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風電業在寒冬中洗牌

2012-04-27 08:29:24

4月12日,上市一年后,曾創下主板發行價紀錄的華銳風電發布了一份讓投資者失望的年報:凈利7.76億元,下滑73%。在華銳風電之前,風電行業的另兩家上市公司金風科技、天威保變的年報一樣“很難看”。在經歷了數年的“爆炸式”發展后,風電行業迎來了寒冬。在冬日里,小廠商和玩票的投機者逐漸退出,大廠商在努力創新商業模式的同時,等待春天。

4月13日,股民老劉以16.14元買入華銳風電,他希望賭一把,“已經跌成這樣了,還會差到怎樣?”。一年多前,2011年1月13日,國內市場排名第一的風機制造商華銳風電曾以90元發行價創出A股主板市場最高價,成為風電行業最大IPO。

4月12日,華銳風電發布的2011年報顯示,公司凈利7.76億元,下滑73%。上市一年多以來,華銳風電市值蒸發近600億元。

不光是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天威保變此前發布的2011年報顯示,兩家公司凈利潤分別下滑73.5%、94.32%。

“風電浪費百億度”

政策上的風向變化,讓在超車道上超速行駛了4年的風電行業驟然減速,新增裝機容量幾年來首度負增。

“由于上不了網,去年光風電就浪費了100億度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告訴記者。

孟憲淦認為,配額制是解決“棄風”問題(棄風主要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讓風電上網,只能將風機停止發電)的有效途徑。“配額制進一步體現了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調整,即為了平衡地區間發展,避免浪費,提高使用效率。”

配額制是指按各地電力消費總量來規定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新能源發展政策。

華銳風電發布年報后一天,4月13日,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在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上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內要建立和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

梁志鵬在這個論壇上透露的另一個信息也引起行業關注:《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有望上半年出臺,多家業內企業的網站不約而同地轉載了該消息。

這被認為是在風電大規模發展暴露出風電上網難、浪費嚴重等問題后,政府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調整。

然而配額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尤其是風電上網問題,同時配額制也許不能“如期”出臺。近日有報道稱,由于各方利益糾葛,《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還處在前期調研階段。

雖然配額制的消息對于行業來說是利好,但遠水難解近渴。

對于風電業入冬,多家機構在分析報告中提出,國內風電行業競爭加劇、銀根緊縮以及國家有關部門加強風電并網管理并調整風電項目審批政策是導致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立促進新能源利用的機制,加強統籌規劃、項目配套、政策引導,擴大國內需求,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

此后,國家能源總局發文要求各省(區市)發改委嚴格執行風電項目核準計劃,對于風電棄風超過20%的地區,原則上不得安排新的風電建設項目。此后又緊接著下發了《關于印發“十二五”第二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的通知》,第二批風電項目核準為1492萬千瓦,較第一批規模降低了近五成。

據中國風能協會和全球風能理事會的統計,2011年度,中國(不包括臺灣地區)新增裝機容量雖處全球第一位,但相比2010年度下降了6.85%,自2005年以來首現下降。此前連續4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增長率超過100%。

在經歷了快速發展后,風電行業進入“調整期”。

小企業玩不下去了

從一個項目幾十家企業來投標,到現在的每次投標都是幾家“老面孔”,風電行業在入冬后,小企業生存越來越難。

4月上旬,在一家主流風電廠商做市場的王軍峰,一直在貴州為一個風電場的招標而忙碌。盡管這次招標項目規模不到20萬千瓦,算是小單,但也有國內近10家主流風機廠商到場。

“價格戰仍然打得很兇,各家的差距越來越小。”王俊峰列舉了幾家廠商的報價:3610元每千瓦、3860元每千瓦、3680元每千瓦、3660元每千瓦,各廠商報價僅相差10元至50元。這個報價相比去年底約3700元的報價略有下滑。據介紹,在2008年,這個價格曾高達6000元。

雖然今年才30出頭,但王軍峰入行已有七八年,經歷了風電行業最好的時光和如今的“寒冬”。他告訴記者,與以前不同,尤其是去年以來,參加招標見到的常是老面孔,“大家都很熟,常見面,知道對手長短,報價也都比較靠譜。”不像前些年,動不動一個項目就有幾十家廠商來投標,經常有“不在乎能否拿到訂單”小廠商報出一個特別不靠譜的低價來攪局,把整個價格都拉得很低。

回憶起“好時光”,王軍峰的感慨和還留在行業內的多數人一樣。

2004年至2009年,中國的新增風電裝機量每年都翻倍。那時候各地都流行建設風電“三峽”,但大規模風電場集中在西北地區,電網接入滯后,加上北方地區供暖特性,冬季風電經常要被掐掉留給火力發電。去年風電事故頻發,政策出現“轉向”。2011年5月,發改委收緊了50萬千瓦以下風機項目審批;同期國家電網下發通知暫停了4個月風電接入核準,并密集出臺了多項涉及風機質量和電器設備的風電標準,風電入網標準更加嚴格。2011年風電新增裝機首度下滑,風電市場像被按了急停燈。

