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元平在央視3·15晚會上表示,2012年,質檢總局將重點對節能家電、日用消費品、建筑材料等領域的企業和產品進行抽查。“緝查”令一出,家電業一片嘩然。政府對節能家電市場的抽檢,無異于對節能家電的“身份證”———能效標識的再次過濾:能效標識能真實反映電器的能耗狀況嗎?如果不鏟除能效虛標現象,那家電是否節能究竟以什么標準說了算?
能效標識“貓膩”多
能效標識是附在耗能產品或其最小包裝物上、用來標明產品能源效率等級性能指標的一種信息標簽,一般“從一到五”劃分為五個等級,級數越靠前就代表該電器越省電。能效標識可以為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提供必要的參考信息,引導和幫助消費者選擇能源效率更高的產品。但不少消費者在購買時發現,不少貼著一級能效的家電并不比二級的省電,能效虛標問題非常令人困擾。為此記者專程走訪了太原市幾大家電賣場,發現能效標識中的“貓膩”還真不少。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許多國產品牌的白色家電都標注的是一級能效。以耗電大戶空調為例,一臺國產1.0P的標價在2000元———3000元之間的普通空調大多標注為一級或二級能效,而知名品牌相同能效的產品,標價大都在3000元以上。但是當記者就價格差進行了解時,店內促銷人員多解釋說“名牌產品廣告費高,所以價格貴”。相比之下,國外品牌對能效的標識則誠實得多。記者看到,有幾款熱銷的日本空調,能效等級大都是從二級到四級不等。很多消費者不禁質疑,難道國外家電都比國內的費電?
省家電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能效等級沒有嚴格的標準,生產廠家可以通過第三方獲得能效等級,也可以自行檢測并提交檢測報告來獲得能效等級,消費者很難發現其中的弊端。有時候,一級能效和二級能效的耗電量只差零點零幾度。由于品牌和檢驗方式的差異,有些品牌的一級能效耗電和其他品牌的二級能效耗電量實際上差不多,而一級能效和二級能效的冰箱價格少則相差幾百元,多則上千元。如果消費者光看能效標識來購買節能家電產品的話,很可能就會多掏不少冤枉錢。”
“虛報”能效處罰低
“現在國家倡導使用節能產品,我們也希望空調能省點電,現在我們看空調省不省電就主要看這個能效標識。”一位正在空調賣場準備進行選購的女士對記者說道。現在,大多數消費者判斷產品是否節能,就是通過貼在產品上的能效標識,對于虛標能效等級的產品,他們花了更高的價格換來的卻往往是一個并不節能的產品,還一直被蒙在鼓里。不少消費者都認為,“如果能效等級隨意標注,那對我們消費者的權益就太沒有保障了,應該對虛標的家電企業給予嚴重的處罰!”
記者了解到,根據現行的《能效標識管理辦法》,“虛標”能效等級的家電產品和企業受到的處罰僅是“由地方節能管理部門或者地方質檢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標識;情節嚴重的,由地方質檢部門處以1萬元以下的罰款”。 鑒于能效能級可以自行聲明,一些家電制造企業通過送檢高能效水平的“樣品”,生產較低能效水平的產品來獲取能效標識。而就算被質監部門查出能效“虛報”問題,1萬元的罰款與家電廠商通過能效“跳級虛報”而獲得的利潤相比,更是微不足道。違法成本過低,讓違法企業有恃無恐,以至于很多虛標能效的企業只需撤回產品,貼上新的標識,之前的節能家電就能再次大搖大擺粉墨登場了。
家電節能使用方法是關鍵
“能效高的也并不一定就好。”一直就職于某大型家電賣場的王先生對記者說,“以冰箱為例,其耗電量是有一定范圍的。在企業技術條件尚未成熟的情況下,片面追求節減能效,冰箱使用的保溫材料會受到影響,壓縮機性能也可能會降低。”
王先生給記者算了筆賬,能效為1級的空調可以比能效為5級的空調節電40%左右。拿一款制冷量為3500瓦的空調來說,每天工作10小時,能效5級的空調每小時的耗電量為1400瓦,能效1級空調每小時的耗電量為1000瓦,每小時節電0.4度,每天節省電費2元左右。按夏天開機70天計算,一年共節省電費140元。而隨著電機與壓縮機等元件的老化,節能家電的節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那“節能家電”到底節不節能究竟誰說了算?王先生認為,并非最高能效級別的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就最省電。比如,冰箱每日耗電量不但與電冰箱的有效容積有關,還與使用環境、箱門開啟的次數、內存物品的數量等諸多因素有關,并非單獨由能效比完全說了算。一般來說,冰箱應減少開關次數,縮短每次開門的時間;冰箱內貯存食物不宜過滿,食品之間及食品與箱壁之間也應留有1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有利于冰箱內冷空氣對流,從而減少耗電。因此,正確使用節能家電,才能真正實現節能的目標。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