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聯合國報告追蹤20年環境變遷

2011-12-22 08:37:56 中國環境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近日發布題為《里約20年:追蹤環境變遷》的報告,聚焦全球環境變化趨勢。這份報告是環境規劃署《全球環境展望之五》系列中的一部分,《全球環境展望之五》報告全文將于明年"里約+20"大會召開前一個月發布。

多邊環境協議簽署國發展趨勢

各環境領域的援助金額變化趨勢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近日發布題為《里約20年:追蹤環境變遷》的報告,聚焦全球環境變化趨勢。報告稱,過去的20年,環境變化席卷全球。

“這份報告讓我們都回到最基本的問題。報告不僅告訴我們,目前世界的溫室氣體在迅速增長、生物多樣性正在流失,自然資源使用量增加了40%,甚至超過全球人口的增長率。”聯合國副秘書長、UNEP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說,“報告還強調說,世界決定開始行動的時間和方法將極大地扭轉這一危及全人類福祉的趨勢。臭氧層破壞物質的淘汰工作就是一個讓人倍受鼓舞的有力例證。”

報告指出,世界人口不斷增長及收入水平日益提高,推動了水、能源、食品、礦產和土地等資源需求的增長,自然資源在不知不覺中被大量消耗逼近枯竭,越來越多地受到生態系統、資源生產率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和制約。

這20年間,世界各國確立并強制執行了多邊環境協議和公約來解決日益嚴重的全球環境問題。在爭議中,氣候變化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并進入了全球政治視野,成為環境領域的首要議題。

碳排放交易已經成為解決氣候變化問題的新興概念和有效方式,而生態補償機制、棲息地額度交易以及自然保護區儲備銀行成為新的市場機制框架,可用于減少生物多樣性損失并對經濟決策產生影響。目前,全球至少有45個生態補償項目和1100個補償銀行。

報告還指出,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的需求推動了相關認證以及生態標識的發展。盡管循環再利用工作在世界各地剛剛起步,但廢棄物資源化已經成為主流政策并在全球展開實踐。生物質燃料、太陽能和風能商業化進展迅速,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有毒、有害化學品管理得到明顯改善,一大批致命的化學品已被禁用,2010年,全球已經停止生產氟氯化碳(CFC)。納米技術在能源、健康醫療、飲用水以及氣候變化等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仍然要謹慎評估這項新技術的潛在環境風險。

環境治理機制

1992年里約地球峰會開啟了其后20年國際協議的談判進程。簽署多邊環境協議的國家數量穩步增長。

2010年,14個主要多邊環境協議簽署國的累計數量在20年間增長了330%。同時,越來越多的私營部門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的ISO14000環境管理標準,2009年認證數量達23萬,增長速度為每年30%。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增長迅速,但在2010年仍然僅相當于全球GDP的1/500。

來自雙邊和多邊贈款的國際援助總額在持續增加,從1992年的1450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150億美元。然而,針對環境的援助金額占總

援助金額的比例波動劇烈,2003年幾乎降到零,此后出現反彈,但2008年所占比例仍然不足4%,低于1992年~1993年的5.5%~7.0%。

大多數環境援助資金用于節能領域以及環境治理。1992年~1997年,節能領域投入的援助資金遠高于其他領域,然而,2008年投入環境治理的援助資金反超節能領域,其他諸如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管理、水資源和海洋保護收到的資助數額非常小。

目前獲得安全飲用水的人口比例增長到87%,按照現有趨勢,世界將實現甚至超額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的飲用水目標。這意味著與1990年相比,到2015年,發展中地區近90%的人口將獲得安全飲用水(1990年為77%)。但按照現有進度,需要到2049年才能實現讓全球75%的人

口獲得用上沖水廁所等基本環境衛生設施的目標。

但是,水環境生態系統現狀不容樂觀。中東最大的濕地生態系統美索不達米亞沼澤在20世紀90年代幾乎被完全破壞,目前已部分恢復,但仍然處于危險之中。

森林

次生林占世界森林的比例不斷增加,其面積相當于坦桑尼亞的國土面積。雖然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的凈造林面積在增加,但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森林面積仍在不斷流失。自1990年以來,全球森林面積減少了3億公頃。獲得可持續林業實踐證書的森林數量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這表明消費者對木材生產產生了影響。然而,全球只有大約10%的森林接受了合格的可持續管理。

氣候變化

盡管全球努力削減二氧化碳排放,但由于化石燃料不斷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繼續增長,其中,19個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的80%。

能源供應部門、工業與制造業部門,以及林業部門(砍伐森林)這3個經濟部門排放了超過60%的溫室氣體。從1992年至今,每單位GDP(美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23%。這說明,資源利用與經濟增長“脫鉤”已經開始。

全球平均溫度升高了0.4℃。據統計排名,最近21年中,有18個年份入選1880年來以來最熱的20個年份,證明了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自1992年以來,幾乎所有的高山冰川都在消融,不但造成了海平面以年均2.5毫米的速度上升,還將危及世界約1/6人口的生計。

