能做的是‘加法’,實際效果就是用1%的建筑成本彌補10%的建筑能耗。”力諾瑞特總經理申文明指出,大型公共建筑建筑面積占不到城鎮建筑總量的4%,但是卻消耗了建筑能耗總量的22%。
然而力諾瑞特中溫技術支撐下的太陽能制冷和采暖技術,正好可以有效解決大型建筑的高能耗問題。按目前的技術水平計算,綜合利用太陽能,全面實現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及太陽能光熱光電綜合應用一體化,太陽能熱水可補充15%建筑能耗,采暖、制冷系統可解決50%建筑能耗,光伏發電可節約30%的建筑能耗。
能源結構調整 太陽能成發展重點
按照方案要求,2015年,全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47.6萬噸、2086.4萬噸,比2010年的2551.7萬噸、2267.8萬噸分別下降8%;全國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38.0萬噸、2046.2萬噸,比2010年的264.4萬噸、2273.6萬噸分別下降10%。然而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此前則表示,從環保部對今年1-4月全國主要污染物減排情況的調研來看,節能減排并不樂觀。“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主要來自工業生產,如果能用清潔無污染的太陽能,實現工業生產的部分能源替代,將有助于減排目標的實現。”申文明的說法絕非空穴來風。據了解,力諾瑞特不久前發布的全球首個CPC中溫太陽能工業熱力系統,可以在印染、造紙、釀造等八個行業實現10%以上能源替代,并減少相應廢氣排放。
其實,在力諾瑞特一直有一個“一臺太陽能等于8棵大樹”的陽光指數,就是說一臺適合三口之家使用的120升力諾瑞特太陽能熱水器,每年可以為國家節省標準煤138元、電610.7元、天然氣260元,減少351.75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還相當于減少8棵大樹的砍伐。據統計,進入21世紀以來的10年間,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累計節約標準煤總量達11295萬噸,累計實現SO2減排365.19萬噸、NO2減排164.16萬噸、煙塵減排282.36萬噸、CO2減排24246.6萬噸,節能減排效果十分顯著。
隨著,“十二五”節能減排工作逐步展開,能源結構調整將成為節能減排重要手段。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將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得以快速發展,太陽能中溫技術在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以及太陽能發電建設推廣將取得長足進步。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1.4%,到2020年將達到15%,勢將成為完成40%減排目標的中堅力量。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