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像一腳急剎車,剎住了全世界核電發展的步伐,也給急速升溫的中國核電潑了一盆冷水。
2011年的中國核電是在亢奮發展中理性回歸的一年——全面評估現有設施、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消化吸收三代技術……同時,國內也出現了“停止核電大躍進”的呼聲。
但不論國內外,在經歷了短期的觀望之后,發展核電似乎仍是大勢所趨。
2011年11月22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不會改變。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也在近日透露:“明年3月后核電有可能步入恢復發展的軌道,中國未來將是世界最大的核電市場。”
來自高層這樣的表述使得人們確信:核電重啟指日可待。在沉默了一年之后,中國核電市場已躍躍欲試。
不過,由于《核安全規劃》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尚未出臺,2020年核電規模將會如何調整還未明確,也為2012年中國核電產業增加了不確定性。
福島之殤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級強震引發的海嘯越過防波堤,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停電。隨后,多臺機組相繼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核事故達到了與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同樣的最高等級7級。
全球性恐慌隨即發生。雖然超設計基準事故定論了此次災難,但仍然難抑歐洲“反核”浪潮。2011年5月30日,德國率先作出棄核決定,到2022年關閉所有核電站。為此,德國不得不新建17吉瓦燃煤電站彌補能源缺口。此外,瑞士決定關停所有核電站,意大利也公投否決了重啟核電的計劃。
但一直試圖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歐盟卻無法集體放棄核能。核能技術領先的法國明確表示,不會放棄新一代核電站的建設計劃。芬蘭、瑞典和捷克等國對核電發展也仍然持扶持態度。
分析人士指出,地緣政治壓力是各國選擇核能的主要原因。對于法國來說,核電技術不僅僅是法國技術和利益的代表,更是本國能源獨立的象征。同樣,擺脫對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也是波蘭支持核電的重要原因。
近日有消息稱,美國核能監管委員會(NRC)已經核準西屋公司AP1000反應堆修訂版設計,可用于美國市場。這將有助于美國重啟核電站建設。
一直以來,核事故對核電發展的打擊都是致命的。如在經歷了三里島事故之后,美國核電停滯了30年。但在強烈的國際能源需求的驅動下,福島核事故并未如環保人士設想般對核電工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輝煌不再?
福島核事故發生5天后,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決定:全面評估我國核設施,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暫停審批核電項目,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
2011年12月12日,環保部發布消息稱已通過《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送審稿)》,將提高核安全標準。
安全檢查和總結吸取福島經驗教訓貫穿我國核電事業的2011年。
與此同時,核電地位無法取代的聲音逐漸增大。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認為,若按照原規劃,核電停滯需要額外再增加2億千瓦風電或者4億千瓦光電。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姜克雋也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為實現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和我國承諾的減排目標,中國不發展核電別無選擇。
目前看來,2012年重啟核電審批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但發展規模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我國2020年核電發展目標歷經多次調整。從2007年提出的4000萬千瓦,到后來調整為7000萬千瓦,再到201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提出的8600萬千瓦,短短幾年之內,目標已經翻番。而據估計,到日本“3·11”地震發生時,我國完成核電廠址初步可行性研究、準備新上的核電項目總規模已達到2.26億千瓦。
這些數字見證了我國核電發展的亢奮。
隨著國務院調整《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分析人士指出,核電發展或難再現昔日輝煌。
路線之爭塵埃落定?
福島核事故導致的安全性考量還使得國內一直存在的路線之爭向三代技術再度傾斜。
在因福島核事故中止談判9個月之后,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西屋電氣公司日前表示,將重啟與中國的談判,推進最新型號核反應堆的安裝。
目前我國二代、二代加及三代核電堆型并存,同時擁有美、法、加、俄和自主研發5條技術路線,新建核電機組以自主研發的二代加技術為主,但斥巨資從西屋公司引進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被認為是未來主流堆型。
據悉,三大核電公司正在建立第三代技術AP1000的統一標準和圖紙,力爭將來快速標準化建設第三代核電站。
根據協議,AP1000技術將100%完整轉讓,關鍵設備也將100%國產化。不過,西屋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坎德利斯指出,未來4到5年,西屋在華業務主要是建設反應堆,因為中國國內零部件制造商還不具備生產必要零部件的能力。
據記者了解,我國生產三代核電設備的成品率不是很高,很多鍛件需要向日本和韓國采購。尤其是AP1000的核島設備提供商為日本東芝控股的西屋公司,常規島設備供應商則為日本三菱。隨著三代核電技術路線的確定,日本企業將進一步滲透中國市場。
因此,國內相當多專家仍然傾向于選擇二代技術。多位核能專家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三代技術大規模商用之前,二代加技術應是主導堆型。
但近日有媒體報道,在福島核事故后國務院專門召開了技術路線問題座談會,以前很多反對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的聲音,在那次會議上也都基本認同了其安全性。
有消息稱,在《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有可能將一些未經審批的二代項目改為建設三代項目。
實際上,長期以來,缺乏自主知識產權是中國核電發展的最大障礙。近日出臺的《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中也專門提出:“到2015年,將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堆型及相關設計、制造關鍵技術。”
2012年新年前夕,在考察了印度和日本之后,比爾·蓋茨再次來到中國,意圖合作開發行波堆。行波堆被稱為四代加甚至是第五代核電技術,還處于研發初期。比爾·蓋茨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發展核電阻力較小。但是,向理性回歸的中國核電是否會成為各種堆型的試驗場,還需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