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低碳時代(國際)論壇吸引多國大使參加

2011-11-14 10:04:35 南方都市報   作者: 陳佳、娜迪婭  

南都訊 2011低碳時代(國際)論壇暨低碳時代人物致敬盛典昨日在北京舉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為大會發來賀信,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出席盛典并致辭。國內外官員、頂級專家學者等300多人齊聚一堂,為中國的低碳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為了踐行低碳,巴西駐華使館環境、能源、科技及航空部主任馬卡勞還特地從家里騎自行車參加論壇,引來媒體追拍。

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南方都市報承辦的低碳時代(國際)論壇系列活動從今年5月正式啟動,為期半年。昨日的論壇現場還揭曉了2011十大低碳年度人物。

搭建政府、學界、業界對話交流平臺

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蔣樹聲在賀信中說,2周后,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即將于南非德班舉行,各國使節、專家齊聚一堂,為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發聲,向中國的低碳人物致敬,體現了對減緩氣候變化,推動中國低碳發展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

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王文元在致辭中說,特別要提到的是,本次論壇將同時舉辦“城市公共自行車研討會”,目前,杭州、武漢、深圳等一些城市正在進行推廣公共自行車的嘗試,有的城市已經取得一些成果,有的還在摸索之中,希望參加研討會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領導能對公共自行車如何有效推廣提出建設性意見,也希望研討會結果能夠形成材料,遞交有關部門參考。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董事長、南方日報社社長楊興鋒說,去年10月,我們在北京成功舉辦了首屆低碳時代(國際)論壇,今年是第二屆。我們希望通過低碳論壇系列活動,搭建一個由媒體推動,政府、學界、業界對話交流的平臺,與社會各界探討共同通往綠色的道路。

多國大使與會展望德班世界氣候大會

昨日的論壇主要包括嘉賓主旨演講、十大低碳年度人物揭曉、城市低碳行考察報告發布、聯合國氣候變化德班會議展望和城市公共自行車研討會5個環節。

兩周后的11月28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將在南非德班舉行,昨日,來自南非、丹麥、挪威、東帝汶4國駐華大使和歐盟、意大利、巴西等外國使節蒞臨現場,對德班會議進行展望并闡述所在國和集團的立場,成為本次論壇一大亮點。

為了踐行低碳,巴西駐華使館環境、能源、科技及航空部主任馬卡勞還特地從家里騎自行車而來,引來媒體追拍。

2011低碳時代年度人物致敬環節則將論壇推向高潮。昨日揭曉的10名低碳人物中,既有推動低碳發展的政府官員、引航低碳事業的學界領袖,又有探索低碳技術的科技精英、實踐低碳經濟的企業人士,還有來自民間、一直默默無聞傳播和踐行低碳理念的普通人。

1萬棵樹讓論壇實現碳的零排放

此次低碳系列活動的另一大亮點是,以“低碳”為主題的論壇本身也以實際行動實現低碳———整個論壇產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抵消,最終實現碳的零排放。

此次論壇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的過程,用專業術語來說,是實現了“碳中和”,這個看起來抽象的概念已被認為是現今減緩全球變暖的主要方式之一。所謂“碳中和”,簡單地說,就是指人們通過減少碳排放的環保行為,例如植樹等,抵消自己制造的二氧化碳。

根據測算結果,此次論壇從5月20日正式啟動至昨日,其間不得不產生的二氧化碳約為312噸,而論壇組委會通過在梅州的“中國林業碳匯示范園”種植1萬棵樹、20年碳匯周期,共計能吸收二氧化碳約1098噸。這樣,不僅中和了本次論壇所產生的所有二氧化碳,還有786噸碳指標的富余。

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杰,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董云虎,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國平,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文化部原副部長趙維綏,中央黨校原教育長郝時晉等領導以及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理委員會委員、南方新聞網總編輯、南方都市報總編輯曹軻也出席了會議。

《2011中國城市低碳行報告》發布:

政府應為低碳技術產品市場化掃清障礙

南都訊此次低碳時代系列活動新增加了“中國城市低碳行”環節。自今年8月起,南方都市報與氣候組織共同合作,組織專家團赴杭州、武漢、東莞等地進行低碳考察。昨日的論壇現場,氣候組織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發布了《2011中國城市低碳行報告》。

低碳行考察報告稱,國家的減排要求和城市自身的動力敦促中國城市走上低碳發展的道路,而差異化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和產業基礎引導他們偏向不同的發展重點,并開展了多樣化的低碳試點,取得了一些低碳發展通用經驗。

考察組認為,中國城市面臨多重任務:實現國家戰略中的節能減排目標,保持經濟的持續較快速增長,緩解城市化帶來的日益突出的住宅、交通、環境和衛生等基礎設施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在低碳發展的道路上,城市應該以低碳規劃先行,以本市的發展基礎確立低碳發展方向和試點領域,同時以試點推動低碳技術產品的規模化應用。

作為政府方面來說,投入公共資本,為重點項目提供杠桿支持作用,并以政府采購的形式推動低碳技術產品在私人領域的應用,同時,創新政策體制,探索行業監管、項目管理和商業模式運營的經驗,為低碳技術產品的市場化掃清障礙。

考察組同時認為,城市對于可控范圍內的市政公共項目的自主創新,可優先保障城市基礎設施的低碳發展。而金融機構和多方資金的參與,可為城市的經濟轉型提供助力,同時分擔項目風險。

此外,考察組認為,行業標準和產品標準是低碳技術產品領先行業的關鍵,也是城市低碳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技術制高點。

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杰:

希望全社會關注“第四能源”

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業部原常務副部長尹成杰昨日發表主旨演講,希望全社會都能關注生物質能源發展,真正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生物質能源發展道路,為實現節能減排、低碳發展作出貢獻。

尹成杰說,生物質能源是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而位居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第四的能源。一些國家生物質能源發展實踐表明,大規模生產生物質燃料有助于保障能源安全、發展農業經濟和促進節能減排,一些國家已經把生物質能源開發利用納入國家能源發展戰略。

他說,生物質能源是綠色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和生成了大量的生物質能量。目前,我國發展生物質能源,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以及廣大農村地區有著巨大的消費需求,生物質能源開發技術日漸成熟,生物質能源發展配套政策法規不斷完善。所有這些,為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提供了動力和保障。

尹成杰表示,生物質能源是綠色環保型能源,是世界上可持續健康發展的能源。生物質能源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優勢。誰掌握了生物質能源,誰就掌握了未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向;誰掌握了生物質能源,誰就掌握了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誰掌握了生物質能源,誰就走出了一條通過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的綠色環保型能源發展道路。

他說,希望全社會都能關注生物質能源發展,真正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生物質能源發展道路,為實現節能減排、低碳發展作出貢獻。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

公民參與氣候變化的三個維度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從公民參與和行動的角度對氣候變化問題發表主旨演講,她認為,應對氣候變化,需要人類共同面對,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媒體和公眾建立起更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切實承擔起各自的責任,切實采取有針對性的舉措。沒有好的行動,低碳將是一句空話。

趙白鴿說,從政府方面來說,應當通過體制改革、政策導向、法律監督、標準規范,促進發展模式的轉型和加大生態治理的力度,對企業來說,應當積極引入清潔技術、設備及產品,提高能源效率,踐行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各類社會組織和媒體則應當動員各方力量,擴大低碳發展的宣傳倡導,普及生態文明知識。

趙白鴿認為,論及公民參與和行動時,有三個維度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知識、態度和行動。

她說,首先,應對氣候變化首先是一個知識和信息傳播的過程,知識和信息的傳播,是我們達成共識、付諸行動的重要前提,而在這方面,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其次,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是第一碳排放國,在全球的發展格局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讓低碳發展成為全民的意識,成為社會的風尚,是我們每個社會組織,是我們的各個媒體,所應當著力倡導和推動的。

