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連達沃斯論壇,用了“關注增長質量,掌控經濟格局”的主題。論壇主題反映了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體現了對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關注,契合了我國 “十二五”規劃的追求高質量增長的核心理念。對于能源來說,政府將實行總量控制,選擇更清潔的能源結構。應該說明的是,相應的能源戰略調整需要一個前提,即充分理解我國的能源現狀和發展所面臨的約束。
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歷程說明,城市化進程與工業化過程基本上同時進行。工業化城市化階段具有GDP和能源需求高速增長的特征,也有能源電力消費的剛性特征。無論資源稟賦和政策取向如何,GDP和一次能源消費年均增長率都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比例關系,與電力消費增長則基本上是1比1的關系。
對比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歷程,雖然有能源稀缺程度、環境空間、技術水平等不同,但是,目前我國的許多經濟發展問題,如高耗能、高排放、粗放式經濟增長、重工化經濟結構、能源效率低等都是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基本符合發展的規律,是經濟增長的階段性問題。快速增長的經濟常常是粗放的,快速增長和效率很難兼顧。這不是說中國不需要節能減排,而是說明中國節能減排的難度;不是說政策沒有作為,而是說政策的力度和節能的決心需要更大。
處于相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十一五”和“十二五”的經濟增長和能源格局不會有太多的變化,需要應對的問題應該也大致差不多,比較明顯的區別就是經濟低碳轉型。圍繞政府的低碳目標,“十二五”我國低碳相關的能源政策要點需要相應調整。
如何理解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的能源需求剛性問題?2009年全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近47%。預計到2020年,全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是62%,大約還有3億人口將遷移進城市居住和工作。這將從兩方面對能源需求產生影響。首先,城市人口能源消費是農村人口的2.5到3倍;其次,城市化進程要求大規模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住房,需要大量的水泥和鋼鐵,而這只能在國內生產,因為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為中國生產這么多的鋼材和水泥。
如何理解我國的能源稀缺約束?我國能源稀缺問題是相對于人口總量而言的,一旦消費,任何資源都將可能稀缺。中國能源稀缺問題也是相對于國際市場而言的。相對于中國的能源需求,國際市場太小;今后的能源稀缺導致的對國際市場的依賴,可能使我們處于任人宰割的位置。因此,能源稀缺將制約中國今后的經濟增長,應該是中國節能的一個根本動力。
如何理解我國的環境約束?環境約束主要包括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能源開采和利用直接影響環境,涉及空氣污染、水污染和生態惡化等環境問題的所有方面。只要能源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政府將無法根本性扭轉生態惡化和環境污染的局面。只要能源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排放也將相應增加,我國的經濟發展將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約束。
如何理解我國的能源安全約束?我國目前能源安全主要指石油安全,對外依存為55%。隨著需求增長,我國天然氣進口迅速增大,對外依存已達12%。煤炭進口今年就有可能達1.5億噸,國際煤炭市場不大,2009年全球煤炭貿易量大致為9億噸,動力煤僅有7億噸。另一方面,大幅走高的國際能源價格對我國影響日益增強,大幅度波動的能源價格則直接影響中國的宏觀經濟運行和政策調控。因此,我國廣義的能源安全不只是一個石油儲備問題,更重要的是能源價格對社會經濟的影響。近期國際油價走高和大幅度波動,對整體經濟運行產生很大負面影響。
如何理解我國的能源成本約束?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選擇不同的能源結構,除了資源稟賦,主要是成本問題。高能源成本是發展清潔能源的關鍵障礙,是能源價格改革和節能的關鍵障礙。中國和印度的一次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是因為煤便宜,經濟快速增長需要低價能源支持,能源成本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硬約束。
因此,基于對我國能源現狀和發展約束的理解,我國低碳轉型戰略應該是節能為主,發展清潔能源為輔,通過清潔能源多元化積極尋找石油替代,保障能源安全。需要通過能源戰略調整,推進量到質的轉變,選擇更為清潔有效的能源結構。
能源戰略調整之一是改變以前簡單地從能源供給側考慮滿足能源需求,將節能(能源需求側管理)作為滿足能源需求的一個組成部分。能源戰略調整之二是改變僅受資源約束的能源供需增長和能源結構戰略規劃,對能源供給結構量加上碳排放約束。能源戰略調整之三是改變僅僅從能源供給側考慮能源安全。改變以往能源安全觀,將能源多元化和清潔能源發展作為能源安全重點,并且注重國際油價走高和大幅度波動對整體經濟運行的影響。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