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灰霾,上海灰霾,廣州灰霾……一個個急速擴張的大都市,正日益遭遇空氣污染的嚴重困擾。而污染空氣的一大來源就是人們身邊的工業污染源。
但這些罪魁禍首究竟是誰?也許普通民眾無從得知。事實上,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手里,早已有這樣一張“秘密圖紙”,這包括哪些重點污染企業、主要污染物和污染量,以及污染物的區域分布等等。
昨天(15日)下午,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的《藍天路線圖——工業污染源定位》報告,首次向公眾展示了這幅工業污染地圖。
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在此間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相關政府部門正在不斷加強污染物的監測,但監測數據公開情況并不理想。
馬軍認為,政府部門手里的污染地圖,不應當是一張“秘密圖紙”。政府部門在對污染物進行監測,掌握污染狀況的基礎上,應當向社會及時發布污染物監測數據,滿足公眾知情權,并在公眾知情下,盡快形成一張公開、完整的污染源分布地圖。
十一五”期間,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總排放量的85.7%,工業煙塵占煙塵總量的75.5%[1],2006-2009年,工業氮氧化物占氮氧化物總量的76.1%[2]。
工業污染源是主體
馬軍介紹,環境主管部門2011年確認的4400余家中國最大的廢氣污染源企業,其排放量在全國廢氣排放量中占的比例非常高。而且它們不但排放量大,很多還超出標準、違規排放。
據介紹,2010年到2011年間,公眾環境研究中心通過一年多的調研,對這4400余家重點企業的污染情況進行分析,確定位置,調查他們的環境守法現狀,最終完成了上述報告。
報告顯示,工業污染源是大氣污染物排放的主體。現階段,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顆粒物(TSP、PM10、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鉛(Pb)、苯并[a]芘(B[a]P)等是對我國居民健康有顯著影響的主要污染物。
國家環保部的統計也顯示,“十一五”期間,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總排放量的85.7%,工業煙塵占煙塵總量的75.5%,2006-2009年,工業氮氧化物占氮氧化物總量的76.1%。
馬軍告訴記者,PM2.5近期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調查發現,2007年全國PM2.5工業排放量高達905.9萬噸,遠遠高于居民生活、交通以及生物質燃燒所產生的PM2.5排放量。
此外,造成大氣污染的重金屬微粒和氟化物幾乎全部來自工業源,而二次污染物臭氧的形成也與工業源排出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相關。主要大氣污染物濃度與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多數呈正相關。
“工業源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必然影響一個地區的環境空氣質量。”調查人員對2009年全國113個重點城市工業煙塵、工業二氧化硫、工業二氧化氮排放量與當地環境空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日均濃度進行了對比,發現多數城市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與工業二氧化硫、工業二氧化氮排放量呈明顯的正相關。
工業廢氣嚴重影響健康
國內外多項研究表明,工業廢氣的排放會對居民健康產生顯著影響。先期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一些工業城市,研究方法多是對比污染較重的工業區和城郊較為清潔的居住區的人群的患病情況。
報告舉例稱,張麗云、劉鳳貞等專家曾經于1995年對天津市工業區污染的健康影響進行過流行病學研究。該工業區主要有火力發電、鋼鐵冶煉、染料化工、紡織和機車車輛制造等工業。另選擇城市主風向的上風側一城郊居住區為清潔對照區,該區基本無工廠企業。
監測發現,污染區患病率為36.57%,清潔對照區患病率為8.06%,污染區患病率是清潔區的4.54倍;污染區呼吸系統疾病多發順次為感冒、咽炎、氣管炎、扁桃體炎、哮喘、過敏性疾病;與對照區比差異有顯著性。污染區兒童一個月內呼吸系統疾病及過敏性疾病,除扁桃體炎外均顯著高于對照區兒童。
