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為群眾擬辦的35件實事現已全部敲定,“PM2.5治理”被列為本年內必須完成的“一號實事”,在35件實事中位列第一位。2月6日,北京市政府發布“2012年為群眾擬辦的重要實事”。
每年擬定若干重要實事項目,“分發”至相關政府部門和部門負責人,責令年內必須完成。近年來,北京市政府一直采用這一年度重要實事做法。與去年的重要實事相比,2012年度實事多出了5件,由30件增至35件,共涉及環境治理、住房保障、醫療衛生、教育就業、文化建設等方面。
除了數量增加,2012年度實事的內容也有變化。此前各年,“保障房”一直高居年度實事“榜首”,但今年卻退至第5位。而去年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PM2.5治理,取保障房而代之,成為今年的“一號實事”。市政府提出,今年要“提升環境監測能力,建成PM2.5監測網絡,啟動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方案,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主要負責單位為市環保局。
對于這一變化,市政府辦公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實事項目征集意見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對于環境建設、大氣治理的關注度最高。
政府確定擬辦實事流程
報紙、電視和網絡刊登2012年擬辦實事征集民意
政府通過信函、電話、電子郵件等途徑收集民意
市政府辦公廳信息處工作小組進行梳理、分類并整合
將相關意見轉發給各個委辦局研究、吸納
確定八大方面實事雛形
對話
實事排名越前越重要
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解讀實事出爐過程,群眾最關注環境建設和大氣治理
對話人物 杜剛 北京市政府辦公廳信息處處長,2012年市政府重要實事起草工作小組成員
征集過程中收到2500多條群眾意見
新京報:今年確定的35件實事,從醞釀到最終確定大約經過了多長時間?實事出籠有哪些流程?
杜剛:從去年9月初啟動起草,到今年2月初正式發布,歷時5個多月。確定每年的實事項目,首先是通過報刊網絡等媒體,面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今年的實事項目草案,就征集到了2500多條來自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這2500多條意見和建議,分別轉到各專業部門研究實事項目時參考和吸納。同時邀請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分別召開座談會,當面征求意見和建議。之后,還要與各部門、各區縣充分溝通,做好實事項目的前期工作,保證實事項目不會因資金等問題,不能按時完成。
新京報:群眾反映的2500多條意見和建議,其中關注的焦點議題有哪些?
杜剛:百姓的環境意識明顯增強,對環境建設、大氣治理的呼聲最高。
新京報:這是不是PM2.5監測成為“一號實事”的原因?
杜剛:不僅百姓關注環境建設,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環境建設、大氣治理的呼聲也很高。而且,市領導對辦好實事項目做了多次批示,這些批示也集中在大氣治理、環境整治、文化發展、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
行政問責督察實事項目完成
新京報:實事項目的排序,是否有輕重緩急之分?
杜剛:確定具體實事項目以及年度實事項目的排序,要根據當年的形勢、任務,同時結合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例如2012年的實事項目,社會各界都很關注大氣治理、環境建設問題,所以大氣治理、環境建設排在了第一位;六中全會賦予了“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定位,所以實事項目中對于文化建設作出了細致安排。今年,十八大在京召開,為營造良好的環境,制定了一系列綠化美化、環境整治等項目。
新京報:如果某一部門沒有按期完成實事項目,會有哪些懲戒措施?
