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碳排放:北京,下一個紐約?

2012-02-23 08:25:00

北京,這個2000萬人口的城市,正站在選擇的岔路口上。它面臨的難題是,是否會走上高碳排放的道路。

最近一段時間,國際上,中國能源威脅論再度甚囂塵上。北京作為國內其他城市看齊的“標桿”,在發展階段上也更為接近發達國家城市,其低碳道路具有一定典型意義。

但北京的情況卻并不能令人滿意:雖然能耗強度正在下降,但能源總量仍呈上升趨勢。尤其在高耗能產業轉移之后,北京實際已無后路可退。

北京是否會步美國后塵,走上高碳排放的道路?

“北京這么多車和房子,能低碳嗎?”這是大多數人談起北京低碳發展時的第一印象。確實,在承受國際壓力的同時,北京的“內憂”也不容小覷——工業化階段尚未完成,消費端排放又被提上日程。

“這就叫‘按下葫蘆起了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鄒驥這樣形容北京面臨的困境。

近日,多位專家在接受采訪時一致指出,消費端排放已經成為北京低碳發展的最大障礙,但同時也是北京的機會所在。

而這,也是國內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

“按下葫蘆起了瓢”

近年來,中國消費者正在成為國際奢侈品消費市場的頂梁柱,其強大購買力支撐著國際奢侈品業在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逆勢上揚。

這一現象體現了國民消費觀念的顛覆性變化。

清華大學教授齊曄表示,美國高碳消費主要來自3個方面:房、車和過度消費。而這種傾向在中國當代年輕人中也已經出現。

清華大學氣候政策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中國低碳發展報告》中稱,公眾消費行為轉變正在挑戰我國低碳發展。據悉,“十一五”期間,僅交通、建筑和日用品的能耗就貢獻了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近一半。

目前,我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根據國際經驗,在這個階段,居民消費方式開始變化,未來一段時間,消費部門能耗將保持增長,并逐漸取代生產部門成為社會能耗主體。

北京走得尤為靠前。目前,北京市高耗能工業和制造業基本轉移,服務業占比已經超過70%,“十二五”末預計超過78%。[page]

但同時,不管是交通還是建筑,北京卻面臨著強烈的剛性需求。

2010年,北京市千人小汽車保有量已接近200輛,雖然不足美國的一半,但已經超過了新加坡114輛/千人的水平。而且,從每千人2.48輛到131.4輛,北京只用了10年時間,比日本縮短了近一半時間。

鄒驥指出,北京的例子說明,城市交通和建筑將成為我國未來節能的重點行業。

“北京的例子提出一個重要課題:在我們還沒有完成工業化階段時,后工業的問題已經提出來了。由于我們面臨著多重發展階段,因此政策也必然是多樣性的。”鄒驥說。

何去何從

據統計,韓國、日本的人均住宅面積約30平方米,歐洲國家在40~50平方米,美國則超過60平方米。我國“十一五”末人均住房面積達21.6平方米。

站在下一步發展的路口,北京該何去何從?中國該何去何從?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億告訴記者,目前北京市的人均建筑(住宅加公用建筑)面積已經達到30平方米,超過了香港,并不是一個很低的水平了。“北京現在的建筑規模很大,必然會影響城市的低碳發展。”江億說。

“現實國情決定沒有那么多土地走美國的消費模式。”鄒驥指出,我國不應以美國的住房標準來比較。

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鳴也告訴記者,北京的節能空間主要在居民生活用能和公共建筑節能兩方面。由于北京的商場、學校、醫院、體育場館等公共建筑較多,“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江億也指出,建筑低碳要做到3點。一是少拆房子,延長建筑壽命;二是控制建筑規模;三是控制建筑物的服務水平。

對于最后一點,江億舉例說,上世紀80年代時辦公樓內很少白天開燈,但現在幾乎上班時間都開燈,每天的用電時間從4小時上升到12小時。而美國很多地方是24小時開燈,因此服務水平更高。“我國的建筑能耗整體低于美國主要是依靠服務水平低,但現在這個指標也在不斷提高,我認為應該強調節約用能的習慣。”

鄒驥更是坦言:如果不加警惕,北京很有可能走上美國高碳排放的道路。他希望社會上能反思對小汽車的理解,“汽車不應變成奢侈品,奢侈品一般都不節能。要鼓勵買車,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和福利,但要引導正確的使用觀念”。

據測算,如果我國私人小汽車保有量達到美國水平,為了停放和行駛需求,需要新增1.25億畝土地,占中國耕地面積的7%,可養活1億人口。[page]

一條“想走也走不了”的路

“中國人口這么多,美國高碳排放的道路,我們想走也走不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開門見山地說。

實際上,北京的情況有其特殊性。

周大地指出,北京作為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傾斜,使得人口積聚。“但現在很多地方上的奢侈場所比北京還邪乎,這是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

齊曄亦指出,工業外遷對北京的能源和資源消耗有所減緩,但問題的根源在于人口過多導致的消費能耗激增,“在這樣的人口基數下,難以承受美國的發展模式”。

“北京不應成為其他城市學習的典型,單位GDP能耗雖然低,但是整體容量太大。”齊曄強調。

實際上,如果不考慮過量的人口,北京市在產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措施方面實際效果顯著。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就認為,在這方面,北京是值得學習的榜樣。

姜克雋是業內對北京的低碳未來持樂觀態度的少數派。他認為,技術進步已經使得市場上出現了很多節能產品。“今后的補貼可以向這方面傾斜,或者干脆在北京地區強制執行高標準,淘汰高耗能電器和汽車。”

姜克雋指出,這一塊節能潛力很大,如果執行得好,即使人口繼續擴張,北京仍然能在全國各大城市中較早達到能源總量峰值,在保證生活品質的前提下實現能源總量下降。

“北京不會是下一個紐約,這點我不是很擔心。”姜克雋說。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北京 碳排放 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