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中小企業低碳技術創新,不能總是‘三缺一’啊。”日前,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首席代表助理兼國別項目主任羅響說。
在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召開的“中國中小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研討會”上,羅響說,中小企業的低碳技術創新需要政府、企業、技術和資金四方共同努力,可很多時候就像打麻將一樣,總是“三缺一”。
這個“一”就是“資金”。
他分析說,眼下,中國不缺少政府的政策機制,不缺少企業家,也不缺低碳技術,缺的就是資本,或者是缺少能點石成金、懂得資本運作又對清潔能源和新技術有著深刻理解的資本家。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發布的《推進中小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政策體系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中小企業的低碳技術創新與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融資渠道不暢。
資金難題更加突出
中光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溫州濱海經濟開發區,如今已是我國光通信領域全球領先的一家高新科技企業,是低碳技術創新企業,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具有“陶瓷插芯”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不過,能走到今天,這家公司的董事長劉順峰可謂歷經磨難。創業過程中,始終困擾他的就是資金問題。
1999年9月,在一次商務活動上,朋友向劉順峰介紹了一個叫做“光纖連接器”的東西。東西不大,也不起眼。但這位朋友告訴他,光纖連接器可以用于高保真信息傳輸,隨著信息網絡飛速發展將普及到每個家庭,市場需求量一定會非常大,商機無限。
“我能不能辦一個廠子,也生產光纖連接器。”劉順峰這么想。
其實,這也是溫州小老板們的慣性思維。在當時的溫州,許許多多家庭作坊式的工廠正是瞅準市場機會,依靠手工和半機械化的設備,為大工廠配套,或直接生產仿制品上市銷售。
2002年,劉順峰成立實驗室,拿出積蓄著手研發。
這期間,劉順峰找了不少國內專家,“起初以為最多半年時間就能研制成功。”他說。但一年、兩年、三年過去了,研究人員們發現,研究越深入,問題越多。
劉順峰走投無路了:他關閉了公司,賣掉了自己在瑞安的多套房子,在實驗室里打起了地鋪,將所有錢都投入到實驗室中。之后,他開始四處舉債,向親戚、朋友、遠房親戚和朋友的朋友借錢,欠下了上千萬元的債。
不久以后,家庭也破裂了。[page]
到了2006年,盡管小試已經成功,但劉順峰在當地再也籌不到錢做中試了。“我找過政府,也拜訪過科技局的領導,但5年中沒有一個科技局的人來看過。”劉順峰說。
這其實并不奇怪。有專家分析說,在“溫州模式”中,面對遍地的小企業和小家庭作坊,政府更多的是扮演了一個“無為”者的角色。
像劉順峰這樣的企業,在當時要么是民間籌資,要么是借高利貸。通過向外地政府籌款、爭取政策扶持等辦法,劉順峰最終還是熬了過來。
劉順峰的故事每天都在各地上演。據中科院上述報告稱,中小企業由于固定資產少,可抵押物少,難以通過貸款和發行債券等方式獲取足夠資金。報告稱,特別是2010年初以來,在緊縮財政政策下,銀行信貸規模總量減少并實行信貸配給,其直接結果之一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更加困難。
隨著近年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原材料、能源等價格的上漲,中小企業對運營資金的需求不斷增多。
此外,國家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調整資源稅和加大環境保護力度,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企業生產成本,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難題更加突出。
“整體而言,我國中小企業資金實力不足,抗風險的能力也不足。”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信息處處長陳新說,如果中小企業的發展遇到大問題,社會就會不穩定,政治也會不穩定,這是大事。
陳新列舉了一連串數字以顯示中小企業的重要性:占全國企業數量的99%,占全國經濟總量的60%,占就業總人數的70%,占稅收的50%,占新產品開發的80%以上,占發明專利總數的65%。
中小企業已引起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據新華社報道,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去年11月22日在江蘇南通主持召開部分地區中小企業工作座談會時指出,要“切實把財政稅收金融等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并密切關注形勢變化,及時完善政策措施。”
仍有多種途徑融資
中小企業占企業總數99%以上,是工業能源消耗和工業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中科院的報告認為,中小企業積極參與低碳創新是實現中國低碳經濟轉型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
“在低碳經濟轉型過程中,政策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報告稱,雖然以風電、光電、生物質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形式是降低一次能源生產環節碳排放總量的主要手段,但受技術水平、自然條件和電網現狀等客觀因素所限,可再生能源項目的投資收益還無法與傳統煤電、氣電相比較。在這種情況下,低碳產業發展必須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尤其如此。
據了解,中小企業低碳創新目前需要三個方面的政策支持:引導和激勵中小企業加大低碳研發投入,形成自主創新的持久動力的政策;支持低碳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強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的政策;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低碳國際技術轉移的政策。[page]
相關圖表
就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問題,陳新說,《中小企業促進法》實施以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特別是對小微企業實施了稅收優惠政策,到目前為止已累計投入500多億元。從2012年開始,中央財政在這方面的投資規模還將大幅度增加。
“對于技術進步,包括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肯定是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持重點。”陳新說。
記者獲悉,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日在京啟動了“氣候創行者”項目,計劃從2012年起扶持一批擁有創新性低碳技術的中小企業。首批企業將從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保定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中英低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4個單位推薦的名單中選出。
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執行官關德輝告訴記者,入選后,企業將獲得包括政策、資金、市場、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并可以通過國際化平臺推廣其技術與產品。
中科院的研究報告也建議,選擇技術基礎好的地區進行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加強中小企業低碳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建設,并與相應的融資體系相銜接,圍繞低碳技術商業化需要,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采取進一步向低碳技術創新傾斜的投融資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投入低碳技術創新,重新評估碳交易市場對中小企業低碳發展的誘導機制。
據介紹,除企業投入自有資金、開展節能減排項目外,中小企業還可以通過申報國家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參與國際合作節能項目和申報清潔發展機制獲得外部支持。
近年來,國家已經設立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實施節能減排項目和引導中小企業節能減排項目參與國際碳交易的專項資金,如財政部向部分中小企業提供無償資助或貸款貼息,每個項目不超過人民幣300萬元,幫助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
但專家指出,國家專項資金僅支持示范性項目,覆蓋面和實際效果還很有限。中小企業可以主動參與國外機構在中國設立的各種合作項目,以獲得資金支持。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