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低碳發展:中國不得不面對的事

2012-02-07 08:10:31 光明日報   作者: 張翼  

“低碳”一詞,大多數人都熟悉。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幾十個以低碳為“根詞”的復合詞很快就會出現: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義等等。

低碳,似乎已進入了中國人經濟和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直面的事實是:“十一五”期間,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由世界第二變成第一。據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不久前的一次論壇上透露,2011年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估計為3%左右,全年3.5%的預定目標或將不能完成。“十二五”我國低碳發展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不得不說 “十二五”節能目標挑戰大

盡管官方的統計數據還沒有正式公布,但來自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十二五”開局之年的節能目標沒有實現。

“根據有關部門公布的統計數據,2011年前三個季度我國單位GDP能耗下降只有1.6%,我們需要找出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前三個季度能耗下降與預期目標相差很大。”多年從事能源與氣候變化研究的楊富強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楊富強博士指出,有四個原因造成這種現狀:一是2010年一些地方為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拉閘限電,高耗能企業受到限制,但進入2011年后,曾經受限的高耗能企業開足馬力大干,希望將前一年的損失奪回來;二是2008年為應對金融危機各地上馬了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大批投資投向鋼鐵、水泥等高耗能企業,2011年這些投資項目已全部開工;三是東南沿海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高耗能產業在減少,但中西部一些地區高耗能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使全國的節能形勢面臨新困難;四是相比“十一五”20%的節能目標,一些地方認為“十二五”期間16%的目標相對來說會比較容易實現,產生了懈怠心理。

“氣可鼓不可懈,政府必須在經濟結構調整上下決心。今年世界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我們不能再像2008年那樣狠踩油門。增長有高有低是正常的,要在保持增長的情況下,尊重市場和經濟的規律,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產品結構和進行技術改造。”楊富強說。

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12年《低碳發展藍皮書》指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仍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階段,盡管出口占GDP的比例有所下降,但出口額仍處于高位,這些因素將驅動中國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進一步增長。“十二五”期間,我國能耗強度下降16%、二氧化碳強度下降17%的目標充滿挑戰。

以能源消費總量2015年控制在41億噸標煤估計,2015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將可能達到84.6億噸,屆時將超過美國49%左右,未來二氧化碳減排形勢異常嚴峻。此外,地方政府經濟預期與中央政府之間的差距,使“十二五”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1億噸標煤的目標并不容易實現。

藍皮書認為,“十二五”對于中國長遠的低碳發展是一個關鍵時期,不僅要實現預定的節能和碳減排目標,還應該穩固低碳發展基礎,為未來鋪平道路。

不得不做 未來發展低碳“必須有”

也許人們會問,在各種重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努力解決的發展時期,低碳,為什么是中國不得不做的事情?

從全球范圍看,向低碳經濟轉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

“低碳經濟”一詞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

2007年7月,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低碳經濟成為美國未來的重要戰略選擇;

2009年4月,日本公布了《綠色經濟與社會變革》的政策草案,目的是通過實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措施,強化日本的低碳經濟;

德國則希望在2020年,國內的低碳產業要超過其汽車產業。

自2012年1月1日起,歐盟已不顧其他國家的反對,對所有到達和飛離歐盟機場的航班征收碳排放費。

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編寫的《斯特恩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百分之一的投入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二十的損失,所以報告強烈呼吁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

在此背景下,“碳足跡”、“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

但是,看似表面的喧囂熱鬧,卻離不開這樣的殘酷事實:預計到2030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后40年、60年和100年左右耗盡。

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里,“低碳”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擠出足夠的時間。

低碳發展,是決定著未來人類命運而不得不做的選擇。

“十一五”期間,我國扭轉了“十五”時期能源強度快速上升的趨勢,共實現節能6.3億噸標煤左右。但強度下降與總量上升而形成的交叉型、剪刀狀格局構成了我國現階段低碳發展的基本特征,低碳技術推廣比例仍然較低,多項核心技術尚未掌握。

2011年11月9日,國務院通過《“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標志著我國低碳發展在理念和概念的拓荒后,正進入尋路、探路、開路的行動階段。

不得不諫 表面文章要不得

“低碳發展需要長期扎實有效的不懈努力,而不是一時熱鬧和表面文章。”楊富強說。

目前,我國提出建設“低碳城市”目標的大中城市超過百個,表現出各地低碳發展的決心和熱情。但細看數量眾多的“低碳宣言”,有扎實工作、穩中推進的;也有在“低碳旗幟”下大規模圈地上項目的,所作所為甚至與城市的現狀和可持續發展背道而馳,運動式的建設“低碳城”令人擔憂;同時,一些地方政府大量新建“低碳產業園區”,造成光伏、多晶硅產能過剩,不僅無益于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還造成新的污染;而低碳消費市場的狹小,對于新能源產業的長遠發展來講,也極為不利。

楊富強說:“能源總量控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要多管齊下、多方治理,要有自上而下的頂層政策設計,也要有自下而上的公眾行動。”

“不做低碳生活的旁觀者。”是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潘家華提出的鮮明觀點。

有這樣一組數據

人體:每人每天通過呼吸釋放二氧化碳1.14千克;電腦:使用一年平均間接排放二氧化碳10.5千克;汽車:一臺發動機每燃燒1升燃料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2.5千克。在中國,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面積,開1.6升排量的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高達約2611噸。

節電、節氣、熄燈一小時、少開一天車,從點滴做起,低碳生活正在悄然走進中國。

“我作為一名從事低碳與經濟發展研究的學者,絕不會只將節能減排停留在口頭上。”潘家華說:“就我個人來說,在新的一年里,我仍會從點滴做起,夏天不開空調,兩公里以內的距離,如無緊急情況,絕對步行。我相信,節能環保是國家的大政方針,同時也包括在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低碳發展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