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中國綠色經濟的未來

2012-01-31 12:39:54 《環球企業家》

日前,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聯合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源金融研究中心,在北京召開了《中國綠色經濟展望論壇暨氣候融資報告發布會》。綠色經濟—一種環境合理性與經濟效率性在本質上相統一的經濟形態,將成為21世紀持續經濟發展的主導形態。綠色經濟是建立在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基礎之上的、以生態經濟為基礎、知識經濟為主導的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發展綠色經濟,使中國以綠色化和生態化的整體發展態勢直接融入全新的持續經濟發展形態,是中國21世紀的宏觀經濟戰略決策。

政策強調綠色、發展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蘇偉:

中國在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提出了單位GDP二氧化碳能耗下降20%的目標,實際上我們在2010年底的時候已經完成了單位GDP能耗下降19.1%,接近承諾的20%。意味著中國通過節能,減少排放二氧化碳15億噸。

中國 “十二五”規劃再次特別強調了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實際上也是首次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到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當中。足以說明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戰略,同時也是作為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機遇。 “十二五”規劃發出的明確信號,就是綠色、低碳、發展,面對日趨嚴峻的資源環境的約束,必須要有危機的意識,同時要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的理念。

規劃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內容主要包含三個部分,第一是關于減緩氣候變化;第二是適應氣候變化;第三涉及到國際合作。

講到減緩氣候變化,我們也確定了在“十二五”期間單位GDP碳排放下降17%的指標要求。同時規劃提出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11.4%,以及增加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

在適應方面,一個總體的要求要制定國家總體的適應氣候變化的戰略,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把適應氣候變化統一化,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布局當中去,要在生產力布局重點的工程項目的建設當中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只有這樣可以減少氣候發生變化所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要積極適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在適應重點領域,主要涉及到農業、沿海地區,相對來講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較多。

“十二五”規劃還特別強調了國際合作,一個方面要積極推進氣候公平制度的建立和氣候國際變化進程往前走。按照公約的框架來開展進一步夯實應用氣候變化的國際基礎。同時,還是要在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技術方面開展相應的合作,同時要加強南南合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伸出援助之手,共同解決人類所面臨的這樣一項嚴峻的挑戰。

德班會議的成果最大的意義在于繼續堅持了多邊規則的機制,堅持了公約議定書,堅持了雙軌制,大家進一步認識到盡管面臨經濟危機、歐債危機、美國國內大選會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還是愿意通過國際合作來共同應對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挑戰。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蘇明:

中國的發展包括綠色經濟,要做什么?我認為大致有幾個任務。

1、鼓勵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等等。預計我國對這類產業的企業所得稅將有一些優惠。比如可以安排投資抵免的方式,考慮對投資額按照一定的比例,如10%左右抵扣企業所得稅。

2、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小企業的稅負現在大約為20%,而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是25%,下一步我們對中小企業可以考慮繼續降低。

3、考慮新型稅收調整經濟結構。可以通過實行碳稅,環保稅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碳稅的對象主要是煤炭、天然氣。起步時可以實行低稅率。環境稅則可以通過費改稅的方式來征收,抓重點,低稅率。

同時,政府稅收會大量加強民生支出,并通過各項手段促進新興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包括:投資補助、股份投資、保證貸款、政府采購等等。

中國現在對低碳,對環境節能的投入很多,將來會越來越多,我們要一定加強管理,通過績效評估,通過過程的控制,使中國財政有限的資金花的更好。[page]

大投入的效果

環保部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原慶丹:

綠色經濟是一個轉型的概念。這個轉型包括發展方式的轉變,由原來的那種粗放、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向低排放低污染轉變,同時政府職能也面臨轉型:第一,環境監管必須到位、必須公平、催生治污市場和產業需求;第二,環境治理成果要有經濟效益,保障市場機制真正啟動。

經環保部測算,“十二五”期間,綠色經濟能夠帶動3.4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而如何使巨額資金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是值得有關各方深入思考的問題。

麥肯錫全球董事張海濛: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11年11月的一項研究發現,在資源方面所投入的資本需求會越來越大。世界已經進入能源價格飛速上漲的階段。人類共同面臨一個問題是怎樣確保足夠的資源應對經濟的發展。資本從哪里來,如何有效利用,尋找適合的商業模式,從金融和經濟的角度來看,怎樣用增量的資金可以持續投入到這一領域來推動世界的可持續發展也將提上日程。

中創碳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喜鵬:

