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碳對抗背后 生物燃料潮涌

2012-03-13 11:18:11 中國科學報   作者: 劉丹  

盡管1.5代生物燃料技術已趨向成熟,但量產之路并不平坦。我國尚未建立起成熟的生物燃料供應體系,原料供給成為掣肘生物燃料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非歐盟國家正與歐盟就歐盟單邊征收航空碳稅的問題爭吵不休;另一方面,全球范圍內,以生物航油為代表的生物燃料研發和應用正在暗潮涌動,蓄勢待發。甚至有專家認為,這預示著,用生物燃料替代石油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實。

生物燃料新契機

2011年6月29日,荷蘭皇家航空公司一架搭乘171名乘客的波音737-800型客機,從阿姆斯特丹出發,成功降落在巴黎戴高樂機場。荷蘭皇家航空公司由此成為全球首家使用生物燃料進行商業飛行的航空公司。

中國并沒有落后太多。

今年2月底,中石化向民航局提出了1號生物航空煤油適航審定申請,獲得通過后將正式批準用于民航商業飛行。

而2個月前,國航使用現役波音747-400型客機加載由中石油與霍尼韋爾旗下UOP公司合作生產的航空生物燃料,成功完成了驗證飛行。

媒體樂于這樣呈現:石化雙雄在生物航油領域的爭奪已悄然展開。

盡管石化雙雄搶灘生物航油采用了不同的技術路線,中石油引進霍尼韋爾的技術,而中石化則是自主研發,但是,兩者都看到了這個領域巨大的市場空間。

以生物航油為契機,生物燃料再次迎來生機。

“生物燃料是生物質能源中最重要的產品之一。”一直關注并研究生物燃料的清華大學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十中教授表示,“生物燃料替代石油應作為國家能源發展的優先戰略,并采取相應的扶持措施。”

亟待開發的“綠色油田”

對中國而言,2011年我國進口石油達59.09%;目前油價飆升,伊朗核危機使我國的進口石油充滿變數;汽車尾氣導致的空氣污染物PM2.5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在此背景下,生物燃料替代石油顯得尤為迫切。

在李十中看來,生物燃料是一座“炸不垮、打不爛、永續的綠色油田”。對這座油田的開發,美國已經走在我們前面。

據介紹,美國2010年進口石油依存度已經降至47.1%。美國減少進口石油不是依靠頁巖氣和提高石油產量,而是依靠生物燃料,更確切地說是燃料乙醇。其2010年生產的4000萬噸乙醇占進口石油的13.48%,實現替代進口石油4.45億桶。并且,生物燃料是美國目前唯一通過立法保證實現發展目標的可再生能源。

歲末年初,一場圍繞北京空氣質量的論戰加速PM2.5納入監測范圍。無論PM2.5監測與否,其危害都客觀存在,控制顆粒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氣質量才是關鍵。對此李十中認為,改善空氣質量不僅要淘汰老舊機動車、示范電動車,更應使用生物燃料。

以瑞典為例,2010年斯德哥爾摩城區全部使用乙醇和沼氣公交車,斯德哥爾摩的空氣質量良好,PM10 和PM2.5分別為28、10.8。李十中表示:“如果北京的公交車也都使用乙醇及沼氣,根據斯德哥爾摩的數據推算,每年可減排300噸顆粒物、3000噸氮氧化合物和120萬噸二氧化碳。”[page]

生物燃料產業不僅能解決石油替代問題,還是發展經濟的催化劑。在李十中看來,生物燃料是一個帶動性很強的綜合性產業體系,包括農業、化工、塑料、汽車、輕工、電力、運輸、服務等多種行業,能實現拉動內需的目的。

李十中指出,美國發展燃料乙醇產業的初衷是發展農村經濟預防農村社區崩潰,后來才考慮到能源安全和保護環境。“這對我國也同樣適用。”李十中說,“生物燃料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的優勢就是有助于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生物燃料產業具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全部特征,有利于培育"三農"的自身造血功能和成長機制,增加農民收入,更能解決數千萬名農民工就業問題,維系社會公平與穩定。”

在爭議中回歸1.5代

在眾多新能源中,生物燃料一直存在著爭議。

2010年全球燃料乙醇產量6800萬噸,中國169萬噸,僅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的10%。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怕影響糧食安全”。

“但實際上我國的燃料乙醇工業對糧食安全沒有任何影響。”李十中說。

李十中指出,生物燃料第1代在“與人爭糧”的爭議中過渡到了1.5代。1.5代是以甜高粱稈為主要原料,從糧食向秸稈類木質纖維素原料過渡的生物燃料。“這項技術與巴西的甘蔗乙醇技術相同,而且甜高粱非常適合在我國大面積非傳統農業用地上去種植。”李十中說。

據介紹,目前我國生物燃料從第1代過渡到1.5代,生物燃料技術已經成熟,清華大學開發的ASSF法甜高粱莖稈乙醇技術已在內蒙古建起示范項目。李十中告訴記者,種植一畝甜高粱可以提取乙醇1噸。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車能使一氧化碳排放下降30%以上。

盡管1.5代生物燃料技術已趨向成熟,但量產之路并不平坦。我國尚未建立起成熟的生物燃料供應體系,原料供給成為掣肘生物燃油大規模商業應用的重要因素。

對此,李十中坦言,生物質燃料已從第1代邁入到1.5代,第2代目前受到技術的限制仍未突破,也談不上大規模商業化運作。雖然1.5代目前技術成熟,但關于非糧生物燃料價格調控、稅收優惠、資金補助、市場配額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有待進一步調整。而且目前對于甜高粱優質育種,秸稈收集、儲、運等體系還不完善,還只停留在一些試驗田和零散企業小規模生產階段。

李十中建議,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發展路線圖應根據技術和經濟可行性確定。第1代生物燃料應控制生產規模,并逐步向非糧原料轉型;目前宜大力發展1.5代生物燃料;加快示范第2代生物燃料纖維素乙醇;抓緊研發第3代生物燃料藻類生物柴油;跟蹤第4代生物燃料人工光合燃料技術。

他同時建議在國家層面上設計建設內蒙古、新疆、環渤海生物燃料生產基地。內蒙古、新疆不僅礦產資源豐富,而且地域遼闊、光熱資源豐富,適合種植耐旱、耐鹽堿的高光效作物甜高粱,建立新興的燃料乙醇產業和集約化養殖業,恢復生態、保護環境,改變采取依賴煤、油、氣的三高發展模式,切實提高農牧民收入,維護邊疆穩定。還可利用環渤海地區1700萬畝鹽堿地建成年產500萬噸燃料乙醇、250萬噸高粱米的綠色能源與糧食基地。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碳對抗 生物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