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善民生為目的,牢牢把握開放引領、沿江突破、創新驅動、綠色繁榮戰略要點,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全面推進經濟總量、城市發展、發展方式、社會建設新跨越……”
——摘自《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幾年,宜昌先后摘取“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桂冠,在我省率先進入“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行列。去年歲末,宜昌市又在全省率先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未來幾年,宜昌將邁向GDP5000億元的新臺階,是走傳統的工業化老路,還是走以綠色繁榮、低碳經濟為主流的創新發展之路?
投入巨資 打造綠色家園
目前,宜昌森林覆蓋率已達58%,城區綠化覆蓋率在40%以上,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提高到350天,近年來,宜昌環境變化有目共睹。過去的幾年,為打造綠色家園,幸福宜昌,宜昌市不惜花巨資,連續奮戰,接連獲得了“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的殊榮。
統計資料表明,宜昌近年來累計投資70多億元,堵住沿江28個排污口,在城區建成4個污水處理廠、2個垃圾填埋場,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6.9%,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1.2%。宜昌所有的的士,大部分公交車做到煤氣化。根據市政府未來五年的城市交通規劃,宜昌將花數億元建設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實現零污染。
為了更好監測宜昌市空氣質量,宜昌市幾乎跟北京、上海同步,花巨資購進兩臺PM2.5監測設備,并于去年11月份安裝到位。
市政協委員、市林業局副局長呂林介紹,未來5年,宜昌市將投資78億元,將宜昌森林覆蓋率提高7個百分點,達到65%,天然林保護面積增加1167萬畝,讓城市處處生機盎然。[page]
對問題項目亮“紅燈” 不走犧牲環境彎路
“宜昌堅持‘不用黃金換磚頭’,不走發達地區傳統工業化的老路,不走粗放低質的套路和犧牲環境的彎路,而應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綠色繁榮’為基石,實施低碳戰略,向污染宣戰,以非凡的氣度追求‘綠色GDP’。”市人大代表、蕭氏集團董事長肖勇在人大會議上提議。
市政協委員、三峽大學工程和環境學院副教授袁宏川介紹,宜昌市在招商引資時敢于對問題項目亮“紅燈”,80多個工業項目被拒之城外,涉及投資逾百億元;取締28家小紙廠,關閉38家小煤礦、12家小水泥廠,“影響”產值十幾億;99家有污染的企業退城入園,存量產業同步轉型升級。
袁宏川說,卡住新入門的污染還不夠,還得升級存量產業。三峽全通自落戶以來,投資由70億元擴大到200億元。對這個大項目,在環保方面,政府明確要求其按工業旅游項目設計。一時把關換得永久安全,獲得老百姓贊譽。如今,三峽全通已成為國內最大、世界領先的涂鍍板研發生產基地。
轉型升級 化工產業防污破局
在宜昌四大支柱產業中,化工產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的化工業在為宜昌市GDP作出重要貢獻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很大壓力。傳統的重化工業如何改造?宜昌化工給宜昌帶來福祉時如何化解環境污染?安琪集團和興發集團給出了很好的注腳。
市人大代表、興發集團董事長李國璋透露:宜昌精細化工園內5家企業之間實現了上下循環,燒堿生產草甘膦和特種磷酸鹽,副產的氯氣生產三氯化磷和甘氨酸,三氯化磷和甘氨酸變成草甘膦的原材料……“四廢”經循環利用,每年可增收近億元。
安琪集團在產品升級,治理污染方面總有大手筆。“以前,從安琪公司門前經過,總有一股味道,現在經過治理,情況好轉了。”袁宏川講述了他的體驗。
新園區新氣象 循環經濟成大勢
2011年,宜昌市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去年歲末,捷報頻傳,先是宜昌高新區被列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后有宜化、興發成為“全國循環經濟先進企業”。宜昌高新區管委副主任朱家法介紹,目前,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3家,企業內部“體內循環”環環相扣,企業之間“體外循環”首尾相連,循環經濟已獲大發展。
去年7月,總投資達138億元的拓撲納米節能環保新材料等9個項目正式簽約,建成后年產值將逾600億元。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到2016年,宜昌市高新區深圳工業園、白洋工業園等園區產值過1000億元,宜都、夷陵、當陽、枝江開發區產值過1000億元,其它開發區過1000億元,總產值將超3000億元。[page]
發展現代農業 提升“綠色產值”
“綠色繁榮,打造低碳經濟絕對離不開農業,更離不開農業產業化龍頭產業。”市人大代表、一致魔芋董事長吳平說。
市政協委員、宜昌市農業局副局長陳道軍告訴記者,宜昌有6大農業支柱產業,分別是柑橘產業、茶葉產業、蔬菜產業、畜牧產業、水產養殖和食用油。“十一五”末,6大產業“綠色產值”突破750億元。未來5年,將確保“綠色產值”過千億元,培育出6個過百億元的農業產業化企業集團。
“2012年,宜昌市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已經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未來5年,宜昌市林業投資將超過100億元,產值超150億元,重點提升森林覆蓋面積,力爭每年提升1.5個百分點,加強天然林和濕地保護,使森林復合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使林下套種的中藥材、蔬菜、食用菌和油茶產值達到10億元。”市政協委員、市林業局副局長呂林稱。
培養低碳生活習慣 構建生態型城市
“綠色低碳是一種方式,也是一種理念,我們要通過環境熏陶、文化滲透、實踐體驗的模式,培養人們日常生活的低碳意識和低碳生活習慣,引導市民參加綠色實踐,分享綠色生活的樂趣。”市政協委員、宜昌美容專業協會會長牟方國說。
“如今,宜昌到處蕩漾著綠色生活的浪花:節能燈、電動車、太陽能等大步走進尋常百姓家中,綠色農產品的后發優勢分外誘人,環保新風吹拂著鄉村與田野。宜昌成為鄂西生態旅游核心城市,三峽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建設全面提速,生態文化魅力更讓四海賓朋流連忘返。‘十二五’末,宜昌市旅游經濟總量會突破千億元,真正成為綠色經濟的支柱。” 這是市政協委員、宜昌市女作家協會主席王玲兒對宜昌的感受。
伍家崗區區長吳剛說,今后伍家崗將瞄準“山水之都、高鐵新城”定位,推動“水泥森林”邁向“綠色森林”,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旅的生態型城市新區。伴隨城東生態新區、發展大道生態新區、江南生態新區、平湖旅游新區等建設的穩步推進,宜昌人對綠色生活的追求矢志不渝。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