她說,最后,行動是整個應對的基礎。沒有好的行動,低碳將是一句空話,公民需要組織和動員起來,而這正是社會組織和媒體的責任。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

頂層設計須解決政策制定碎片化問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昨日說,頂層設計必須解決政策碎片化和部門立法兩個問題。當前我們需要做的是:在統一的框架下,建立起部門分工的管理體系,明確政府各部門的管理職責,清晰和界定管理過程的任務,最終形成有效的、相互銜接的、有協調和統一的溫室氣體減排管理機構。

他說,中國的溫室氣體減排已經成為全球的關注焦點,也面臨著巨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即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德班會議上必須有所作為。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的發展重要階段,減排不能夠背離這個基本國情。再往后二三十年,中國仍處于工業化上升的趨勢,化石燃料的生產和消費仍然是主要排放源,中國的溫室氣體減排面臨著國際和國內的雙重挑戰,因此難度很大。

具體來說,難度大體現在4個方面。首先,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不到位,如果要改革,其難度是最大的,需要的成本也很高。其次,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格局能不能在短期內改成煤氣結合,難度很大。第三,處于工業化中期的中國進行結構轉型需要時間,而目前第二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的比重仍然比較大。第四,中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形成,即使形成,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當前減排工作現在仍然是中央政府來主導,依靠減排指標來約束各地方政府和企業。

他說,在減排政策工具的設計中,特別是頂層設計中,統籌各種政策的協調是最關鍵的。但首先,目前中國的政策工具體現出碎片化特征,不利于整體的頂層政策設計。其次,部門利益更使得頂層設計比較困難。因此,我們當前需要做的是,要在統一的框架下,建立起部門分工的管理體系,明確政府各部門的管理職責,清晰和界定管理過程的任務,最終形成有效的、相互銜接的、有協調和統一的溫室氣體減排管理機構。

“無論如何,頂層設計一定要解決當前政策碎片化和部門立法的問題。”魏建國說。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

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兩條路徑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昨日說,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劉燕華說,氣候變化問題,既是科學問題、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氣候變化問題背后的實質是利益問題,是公平和公正問題。在國際上,發達國家有技術和資金的雄厚實力,有很強的話語權,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一直占主導地位,還有一些發達國家已有的減排承諾沒有完全實現,同時卻淡化他們的歷史責任,對新興工業化國家要進行捆綁。作為發展中國家,要為自己的發展爭取合理和公平,所以這種矛盾會一直存在。

劉燕華說,有人認為,即將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德班會議會出現困境,“德班的困境”在哪?困在根本利益上不可妥協。

劉燕華認為,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應該有兩條路徑:第一,在國際上捍衛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長遠的發展利益。第二,在國內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外界的情況有多復雜,中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對世界最大的貢獻。

劉燕華說,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滯后于發達國家一二百年,才剛剛處于工業化初期,按照人均歷史排放來算,中國目前人均歷史排放總量沒有超過100噸,發達國家已經超過了300噸,盡管我們人均排放水平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比許多發達國家仍然低很多。2008年,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會議上宣布中國到2020年要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諾。這一方面是內在需求,另一方面是對國際的貢獻。中國做這個承諾是要付出努力和犧牲的,比如經濟結構的調整,淘汰落后產能。他說,中國是下了決心的,中國的這些做法,中國的實際行動給國際上作出了很好的榜樣。

今天的論壇有三項重要議題設計得非常好。第一是今天致敬的年度低碳人物,是一次非常好的展示和示范。二是舉辦城市公共自行車研討會,這是在消費模式上的一種訴求,是一次重要的倡導和宣傳。三是減緩層面。論壇組委會在廣東梅州地區種植1萬棵樹苗,這是減緩和中和碳排放的有效措施。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

  我非常欣賞今天的活動,會上的討論環節非常精彩。我們都覺得上午的討論非常有趣,富有啟發。我們知道,這已經是貴報的第二屆活動,我們希望能繼續辦第三屆、第四屆。

———巴西駐華大使館環境、能源、科技及航空部主任馬卡勞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