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統籌推進,實現經濟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落實這一要求,需要在降低碳排放強度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要降低碳排放強度,必須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利用環京津優勢,主動推動京津冀企業協作。
總體來看,我省降低碳排放強度面臨“高、大、重”的限制。“高”是指碳排放強度高,“大”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重”是指影響降低碳排放強度的鋼鐵、石化、建材等高碳產業的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長期居高不下。與發達國家居民是碳排放量的“最大貢獻者”不同,我省企業碳排放量占全部碳排放量的80%以上,因此,降低碳排放強度最主要的抓手是千方百計降低企業的碳排放量。
治理環境污染的研究與實踐表明,大氣污染受氣候和風向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具有跨行政區劃傳輸的特征,因而相鄰區域間只有協作才能取得治理大氣污染的最大實效。從我省情況來看,加強與京津合作共同協商,制定降低企業碳排放量的政策是共贏選擇。
要看到,雖然京津冀三省市的企業協作符合各方利益,但目前還存在協作領域小、基礎不牢、合作機制不完善和政府作用尚未充分發揮等不足。今后,在政府相關措施的主動協調推動下,企業只有將降低碳排放量上升到關系企業能否生存的戰略層面,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才能更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強度。
一是推動京津冀企業在合同能源領域加強協作。在傳統的節能投資方式下,節能項目的所有風險都由企業自身承擔,潛在的風險讓我省眾多企業裹足不前。采用與節能量直接掛鉤的合同節能機制,可以大幅度降低我省企業投資風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節能服務公司有五百余家,北京就擁有二百多家,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且整體實力較強,科技含量較高。由省政府搭建平臺,促進我省企業主動與北京的節能公司合作,對降低碳排放強度具有積極作用。
二是推動建立低碳技術創新和擴散的區域聯盟。京津冀現行研發聯盟的主體基本上都是本省(市)內的企業和科研機構,這種研發聯盟僅僅打破了本區域不同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壁壘,對企業跨區劃創新的推動力比較弱。以發展的眼光看,三地各自投入大量研發經費很有可能成為重復性投資,一些關鍵性技術可能由于研發經費和科研人員的投入分散而無法取得重大突破。如果三地能夠建立低碳技術創新和擴散的區域聯盟,將分散的手指緊握成拳頭,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推動建立京津冀統一的碳交易市場。世界銀行預計,2012年全球的碳排放交易額將達到1500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量會達到3.5萬億美元。與這種快速發展的趨勢相比,我國碳交易市場還不成熟,每噸碳的價格不足國際價格的三分之一,發展繁榮碳交易市場已成為我國降低碳排放強度的必然選擇。
目前,京津冀三地都已成立了有關碳交易的機構,2008年北京成立了環境交易所、天津成立了排放權交易所,2010年我省成立了能源環境交易所。從發展方向看,國家鼓勵建立跨行政區的碳交易市場,而且處于起步階段的京津冀三地交易所業務量都很少且是同質化競爭,這就為京津冀三地整合資源、建立統一交易市場提供了推動力。這種統一的交易市場社會成本較低,可以使企業有更多選擇、更加靈活地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從而以更低的社會成本降低整個區域的碳排放強度。當然,在推進京津冀企業協作的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不少困難,但只要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并耐心推進,不僅對降低碳排放強度有積極作用,而且對落實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