“大環境確實很讓人惱火,不過也有好處,很多小企業都玩不下去了。”入行七八年,王俊峰說自己見到倒下的企業至少有四五十家。很多企業原來就是做工程機械的,也有完全不相干的,這些企業都有一個特點:市場好的時候,蠢蠢欲動,花幾千萬買一個專利許可證,就開始造風機,“但由于買的都不是主流技術,從誕生的那一天就注定了要滅亡。不少企業就只造了一臺風機,或者只安裝了一臺風機就從此銷聲匿跡了。這些企業的老板不少都是我的朋友,在他門剛進入的時候,我都勸過,但都沒人聽。”

“去年一整年只接到了兩三個風場的訂單。”老柳想換個工作。他現在一家規模較小的風機廠商工作。他告訴記者,去年政策“變向”后公司已很難接到訂單,公司近一半的銷售都離開了。

老柳所在的企業并不是個案。例如位于寧波的一家企業,此前曾宣布計劃投入2億元用于風電設備自主化,并在今年底達到300臺2兆瓦風機的制造能力,要成為風機制造業的后起之秀。但記者在其公司官方網站上未看到任何風機銷售的信息或案例,企業新聞一欄僅有一則關于網站更新的新聞,且更新于2011年2月。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發布的《2011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顯示,排名前20位的風機廠商占據了國內98.5%的新增裝機市場,而排名前4家企業占據了新增市場50%的市場份額。

創新“大冒險”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企業“被迫”開創新的租賃商業模式,并直接參與上游建設,自己建風場、賣風場。

2月,針對“三一電氣將退出風電行業”的傳言,三一電氣在北京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總經理吳佳梁稱,“我想這可能是競爭對手放的煙幕,無論從人力還是物力上考慮,三一都不可能輕言退出。”

作為工程機械領域的巨頭三一重工的全資子公司,三一電氣2008年正式成立并進入風電行業,迄今為止已投入超過30億元。

最新數據顯示,三一去年在全國風機新增市場中排名第17位,全年裝機179.5兆瓦,較2010年增加了73兆瓦,但其市場份額僅占全國新增裝機的1%。

一位行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三一與排名前五的企業差距太大。在他看來,三一退出的傳言也并非空穴來風,因為業績不好,原來100多人銷售團隊已被裁掉了大半。

在去年一片蕭條下,也有企業實現了逆市增長。與2011年華銳風電銷售收入同比下降48.66%相比,廣東中山的民營企業明陽風電去年銷售收入實現了30%以上的增長。去年明陽風電的新增裝機量也顯著上升,在去年全年新增市場份額也從2010年的5.5%上升至6.7%,并首度進入了全球風機整機制造商前十位。

明陽風電的銷售增長或可歸結于商業模式的創新,其采用的租賃模式,在保證風場正常運營的情況下,減輕了業主一次性的支付壓力。此外明陽參股上游產業鏈,自己建風場,賣風場。據了解,這種新的商業模式約占其去年銷售比例的近一半。

不過新能源行業分析師曹寅卻認為這是企業在市場環境不好倒逼下的一種無奈之舉,不僅是明陽,其實很多企業都在嘗試這種模式,就像GE當年開創設備租賃模式一樣。但設備廠商自己建風場也有很大的風險,例如如何拿到好的風場資源,風機一次性安裝難以重復使用等。

而華銳風電和金風科技雖然保住了市場的第一、第二的位置,但日子都不好過。華銳風電疲于與風機控制系統合作伙伴美國超導的合同以及知識產權糾紛;金風科技由于技術路線原因,深受去年原材料稀土價格上漲之痛,在與同行價格戰上底氣不足。

寒冬中的機遇

未來幾年,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目前行業出現的變化,可能成為市場領先企業的發展契機。

對于風電行業的寒冬,王軍峰有自己的看法。“任何行業發展都會經歷由不規范到規范的過程,‘十二五’規劃國家的風電裝機大目標擺在那里,只是與前幾年相比,發展速度會放緩。我們已經把外企打趴下了,目前這種變化對于行業領先企業而言并未是壞事。”

但要說風電寒冬會很快結束,也確實太早。

“今年的情況也不會好到哪里去。”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如此判斷,他強調風電在經歷了大規模的發展后暴露出很多問題,政府正在對行業做調整,即不再追求量,而是真正提高風電使用效率。“十二五”期間,各省還將按照電力消費總量來規定可再生能源比例,今后風電項目將更接近用電負荷中心,減少遠距離的大規模風電上網接入,鼓勵經濟發達地區多用風電,協調區域發展。