調查還發現,隨著許多城市功能定位的變化,大量工業企業開始向遠郊區甚至農村地區轉移,而工業廢氣污染的影響也隨之擴展到農村地區。
根據陳燕等專家對從化農村地區哮喘和過敏性疾病患病率的差異調查,在從化地區5841名13~14歲被調查兒童中,工業區哮喘病史和近期喘息患病率為4.4%和2.1%,顯著高于非工業區的2.3%和1.1%(P<0.01)。
工業區近期過敏性鼻炎和濕疹癥狀患病率分別為31.5%和2.7%,顯著高于非工業區的21.4%和1.5%(P<0.01)。結論從化農村地區哮喘和過敏性疾病患病率較低,工業區患病率顯著高于非工業區。
區域污染各具特色
記者注意到,在昨日公布的工業污染源分布地圖上,東部發達地區分布最為密集,中部一些地區也呈現集中分布的趨勢,西部的成渝經濟圈和黃河上游的寧夏、內蒙段以及陜西的渭河流域也相當集中:
原本因能源、原材料產業規模巨大而密集在北方地區的廢氣排放大戶開始向南延伸至長江、珠江流域。其中長江三角洲地區已出現了相當數量重化工行業排放大戶。
山東、河北、江蘇、山西、內蒙古是廢氣排放大戶最為集中的省區。其中,東部沿海地區在前十位省區中占據了前三名,加上排名第九的廣西共占4席;中部地區則在前十位省區中占據了5個席位,西部則有四川位居第6位。
不難看出,東部沿海地區依然是廢氣排放大戶最為集中的地區。但中部地區發展強勁,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廢氣重點監控企業數量最多的山東省一半以上的廢氣重點污染源為電廠,反映出高能耗耗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是高排放的模式。建材、化工產業對大氣污染也有相當貢獻。
與山東省相類似,南方廢氣重點企業最為集中的江蘇省,電廠所占份額甚至更高,其余部分以化工、鋼鐵和水泥等重化工業為主,遠超過紡織、造紙等傳統輕工產業。
而排名第二的河北省,電力和鋼鐵企業幾乎各占了三分之一。調查還發現,迅速擴張的鋼鐵行業的污染排放,對當地的環境和社區帶來了相當嚴重的影響。
山西以煤炭為基礎的煉焦企業在排放大戶中排放占據了最大份額,而焦化廠排放的污染物不只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還包括硫化氫、酚、苯、萘、烴類等對公眾健康有嚴重影響的有害物質;電力行業的排放大戶數量排名第二位,而鋼鐵、化工等高耗能行業也有相當的貢獻。
西部廢氣排放大戶最多的四川省的情況又有不同,其中建材行業數量最多,占總數的37.9%,僅水泥廠就占到72家,其余為玻璃和陶瓷企業。其他排放大戶分屬電力、化工、鋼鐵等重化產業,造紙和食品加工等也占有一定比例。
公眾需了解工業污染源
上述報告稱,全國廢氣重點監控企業的排放達標率還不盡如人意,而如果考慮到2009年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項目在部分地方仍存在進度滯后、建不規范、數據穩定性完整性欠缺等情況,則全國廢氣排放大戶的實際環境違規情況更加嚴重。
這些企業中包括許多大型國企,如中石化廣州分公司在污染地圖數據庫中就存在多年的監管記錄,其違規超標問題涵蓋了二氧化硫超標排放、臭氣超標排放、非法轉移危險廢物、未經驗收擅自生產、因事故造成空氣污染等。
一些外資廢氣排放大戶也存在環境違規問題。如重慶拉法基在污染地圖中就有多條違規記錄,其中包括二氧化硫超總量排放、化學需氧量超總量排放等。
報告特別指出,一些大型工業園區廢氣排放大戶扎堆,很多企業跑冒滴漏嚴重,環境管理水平相當粗放。
調查發現,一些廢氣排放企業已經對社區生活產生了不利影響。很多排放大戶成為公眾投訴舉報對象,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
“工業廢氣排放是多種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對大氣質量產生了重大影響,對公眾健康帶來危害,有必要讓公眾了解工業污染源,以便規避風險和建立社會監督。”馬軍對記者表示,各地應盡快識別并公布當地主要的大氣污染源,進一步強化排放大戶的監管。
上述報告建議盡快完成對全國范圍內國控重點廢氣污染源的定位工作,形成完整的污染源分布地圖,促進對這些全國性污染排放大戶的社會監督。報告建議政府部門未來可考慮將在線監測數據進行網上發布,利用信息手段強化實現對廢氣排放大戶的實時社會監督。
相關圖表:
調查顯示,多數城市環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濃度與工業二氧化硫、工業二氧化氮排放量呈明顯的正相關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