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之一:如何防治重金屬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
近年來我國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嚴重威脅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影響社會穩定。隨著土地污染狀況加劇,糧食重金屬超標問題日益顯現。3月9日南方日報報道,日前出臺的《糧食法》征求意見稿就關注到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問題,把重金屬殘留明確列入糧食質量檢驗項目,食品安全再多一道閥門。而如何防治重金屬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也引起了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高度關注。
3月5日中國新聞網說,人大代表呼吁重金屬污染防治納入官員綜合考評。全國人大代表、富潤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趙林呼吁,建立懲罰性賠償機制,降低賠償的實施條件、提高懲罰性賠償的數額,同時將重金屬污染防治成效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官員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責任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而湖南代表團則首次以全團名義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于支持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老工業區實施產業升級企業整體綠色外遷的建議》。
3月10日新華網報道了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海南省主委施耀忠的建議,他認為中國應高度重視重金屬污染問題,建議加強環境隱患排查整治,加強環境應急能力建設,嚴格防控重金屬污染源,強化監管工作責任追究,強化環境安全信息公開。中國的重金屬污染仍處于頻發態勢,出現了由工業向農業轉移、城區向農村轉移、地表向地下轉移、上游向下游轉移、水土污染向食品鏈轉移的特點,對民眾健康和農產品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為有效遏制重金屬污染事件頻發,他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強環境隱患排查整治,二是加強環境應急能力建設,三是嚴格防控重金屬污染源,四是強化監管工作責任追究,五是強化環境安全信息公開。
委員代表們還對消除土壤重金屬污染提出許多積極建議。據南方日報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溫香彩說,可建立國家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制度,定期開展全國和區域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工作,掌握土壤環境狀況和變化趨勢,說清潛在風險。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院長謝德體認為,應盡快建立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機制,做到“控制增量、消化存量、標本兼治”。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名呼吁要加強對重金屬污染的治理。
3月9日中國廣播網報道,全國政協委員夏培度指出,關于大氣、水資源、海洋污染,國家都出臺有相關法律,但有關重金屬的污染防治至今沒有一部法律。為此,他建議國家對重金屬污染防治進行立法。依靠法律,建立機制,齊抓共管,建立摸底排查制度、防治和補救制度、防治保障機制以及相應的土壤重金屬預警制度等,對重金屬污染實現標本皆治的目標。
關注之二:籌措環保資金靠發行環保彩票可行嗎?
3月9日公益時報稱,全國人大代表陳飛對媒體闡述了他的“環保彩票”構想,這已是陳飛第二年提交有關“環保彩票”的建議了。他告知記者,這份議案已經被30位全國人大代表聯合簽名,并已提交全國人大。發行環保彩票有何利弊?媒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
3月10日京華時報援引陳飛的話說,環保資金需求壓力急劇擴大,超出了國家現有的投入能力。要應對這一問題,需投入大量資金。發行環保彩票有利于為環保事業籌集資金,為環保事業提供更為充足、可持續的資金來源。如能達到中國福利彩票、中國體育彩票同等規模,按2010年靜態計算,可為社會創造直接就業崗位約30萬個。
而3月8日的金羊網則發表了不同的看法:“彩票公益金非萬金油,解決民生問題不能僅靠它”。文章說,對于發行新品種的“專項彩票”,代表們的意見分歧往往最大。多數人認為,發行彩票的確是迅速籌集公益金的方式,但總不能什么領域有困難,就去發行什么彩票。這樣不僅會助長全民博彩的風氣,而且不利于行業自身尋找問題的結癥,也不利于行業發揮主觀能動性。文章還指出,雖然公益彩票和民生的關系已越來越密切,但新發行專項彩票應該慎重而行,畢竟解決民生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彩票。
其實,環保資金問題一直是困擾環保工作開展的瓶頸,而在今年“兩會”上,也有代表委員為籌措環保資金出謀劃策。3月7日人民網報道說,2011年3月國務院己正式批準《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目前治理污染地方配套資金壓力很大,湖南省擬以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為主題,申請發行專項債券。據當天的中國經濟網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今年上交提案,請求支持湖南省重金屬污染治理工作,并擬發行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專項債券。潘碧靈表示,“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涉及927個項目,估算總投資595億元,時間緊、任務重,地方財政壓力很大。”他建議,適當降低發行門檻,允許湘江流域重金屬治理專項債券規模超過凈資產40%的上限,放寬發行主體三年連續盈利的要求;創新債券發行方式,以滾動方式在湘江流域長沙、株洲、湘潭、衡陽等地發行,緩解各地市治污資金壓力;簡化審批環節,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是重大環保項目,建議參照保障性住房項目發行債券享受綠色通道的做法,簡化審批環節,加快審批進度。
關注之三:PM2.5數據公布后還需要做好哪些功課?
3月12日南方日報消息稱,珠三角17個監測站點從3月8日起正式公布包括PM2.5在內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因此成為全國第一個按照新標準公布監測指標并評價空氣質量的城市群。
就在當天,佛山也同步公布了空氣質量“新標準”,公布的內容除了原先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外,新增了一氧化碳、臭氧、PM2.53項污染物監測。然而,不少市民表示看不懂PM2.5的數據。面對窗外一片灰暗,權威部門卻顯示空氣質量仍處于優,實在不清楚這個“優”是如何得出來的。
針對網友質疑PM2.5的監測選址存在故意降低標準的嫌疑,同一天的南方網引用了專家的話。PM2.5等空氣污染物監測站的選址,并非像外界所認為的那樣存在刻意降低標準的嫌疑,而是通過科學細致的長期普查,在綜合相應的社會因素后,最終做出的相對準確和適宜的選擇。但同時,專家也表示,當時選址所依據的相關標準,對照目前的城市發展和經濟發展速度,顯得有些落后,希望能夠將相關選址細則公布于眾,讓公眾予以“有建設性的爭論”,從而達到改進的目的。文章還指出,盡管新標準中的臭氧和PM2.5濃度都與灰霾天氣直接相關,但是市民仍不能僅憑肉眼觀察判斷PM2.5的濃度高低。
謠言止于公開,信息重在透明,信息公開才是加大環境治理的“助推器”。“兩會”上的代表委員也關注到了環境信息公開的重要性。3月9日新華網說,代表委員呼吁增加環保事件處置透明度,提高公信力,避免“捂蓋子”現象再次發生。不少代表委員認為,國家和一些城市面對PM2.5的開誠布公,是政府環境信息公開的表率,應當成為環境治理的常態。
雖然一些地方政府做到了公布PM2.5監測數據,但接下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廣州日報題為《PM2.5公布之后還要多幾個追問》的文章稱,以前有很多數據,雖然公布了,但卻和公眾的切身感受相差太大。因而,公布的數據要真實反映廣州的空氣質量,而不能“孤芳自賞”,有關部門應提供真實的數據,要真正做到公開透明,并接受公眾監督。同時,為了確保數據的全面真實,也希望能發布PM2.5數據的監測站點越多越好。3月13日大洋網的文章建議,應將PM2.5的公布納入天氣預報,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普及市民知識,讓市民知道PM2.5是什么情況,在多少數值的時候怎么相應防護,在公布的基礎上做好貼近市民的服務。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