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成了‘賣炭翁’!”剛一見面,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稻專家陳溫福就笑著對記者說。這來自于他今年的一份建議——大力示范推廣秸稈炭化還田改土新技術,實現農林廢棄物合理利用。
秸稈利用一直是讓農民發愁、國家擔憂的難題。“隨著糧食連年增產,農作物秸稈數量日漸龐大,我國每年產生7億噸秸稈廢棄物,林業‘三廢’也達7億噸,由于勞力少和機械化不發達,秸稈實際還田量僅為15%左右,而被燒掉或廢棄的量卻超過了50%。”陳溫福不無擔憂地說。
“現在大部分的秸稈利用幾乎都瞄準生物質能源,但我不認為這是最好的方式。秸稈等農林廢棄物的最佳利用途徑是‘還田’,這對于改善耕地質量、保障糧食產量大有裨益。”陳溫福說。
據陳溫福分析,秸稈的大量燃燒或廢棄,不但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而且增加了溫室氣體排放。雖然國家相繼出臺支持秸稈利用的相關政策,但由于秸稈本身存在的數量大、密度低與分散度高等固有特點,收集難、儲運難、比較效益低等自然成為制約秸稈利用的主要原因。
陳溫福向記者介紹了他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利用簡易制炭設備與技術將秸稈炭化成生物炭,再以生物炭為基質生產緩釋肥或土壤改良劑還田,對于改造中低產田,實現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成效顯著。生物炭具有極好的吸附緩沖能力和保肥保水性能,不僅可作為緩施肥基質,而且是一種良好的土壤改良劑,可有效地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肥力、解決土壤退化問題、實現農業生產良性循環。”
“目前遼寧岫巖等地區已經建起了炭廠和肥料公司,他們開始探索與農戶合作,向農戶收購秸稈,為農戶提供肥料,三五年內有望大面積推廣。”為此,陳溫福建議,“希望國家盡快立項支持‘以炭基緩釋肥和生物炭土壤改良劑為主要發展方向’的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同時,組織相關部門在全國開展秸稈炭化還田改土新技術的示范推廣,并出臺相應扶持政策,例如將炭化爐納入農機補貼目錄,相應企業進行資金和政策扶持等。”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