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網訊】2011年11月16日,由上海翼柯商務咨詢有限公司和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iCET)聯合共同主辦、中國汽車工業行動集團(AIAG)和國際燃料質量中心(IFQC)授權支持的2011中國綠色車輛國際論壇-公路篇于北京臨空皇冠假日酒店隆重召開。大會邀請到來自國家環保部、環保局環境標準研究所、科技部、國家信息中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政協單位蒞臨大會做指導工作,同時來自吉利(沃爾沃)、上汽、一汽、通用中國、大眾中國、長城汽車、長安汽車、菲亞特中國、眾泰汽車、北汽福田、福田歐曼、戴姆勒中國、奔馳汽車、東風商用車、納威斯達、斯堪尼亞、一汽解放、包頭北奔等30多家整車制造廠商的高層參與此次論壇,共同討論在整車制造過程中的環保理念和減排技術;以及包括康明斯、玉柴、濰柴、上柴、博士柴油機等發動機廠商參與大會第二天的柴油機減排論壇,討論未來國4、國5排放標準下的主流減排技術與未來市場的展望。
大會第一天上午來自環境保護部環境標準研究所的袁盈以"嚴格機動車排放標準,促進"十二五"減排"為話題,對目前和未來的排放標準的制定作了詳細介紹,并對未來國5排放標準的實施作了簡要概括。來自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的劉明處長則對目前和未來汽車市場的發展作了演說,介紹了目前汽車的經濟現狀、市場地位、需求結構、保有量以及未來乘用車和商用車面臨的挑戰等。同時亞洲城市清潔空氣行動中心的宋蘇和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的羅伯特分別對中國綠色貨運和中國低碳交通發展等做了報告。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清潔交通項目總監羅伯特更表示未來汽車行業對環境會造成巨大壓力,而生物燃料則是可行性方案。
在第一天下午的乘用車專場,不同的整車廠商對各自的環保理念發表了不同的觀點。來自沃爾沃汽車中國的沈峰博士和通用汽車的David Reeck主張汽車電氣化,認為汽車節能減排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電力驅動,而電動車產業化則需要整車廠、電力供應商和全社會的努力。來自北京動力總成有限公司的張建軍則認為當務之急還是要做好傳統汽車內燃機的減排工作,雖然純電動、增程式電動車節能效果顯著,但仍要花更大精力投入到傳統汽車的節能研發中,因為傳統內燃機至少在未來十年市場份額仍是最大的。來自菲亞特動力科技研發(上海)公司汽油機經理戚正剛認為,為滿足超低二氧化碳排放要求,點燃式天然氣發動機是近期和中期唯一具有現實意義的產業化解決方案。天然氣發動機與等效汽油機相比,可降低20-25%二氧化碳排放量。另外,眾泰汽車孫瑋從汽車材料輕量化角度剖析了汽車減排功效。孫瑋介紹,目前業內較流行的輕量化材料主要包括復合材料,高強度鋼、工程塑料等輕質材料,鋁、鎂合金以及碳纖維。中國目前車型結構偏大、偏重的趨勢十分明顯。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導致燃油消耗量的快速提高,因此推動汽車輕量化小型化對實現汽車節能減排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來自Autoneum的梁漢思博士同樣從聲學和熱技術角度支持了輕量化技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論點。
大會第二天柴油機排放專場匯集了國內外商用車制造商和柴油機生產廠商,以及全球知名企業的共同參與,探討目前以及未來柴油機的減排技術和環保理念。來自濟南汽車檢測中心的王世龍對國內外重型柴油車排放標準作了介紹,并預示了未來國4國5表示的實施時間。大會主席納威斯達的雷寧針對其超級卡車項目作了介紹;戴姆勒的Juergen Stein從發動機技術的角度,提倡使用SCR技術,從而更好的改善柴油機的排放,德國的考泰斯公司也從自己對SCR槽系統的產品推廣中支持了這一說法;福田歐曼的王天靈也表示要在傳統內燃機上有所突破,天然氣發動機可以有效降低排放。斯堪尼亞的徐滔以及濰柴的Claudio Operti則主張生物替代燃料的使用,提出從司機駕駛的培訓、發動機的改進、提升服務品質三個方面來改善二氧化碳的排放。企業代表來自貝洱發動機的Jochen Eitel先生對發動機制冷技術作了演說,介紹了冷卻系統對節油的貢獻以及未來冷卻系統的可靠結構。路博潤公司則以"開發適應低排放技術的發動機油"為話題闡述了發動機油對后處理技術的貢獻。會議最后針對目前國內柴油機主流技術作了小組討論,各大整車以及發動機廠商和知名企業爭相發表自己的觀點,為將來歐4歐5排放標準做好充足的準備。
2011中國綠色車輛國際論壇-公路篇組委會
兩天的會議內容緊湊而充實,卻無法道盡綠色交通的涵義。大會也于2011年11月17日順利閉幕,各大業內媒體也對此會議也進行了報導,希望通過此次論壇引起業界對環保汽車行業的更多關注,共同呼吁節能減排,打造未來零污染的城市交通!
【中國能源網獨家稿件聲明】 凡注明 “中國能源網”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圖表), 未經中國能源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