1992年~2009年,全體國家通力合作削減了93%的消耗臭氧層物質。聯合國前任秘書長科菲·安南稱贊“《蒙特利爾議定書》可能是最

成功的國際公約”。目前,臭氧層空洞已經停止擴張,但是完全恢復仍然任重道遠。

生物多樣性

目前,世界保護區域覆蓋到13%的世界陸地、7%的沿海水域和1.4%的海洋。然而,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樣性(以地球生態指數計)已下降12%,其中,由于原生林高速退化以及農用地和放牧場對林地的占用,熱帶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下降了30%。而且,每年有52個脊椎動物物種因瀕臨滅絕而被列入紅色名錄。

化學品和廢棄物

20年來,油船泄漏事件的數量以及石油泄漏總量顯著下降。全球塑料產量從1992年的1.16億噸增長到2010年的2.65億噸,18年間增長130%,年增速為15%。由于塑料的自然降解非常緩慢,這種快速增長將會對環境造成重大的長期影響。

人口

目前,世界人口已經達70億。其中,近60%生活在亞洲,15%在非洲,15%在北美和歐洲。自1992年以來,全球人口增長14.5億。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性很大,人口增長最多的地區是西亞和非洲,分別增長了67%和53%,而歐洲人口僅增長4%。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率比發達國家高2~3倍。

自1990年以來,全球大城市數量增長了一倍,2011年一半以上的人口(35億多人)居住在城市,城市人口增加了45%。人口超過千萬的特大城市從10個攀升至2010年的21個。一方面,排名在全球前25名的城市創造了一半以上的世界財富;另一方面,它們占全球能源消費的75%、碳排放的80%。密集的人口直接帶來環境衛生、廢物管理、空氣污染以及其他民生及環境問題。住在貧民窟的城市居民占城市總人口的比例從1990年的46%下降到2010年的1/3。全球共有14億人未能連上電網或者無法獲得穩定的電能。此外,快速城市化使部分定居點已經安置到了環境脆弱地區,洪水、泥石流、海嘯和地震等自然災害對高度集中的人群會產生更大威脅。

經濟

全球GDP持續穩定增長,但收入水平依然存在巨大差異。其中,窮國和富國的收入差距明顯,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依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一些新興經濟體已令百萬人口脫離貧困,但是消耗了大量自然資源,造成了很高的環境損失。

1992年~2005年,自然資源的消耗量從42億噸增長到60億噸,增長率達到40%。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逐漸富裕,人們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會進一步增大,能源和自然資源的消耗量仍然在繼續增長。但材料的生產和使用都更加有效,使得單個產品的消耗量下降。生態稅可作為一種工具用于標定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實際價格,激勵綠色經濟發展。

報告警告說,除非各國齊心協力,迅速采取措施遏制資源消耗并使其與經濟增長“脫鉤”,否則人類活動有可能破壞維持經濟和生命的地球環境。

農業

糧食增產速度繼續超過人口增長速度穩步上升,2009年全球食品產量比1992年增加了45%。但是過度依賴種植面積的增加和濫用化肥,

造成能源需求增加、林地和草原退化、內陸和海洋水域的富營養化、一氧化二氮等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

漁業

魚類資源的枯竭是最緊迫的環境問題之一。海洋捕撈總量略有下降,但金槍魚捕撈量急劇上升。亞洲占據了全球90%的水產養殖量,亞洲和拉丁美洲熱帶沿海地區的蝦和對蝦養殖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

能源

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耗比發展中國家高出近12倍。2010年,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對全球能源供給的貢獻約占16%。其中,太陽能和風能僅占全球能源總量的0.3%。隨著人們對低碳、資源有效的能源解決方案認識的不斷深入,2004年~2010年,全球針對可持續能源的投資增長了540%。

由于技術成本不斷下降以及新政策實施,與1992年相比,生物柴油的增長率攀升至3000倍,太陽能使用增加了近300倍,風能增加了60倍,生物燃料增加了35倍。截至2011年中期,世界各地有437座核電站,另有60多座在建。急劇增長的生物燃料帶來收益,但是也帶來環境和社會風險。

工業、交通和旅游

基礎建材需求日益增長。自1992年以來,水泥和鋼材的需求急劇上升,水泥需求從約11億噸增長到超過30億噸(2009年),鋼材需求從7.2億噸增長到14億噸(2010年),年均增長率分別為6%和3.8%,其中大部分需求來自亞洲(2008年鋼材需求增長近60%)。水泥和鋼鐵生產貢獻了約6%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

此外,全球化和收入增加推動國際旅游急劇增長。乘坐飛機的旅客人次自1992年以來增加了一倍。其中,生態旅游增長速度是傳統旅游的3倍,年增長率達到20%~34%,這種方式不僅較少破壞環境,還有助于發展區域經濟和消除貧困。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聯合國 環境 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