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前,許多企業已開始實行綠色戰略。大會的初衷是建立一個新的規范來限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幾十個主要國家領導人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并被視為支持該提議。但哥本哈根會議最終似乎成為一場鬧劇,只有4個企業領導人出席了第二年在坎昆的氣候會議,至于2011年的德班會議,企業幾乎無人出席。
盡管政府為碳排放定價的嘗試以失敗告終,但越來越多的企業卻在綠色項目中發現了商機。
綠色項目的商業價值
根據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近期對300位大型跨國公司總裁的問卷調查,83%的人表示,他們希望德班峰會可以達成一項多邊協議,取代已問題重重的京都議定書,并且幫助形成碳排放的定價。
盡管聯合國方面的進程擱淺,同時又面臨困難的經濟形勢,許多公司仍然增大了環境友好型投資。根據安永的調查,44%的人表示他們公司在可持續發展項目(長期穩定的,主要針對綠色戰略同時兼顧雇員福利的項目)上的投資在2008年金融危機后都有所增長。另外44%的人表示,不像政府在綠色項目上的投資那樣起伏不定,企業投資一般比較穩定。安永可持續發展研究方面負責人胡安·科斯達·克利芒強調,許多公司發現,即使在較少的碳排放規范下,環保方面的投資仍然具有商業價值。
經過改進的能源利用方式與浪費的管理方式之間的對比可作為典型。面對高油價,小小的改變就可以節省一大筆開支,這就是為什么許多公司會在哥本哈根會議約束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仍然雄心勃勃地確立了一系列減排目標。
沃爾瑪在2005年確立了自己的減排目標,僅運輸燃料一項就聲稱一年減排量超過兩億美元。特易購公司則計劃,在2050年前實行碳中和,并聲稱每年可減少2.39億美元的碳排放。根據相關機構收集的超過500家大型公司關于碳排放的數據顯示,迄今為止,59%的減排方面的投資都會在3年內獲得回報。
環保的實際好處
可再生能源價格的下降為公司提供了另一條降低成本的途徑。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的優勢在于它們是分散分布的,將太陽能板或者風力發電機裝在工廠屋頂,就可獲得用于開動機器的電能。這正是它吸引礦產企業的原因,因為這些企業一般都位于不方便接入國家電網的地方。必和必拓、力拓以及美國鋁業都參與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美國鋁業在嘗試衡量自己對環境的影響,因為這可以在其遇到排放監管時提供辯護依據,或獲取綠色津貼。
在接受最新的碳排放披露項目問卷調查的公司中,有68%聲稱,它們會將針對全球氣候變暖的戰略作為核心戰略之一。考慮到過量綠色公關廢話的存在,要辨別這些企業是否說到做到其實并不容易。但是,即使確如它們所言,也可能是因為它們認為有必要為進入一個水和其他自然資源越來越缺乏的世界做打算。商品價格一直攀升,旱災在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高速發展中國家越來越常見。根據普華永道最新調查顯示,大部分的公司總裁都認為資源缺乏相對于氣候變化的蔓延,對公司中期的發展是更大的威脅。
那些對資源管制憤憤不平的公司,總體來說,都是在環保上有投入的公司,包括可口可樂、聯合利華、雀巢和百事,它們都極力開發發展中國家市場,并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資源。每一個擁護環保政策的公司都遵循著相似的模式。至少都曾受到環保主義者的抨擊,如可口可樂對HFC氟利昂制冷劑的使用,百事對塑料垃圾的傾倒,雀巢和聯合利華同砍伐熱帶雨林的棕櫚油公司之間的關聯等。這些公司在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在改善它們的環保記錄,而在這過程中,它們都變得確信環保是有好處的。
不僅是看上去更環保
降低能源的成本僅是一個方面。世界范圍內的短缺也提供了賺錢的新機遇,如通過推廣在生產或使用中利用珍稀資源較少的產品。聯合利華可持續發展項目負責人蓋文·尼思說,“我們知道未來會是怎樣,水將變得稀缺,能源價格將提高,在越來越擁擠的城市地區,公共衛生形勢將變得非常嚴峻”。雖然,他未必是正確的,但是聯合利華的確將資金投在了他所說的這些方面。
聯合利華已開始在亞洲銷售一些專門設計的產品來應對資源緊缺的未來,包括用于清潔井的洗滌劑,這種洗滌劑在低溫下依然可保持良好的洗滌效果,并且用較少的水就可沖洗干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認為,有效利用能源和資源可在2030年前使全球每年節省2.9萬億美元,并可極大控制碳排放量。同時,還可為使用環保戰略的公司帶來飛來之財。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