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天(25日)表示,應減少對信用評級的依賴性,同時著力培育本土信用評級機構,甚至發展成為國際型的信用評級機構。
周小川是在出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召開的“第三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時作上述表示的。他說,中國人民銀行正在著手開展有關“信用評級行業的現狀和發展”的課題,“這個題目也是國務院交代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金融各界參加的一個重點的研究課題”。
周小川說,有關信用評級的課題其實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面很窄,因為信用評級的狀況,作為一面鏡子,也是對本次全球金融危機的一種回顧和反思。通過信用評級機構已經暴露出的問題,可以從一個側面觀察金融市場演變的方向。
周小川說,金融危機以來,大家對評級都非常的關心,特別是對國際三大評級公司的行蹤和評級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從次貸發展到全球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市場對于評級業總體來講不大滿意,他們評級的水平受到一些質疑。
周小川說,依照評級機構的評級根據,主要是看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還本付息能力。在經濟處于增長周期的時候,這些數字都會比較好看。但是當經濟處于危機爆發或者是危機深入的階段,這些數字也就會變得相當難看。因此,對經濟宏觀調控以及未來的投資,應該是更多地體現為逆周期的行為。應該減少經濟中的順周期性,而評級公司的做法有可能加大經濟波動的振幅,前瞻性也不夠,加重了事態的發展。
周小川認為,要減少對信用評級的依賴性。他舉例說,“當你在面對一件事情是復雜的,分析起來是困難的,前景是不確定的時候,你總希望有一個高人來指點。但實際上,經濟中很多復雜的現象決定了不見得真正就有那樣的高人。像金融市場中有很多的情況一樣,有研究機構,有大專家,但是他們的看法也不見得就比別人高明很多。”
周小川說,無論是我們這個課題的研究還是國際上的研究,都有一條就是要降低對外部評級的依賴性。特別是大型金融機構,應發揮自身強大研究能力,自己做更多的對產品的評估,內部評級要占更大的比重。
周小川認為,應支持本土的評級機構的發展,甚至是發展為國際型的評估機構。
但他同時表示,這個是一個中長期的發展過程,因為這個行業是依靠人才、信息積累和經驗積累,并且最后是要由金融市場,甚至是更廣泛的公眾所接受的。公眾能不能接受需要看其良好的歷史記錄。因此很難一蹴而就,也很難拔苗助長。
在談到對評級業的監管時,周小川指出,在評級程序方面應具有充分的透明度。從監管的角度講,應該加強協調和管理,防止利益沖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