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細顆粒物)近來受到公眾的極大關注,而根據國家環保部的計劃,全國要到2016年才將之納入空氣質量的監測指標并向公眾公布。為此,一些民間環保組織已經“等不及”,要自己動手,監測身邊的PM2.5。
用達爾問自然求知社負責人馮永鋒的話說:監測PM2.5并不神秘,也不困難,只需要一臺3萬元左右的便攜式檢測儀,普通人10分鐘就能學會。而“達爾問”為廣州本地環保組織“拜客廣州”募集的第一臺PM2.5檢測儀已經從北京發貨,“拜客”表示從本周起就在廣州開展監測活動,并已經公開招募監測志愿者。
“拜客廣州”負責人陳嘉俊表示:“希望今后能在騎車的同時,對廣州不同路段的PM2.5進行監測,并定時在微博上發布。但究竟在何處?怎么監測,我們還希望在微博上與市民進行討論后再決定。”陳嘉俊認為,普通市民都應該有監測的權利。
記者在網上查閱也發現,從PM2.5成為話題后,涌現出很多出售PM2.5檢測儀器的公司,很多都聲稱代理的是美國或者英國的產品,價格在幾萬元不等。
馮永鋒也表示,“達爾問”從今年年初起已經購入了一臺便攜式PM2.5檢測儀。目前,“達爾問”還邀請普通北京市民參加空氣質量檢測,只需申請都可以免費使用儀器,并把檢測過程和相關數據寫成空氣質量日記,發布在官方網站上。
馮永鋒表示:“從某種角度來說,民間監測的意義重大。讓公眾去做這件事,會影響周圍很多人。除了監測本身,還有利于加強公眾參與度,對空氣監測的理念有推動作用,這遠比讓政府獨自承擔要好得多。”
官方反應:
民間監測準確度存疑
廣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楊柳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認為,民間自行監測和發布空氣質量結果沒有什么明確的限制,但他對其結果的準確性和代表性提出了質疑。楊柳表示:“空氣質量監測的布點和技術規范都有明確規定,其數據所代表的內涵是由獲取數據過程中所遵循的技術規范決定的。”
據悉,空氣質量監測結果科學與否一般有三項指標:檢測儀器是否符合國家標準、是否使用國標方法進行計算、監測站布點是否科學。只有完全滿足這三項標準才能保證數據的真實可信。
市環境監測站有關負責人昨日告訴記者:“我們使用的監測設備都是進口的,要通過美國環保署或者其他進口國環保部門的權威認證,價格大概在十幾萬元,是24小時自動監測的。而且監測點也是嚴格按照國家環保部的要求進行。”該負責人表示,個人監測的意義不大,因為灰霾并不只是PM2.5一項,而且儀器的使用、檢測位置的選擇、檢測方法的運用都會影響最終結果。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