截至2011年,中國累計風電裝機為6200多萬千瓦,但其中有近2000萬千瓦上不了網。

與“十二五”1億千瓦風電并網裝機量相比,2012-2015這四年總計的新增裝機空間還有約6000萬千瓦。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

在曹寅看來,整個風電行業就像其股價一樣,也才剛打開理性發展的開端。“目前的調整是必然過程,沒有前期大規模的發展和積累,這些風機廠商不可能花大的精力和資金去投入技術研發,不會去認真思考如何真正提高客戶價值。現在靠價格競爭已經沒有出路,未來企業的競爭包括技術研發實力、企業經營管理能力、資本等各類資源整合的能力、商業模式創新的能力。”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王軍峰已經將自己的主戰場轉移到了西南地區,用他的話說,今年這里將成為新的戰場。由于西南的電網接入好,電價高,今年競爭也將最激烈。“寒冬是到了,但訂單還是要拿的。”

西南地區是“西電東輸”的主通道,這里風電上網條件比西北地區好,再加上這里風電的上網電價高,業主開發風電場積極性很高。以貴州為例,目前國家規定的上網電價是6毛1,而受益于西部大開發支持政策,每度電補貼2分錢,再加上有的風場拿到CDM(清潔發展機制)補貼近1毛錢,最終電價可以達到7毛3。

這樣算下來,一個中等規模的風場,大概8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不少主流廠商都推出了針對西南高原地區的特殊機型,加大葉片寬度,增加掃風面積。

新京報記者 鐘晶晶

■ 長鏡頭

海外市場路越來越窄

46GW(GW=100萬千瓦),國際風能協會4月17日給出了一份對于2012年全球風能新裝機容量的預測。對于中國的風機廠商來說,這并非一個好的消息。

在這一預測下,2012年新裝機增速僅為12%。

在國內市場上,新裝機增速趨緩以及競爭加劇已經使得國內廠商利潤大幅下滑;在國內廠商冀望海外市場之時,他們面對的將是更劇烈的競爭。

歐洲市場巔峰已過

歐洲是現代風電行業發端之處,亦是風電行業早期最大的市場。但在中國企業將目光瞄向歐洲之時,歐洲市場的黃金時期已過。

但一些分析師認為,雖然增速放緩,歐洲市場后續發展仍有空間。此前歐盟制定的2020年能源行動計劃指出,風電占整個歐盟電力消費的比例應達14%,而到2011年底,這一比例僅為6.3%。

另一方面對于歐洲再生能源市場的利好是,自日本核危機之后,歐洲普遍對核電更謹慎,甚至“退核”,這使得能源緊缺的歐洲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加。

美國市場遇貿易壁壘

美國是全球風電行業第三大市場,在新增裝機容量上,且呈現出明顯上升的趨勢。

截至2010年底,在美國風電占全部發電量的比例只有2.3%,而布什政府時期制定的計劃中,到2030年應有20%的電力供應來自于風電。

2011年美國新增風電發電容量增長36%,在全球居于首位。

但在美國市場,風電是政策制定者在考慮就業問題時的一個重要行業。

風機制造行業中,包括葉輪、渦輪機、風電塔、變流器等諸多部件。在美國,這一產業涉及400多家工廠以及7.5萬名雇員。

國內風機主機廠商目前僅有金風、華銳等廠家將產品送入美國市場,但美國對于中國風電產業的反傾銷已經開始。

2011年12月29日,美國風電塔聯盟向美商務部及美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進口自中國的應用級風電塔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尋求征收超過64.37%的關稅。

新京報記者 吳敏

■ 特寫

股民機構折戟“中石油第二”

河南股民老馬最近很痛苦。因為自上市當天就買入華銳風電,至今仍被套牢,老馬已變成了半個風電專家。

老馬說,當時是看好新能源尤其是風電,二是看好闞治東和尉文淵這樣的明星股東,三是覺得新股不應一直跌。不過最終證明這僅是老馬的“一廂情愿”。

政策一變臉,市場立即有反應。從去年5月起,華銳風電股價開始大跳水,從60元一直跌至26元,跌幅高達63%。此后一蹶不振,目前股價已跌至16元的水平。

像老馬這樣買華銳風電被套的股民不在少數。在股吧和論壇上,股民戲稱華銳風電為“中石油第二”。

去年“打新”的機構資金同樣在“中石油第二”身上遭受重創。

其中最突出的是險資太平洋系——7只產品合計網下申購時獲配724萬股(經去年10轉10后為1448萬股),總投入6.52億元,至去年末合計持有1075萬股,為場內第一大機構勢力,對應現價的市值僅剩1.63億元。

華銳上市時的市盈率是48倍,目前市盈率為36倍。“A股市場的估值太高了,這樣的市盈率在美國市場和香港市場是不敢想象的。”F&S(佛若斯特沙利文咨詢公司)新能源行業分析師曹寅認為,目前華銳股價的下挫是價值正常回歸。

新京報記者 鐘晶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風電 風能 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