國家在“十二五”期間有一個很明確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是讓人非常鼓舞的規劃。可以預期的是,國家會投入大量的公共資源來為整個綠色經濟提供資金和研發技術,然后做一些示范項目給大家做參考。

政府在整個綠色環保領域投入并不少,卻很少有真正的“發展”效應。比如說研發出低碳減排的技術,卻很少被真正的市場化。同時還存在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政策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我想說,好政策、好技術和現實似乎缺了某樣東西把它們連接起來,它就是商業模式。根據我的個人實踐,成熟的、好的、能充分調動資源,發揮其杠桿性的企業是非常少的。比如大家說的CDM是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也不過才過了兩三年,現在又面臨著變革。

整個綠色經濟低碳領域其實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想使它可持續發展,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技術、資金、政策的疊加,這中間需要用一個非常復雜和細節的商業模式串起來。我覺得無論是研究機構、私營部門,還是公共部門,大家都能多投入一些精力和時間。[page]

中國綠色融資可以另辟蹊徑

從聯合國的統計來看,2009年 和 2008 年,僅僅對清潔能源的新投資就分別達到 1620 億美元和 1730 億美元。 2010年,投資額估計將創紀錄地達到 1800億 至 2000 億美元。更值得關注的是,非經合組織成員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占全球投資總額的比例從 2007 年的 29% 上升至 2008年的 40%,而其中的絕大多數投資來自巴西、中國和印度。

上述環境署的數據從側面體現出中國綠色經濟轉型對于資本的渴求。盡管全球綠色經濟轉型或催生萬億美元級的龐大市場,但對于中國綠色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而言,當前的融資困境卻是無法避免的頭等難題,無論資本市場還是政府補貼,可能都面臨巨大挑戰。

中國實際上是國際氣候融資籌集和運用得最好的國家之一。政府也從各方面提出了減排,出臺了刺激政策,帶動了國內的氣候資金投入。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對中國綠色經濟轉型持如此樂觀態度。有些業界人士表示,綠色企業從資本市場或是投資機構獲得的資金仍然有限。

中央財經大學氣候與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遙:

在國際融資層面, CDM將會逐漸減少,如果不積極尋求轉型,尋找其他的渠道,可能會面臨一個相對滯后的時期。而對于私人部門投資的風險評估是不足的。從國內融資層面來看,目前中央財政支持力度很大,但還是有差距,尤其在科研投入方面比較少。國內的政策資金,比如說主權財富資金以及政府引導資金這些公共部門的新渠道,還是處在初級階段,效果還有待觀察。雖然氣候融資方面財政的支出大,金融所提供的支持卻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綠色中小企業面臨融資瓶頸。對國內私人部門投資的監管手段和引導方法都不夠完善。

針對以上問題,王遙牽頭撰寫的《2011中國氣候融資報告》以實現氣候融資“政府績效、金融商機、顧問收益、企業績效,居民效用”的多方共贏為核心治理目標,提出了關于設計氣候融資的治理結構,盡快明確監管框架;加強多邊、雙邊合作談判力度,充分利用國際氣候資金;設計碳交易機制,大力發揮碳交易市場的金融功能;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確保資金兼顧“減緩”和“適應”兩個領域;加大地方政府財政支持力度,提升地區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充分發揮現有政策性銀行的作用,或考慮設立政策性綠色銀行;推進綠色信貸政策,促進節能減排及經濟綠色轉型;建設綠色證券市場,發揮資本市場綠色融資作用;充分開發其他金融工具和融資手段,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針對融資現狀,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毅提出: 1. 積極拓展資金的來源,包括一些創新性的融資機制; 2. 提高資金的效率;3. 減少資金風險。

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王靖:

對于綠色企業和項目面臨的融資問題,交易所為大家提供一個平臺,一方面有節能項目的儲備,一方面有金融機構的儲備,一方面還有咨詢第三方的中介認證。

我們提出六種有效的融資模式。一個就是抵押融資,第二就是節能項目保底,第三保證保險,對你的節能收益,保險公司進行擔保,銀行在這方面比較放開,第四收益買斷,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按方向,金融機構可以一次性買斷。另外還有兩種分別是信托計劃和融資租賃。[page]

對投資可持續發展的思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統分析和市場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可雋:

中國要大力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實現低碳經濟的途徑并不新奇。國際上通用的做法是調整產業結構,全面實現用能技術先進化從而提高能源效率,然后促進生活方式改變,以及發展核電和容易被人忽略的低碳化土地利用。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政府結合中國現有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條件而相應推行配套政策。具體來說有:

