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國電力全年裝機增長9.3%,發電量增長11.7%,電力消費GDP彈性系數略大于1,顯示了電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非化石能源當中的水電、核電、風電等非火電類型發電裝機容量比重達到27.5%,比上年提高0.93個百分點。所有非化石能源合計提供了電量8200億千瓦時以上,水電由于季節性影響發電下降高達240億千瓦時,整體僅比2010年增加130億千瓦時。
考慮到我國目前能源統計缺乏非商品能源統計,它的增長與否還處于能源統計系統之外。完成既定的非化石能源消費份額目標幾乎要100%的依靠各種非化石能源。
如果2015年實現總能源消費40億噸標準煤,那么非化石能源消費每提高1個百分點,意味著4千萬噸標準煤的增量。按照非化石能源比重要從2010年的8.4%,上升到2015年確定的11.4%的目標計算,非化石能源的年均增量要在2500萬噸標準煤左右。
如果以此標準衡量2011年的非化石能源發展,100億千瓦時如果按照發電煤耗折算,在400萬噸標準煤左右,顯示這一增量偏慢。而增量較小主要是受到水電出力下降的影響。
中長期來看,非化石能源,特別是風電與太陽能,還將保持較快的增長,而在建水電與核電站的投運,也將對實現非化石能源目標做出重要的貢獻。當前,四種主力新增能源面臨的問題可以歸為兩類,風電與太陽能的并網問題與裝備制造質量問題,以及水電與核電的非能源影響問題。
作為隨機性、間歇性能源,風電與太陽能并網帶來的系統運行、備用增加、經濟性下降的問題在今后需要通過更顯性的補貼與分攤機制加以解決。同時,需要拓展新的可能的途徑,比如儲能、提高天氣預報精度、需求側響應等。過去電網的功能是實現可調控的電力供應與隨時變化的需求間的平衡。現在,這一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平衡中不可控的電力供應比例將越來越大,使得電網的角色愈加重要和關鍵。
風電與太陽能發展給裝備制造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培育了一批具有初步競爭力的企業。與此同時,裝備質量也存在隱憂。觀察風電發展可知,我國與先行國家相比,發展的確太快。分析丹麥風電發展,可以看出其經歷了“起步——裝機數量增長而單機容量變化不大——單機容量快速擴大——數量與單機均快速增長”的階段,中間有一個較長時期的“風機積累”時期。而我國的風電發展,從2005年以來形成了連續6年的總裝機量翻番式增長。
“壓縮式”發展帶來一系列問題應得到重視。
水電與核電都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問題。水電的問題在于移民與環保,而核電受福島核事故影響,各項安全標準提高也將進一步抬高成本。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