杜剛:實事項目起草過程中,會與政府部門、區縣充分溝通,溝通就是為了做好實事項目的前期工作,保證每一個實事項目的資金保障、規劃立項等前提條件全部到位。而且,市政府督察室會啟動督促檢查,市監察局會啟動效能檢查,同時配合行政問責,通過督察和監察,保證每一個實事項目按期保質保量完成。[page]
今年35件擬辦實事(略有刪減)
1.提升環境監測能力,建成PM2.5監測網絡,啟動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治理方案,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
2.對老舊小區進行抗震加固等綜合改造,共計1500萬㎡;啟動800余棟簡易樓改造工作,涉及2.8萬余戶家庭。
3.開展京廣線、京津城際鐵路、京石鐵路客運專線沿線環境整治工作,改善火車站周邊環境。
4.對100處環境臟亂重點地區開展專項整治,改善群眾生活環境。
5.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占全市住宅供地的50%以上,新開工建設、收購保障性住房16萬套。
6.實現6號線一期、8號線二期南段、9號線北段建成通車、10號線二期分段通車;完成阜石路快速公交系統建設,開通調整地面公交線路40條。
7.建成四惠、宋家莊綜合交通樞紐,完成完善步行自行車道路系統等疏堵工程80項;施劃公交專用道30公里;利用人防工程為社會提供1.8萬個停車位。
8.實現1000輛電動環衛車規模化應用,400輛電動出租車在房山、延慶等區縣內示范運營,400輛電動公交車在長安街沿線等重要路段示范運營。
9.加大就業工作力度,促進18萬名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幫助4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本市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不低于95%。
10.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金、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定期待遇等相關標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證低收入職工的工資增長。
11.新增入園名額2萬個,完成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0所以上。
12.為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學生和家長提供全科(21個學科、9500節)數字化名師授課資源;支持在城鄉接合部和郊區建設15所中小學校。
13.擴大全市預約掛號統一平臺覆蓋面,二級綜合醫院全部接入預約掛號統一平臺;培養2萬名家庭保健員。
14.為本市4萬名50周歲及以上居民自愿免費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評估,為15萬名學齡前兒童免費提供預防齲齒服務。
15.加大對特困人員重大疾病救助力度,重大疾病救助比例由60%提高到70%、全年救助最高線由3萬元提高到8萬元。
16.實現大型乳制品生產企業和大型企業的原料奶、嬰幼兒配方乳粉、鮮肉產品可追溯;配備500套農獸藥殘留、非法添加物等快速篩查和應急執法裝備。
17.推進“12315消費爭議快速解決綠色通道”建設,新發展綠色通道成員單位2000個,縮短消費糾紛解決時間,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18.完成10萬戶農民住宅抗震節能改造工程,提升居住質量。
19.實施山區泥石流易發區及居住條件惡劣地區農民搬遷工程,完成5000人的搬遷任務。
20.在1000個社區開展10大類、60項基本公共服務試點工作,建成15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示范點。
21.推進500個農村社區服務站標準化建設;維修改造10所光榮院,進一步優化休養環境。
22.規范500個人民調解委員會,培訓1000名人民調解員,提高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23.運用物聯網技術對2000部電梯試點建立安全運行實時監測系統,提高電梯安全保障水平。
24.組織首都文藝院團下基層演出1萬場,首都劇院聯盟在劇場開辟低票價區,低票價座位數占總座位數的20%-30%。
25.每個農村數字影廳全年放映電影40場以上,每套流動放映設備全年放映電影50場以上,全年共放映公益電影17.4萬場。
26.建成200家社區益民書屋,推進全市農村益民書屋數字化升級;開展第十屆北京國際圖書節,組織主題文化展覽、名家講壇、文化交流等300余項活動。
27.推進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建成632個體育生活化達標社區。
28.試點建設首都西南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水平。
29.完善10個郊野公園旅游配套設施,對停車場、旅游導覽標識牌、游客休閑等配套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完成60座A級旅游景區公廁改造。
30.完成北小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改善周邊地區水環境;繼續推動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完成永定河園博湖及水源凈化主體工程建設。
31.開展健康綠道建設試點,新建15處城市休閑綠地,新增綠地面積300公頃,免費開放6處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打造10處綠化美化精品街區。
32.對26條小區出行路、斷頭路等道路開展路燈改造工作,解決群眾出行道路無照明問題。
33.新增600個居民小區開展垃圾分類達標工作,使全市垃圾分類達標的居住小區達到50%以上。
34.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新建300個規范化再生資源回收站點。
35.在市屬公園中推出100項公園文化活動和展覽項目,提升市屬公園游覽品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