1、經濟結構調整政策:包括了發改委產業政策、投資引導、碳稅或相關稅收設立、發展碳排放交易市場。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政策:主要是“十二五”規劃能耗降低目標以及各個產業具體規劃。

3、發展可再生能源與核能:2020年規劃遠景250GW風能發電能力以及50到80GW 光伏發電能力

4、發展推廣碳捕捉以及儲存技術(CCS)

5、提倡推行低碳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態蘊含著實現低碳經濟的機會。

首先,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總量提供的堅實后盾。2020年中國的GDP會達到131萬億元,而低碳所需要的投入比我們按照GDP的1.5%或者2%都低得多。

第二,令人欣喜的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下降。各類低碳技術的發展,超過了我們模型的預期,并且帶來了令人驚喜的成本下降。

第三,環境問題日益成為日常生活輿論焦點的廣大影響,社會合力能夠有效促進中國經濟的綠色化、低碳化。

因為低碳經濟的推動,中國的低碳產業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不僅工藝成熟,成本較低而且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比如中國緊湊型節能燈占全世界的80%,LED燈現在成本最低。再比如光伏產業的技術,中國差不多百分之百是自主創新,最新的光伏技術都在中國。中國很多產品,質量高價格低,很有競爭力。這也是世界各國都來買中國產品的原因。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過程中,政策引導催生了低碳相關產業,而低碳產業發展壯大又反過來能夠助推中國低碳經濟的穩步前進,互為促進。

以一個傳統清潔能源水資源和污水管理與利用為例,

麥肯錫公司全球董事張海濛:

水投資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方面的投資是增加水的供應,包括水利工程甚至是農村打井。第二塊就是水資源綜合管理,對需求的管理,在同樣生產量的情況下減少對淡水資源的使用。另外就是污水處理。

我們對于“十二五”期間有了一些展望,有一些已經實現了,有些可能在后續的政策中可能會逐步實現。我們認為,市政工業用水的效率還會進一步的提升,尤其是水價這塊,供應水還是有兩倍多的一個上漲空間。在“十二五”期間,我們認為水質改善和節水項目這兩塊加在一起,可能總的需要投資量差不多在9000至10000億元的規模。所以,節水和污水處理在“十二五”期間所構成的投資需求,占了整個節能市場一半這樣規模。

我們挑了五類,一類是工業的污水處理,工業的廢水處理廠和一部分的工業過程用水的回收利用;第二類是市政管網堵漏;第三是鋼鐵行業,鋼鐵行業一個是干熄焦,一個是干法除塵,還有一個耗水大戶是造紙行業,還有一個是電廠,這里頭也有兩塊,一塊是干式排渣,還有一個是干法冷卻,還有就是工業的冷凝水回用。

我們看到了這些技術目前的投資規模和大致的回收期。目前水價的情況下,你的項目收益往往是水價越高回報越好,如果水價不變,其實大家所看到的九種節水或者是污水處理的投資項目,大部分可以有不錯的投資回報率。像冷凝水回報,現在是兩至三年。比如說像電廠的干式排渣在五年以內,有些項目回報期可能會長一些,比如說市政管網可能要十多年。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低碳學組秘書長崔大鵬:

低碳發展的機遇很多,剛才說水方面有一萬億,而節能市場,經過粗略估計至少有兩萬億。節能包括建設低碳城市。低碳城市將是一些數字化城市,通過統一平臺實現節能,智能交通等。

寧波象山縣大目灣是一個新開發區。它有一個自己的指標體系,根據自身特點搞生態旅游、養老保健。北京第一個CCS和CCU項目在高碑店,可以把二氧化碳做成干冰,其純度可以做啤酒,這個成本很高,只是試點項目,做商業項目肯定不合算。石林附近建了一個亞洲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站。杭州市自行車項目也搞的非常好。無錫有一個亮點,江南大學有一個低碳校園,這個項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同時也是中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機遇。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增加森林碳匯,從源頭減少排放,增加碳的吸收,研發低碳排放的技術,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工業、交通和能源建筑等體系,更好地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也通過作為體制和機制的一個方面來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目標,同時還要倡導綠色消費、低碳生活,通過提高意識,使全民全社會自覺參與到走綠色低碳發展的行列當中,落實綠色消費模式和低碳生產方式,從而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活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中國 綠色經濟 低碳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