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躺在阿爾卑斯山北麓伊薩爾河畔的德國經濟、文化、科技重鎮,擁有寶馬、奧迪兩大汽車品牌,制造業、金融保險業均發達;但它享有現代科技的便利的同時,又保留了原巴伐利亞王國都城的古樸風情。這里空氣潔凈、生活安詳寧靜,少見喧囂,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并行,各行其道,優哉游哉,體現了人車生活的和諧統一。
小型車充斥寶馬故鄉
雖然慕尼黑是著名的汽車品牌寶馬、奧迪的家鄉,但放眼整個城市,除了滿城奔馳出租車以及一些靚麗的敞篷跑車給人以震撼外,其他交通工具相當樸素。這個出產了世界最尖端汽車科技的地方,城市道路上交通工具是幾個時代的交織,自行車、摩托車、汽車、電軌并行穿梭。
慕尼黑居民經濟收入頗高,普通的工薪階層月收入有1500 ̄3000歐元,大學生畢業后就職,法律規定不低于3000歐元,白領、金領的收入可見一斑。在德國一輛寶馬5系的價格在3萬歐元多點,普通工人工作一年就可以擁有一輛5系。但實際上,從街頭就可以看出,慕尼黑人在車型選擇上早有了環保經濟的考慮。小型車、兩門車、休旅車大行其道。寶馬、奔馳、奧迪、大眾品牌的小型車最多,歐寶、標致、日本車也不少,MINI、SMART、寶馬1系、奧迪A2、奔馳A級、高爾夫、POLO都是常見車型。相比之下,寶馬7系、奧迪A8、奔馳S級等高端豪華車并沒有想象中多。即便這樣,慕尼黑同樣無法避免汽車社會的后遺癥,城市狹窄的街道兩邊都停滿了汽車,影響了交通和城市景觀。
眾人墨守交通文明
在廣州考駕照要嚴格地練習剎車起步、繞蝴蝶樁,因為學會在前后左右、全面夾擊的車流中游刃有余是廣州車主的必殺技,但這在德國開車基本無用武之地。
在德國開車,首先要求能開得快而穩,尤其是在郊區,道路狹窄但是車速很快,會車的時候要注意距離,其他不用太在意;其次,要了解交通規則。比較國內,德國的交通規則更細,而且有很多眾人墨守的行車文明。比如兩三個車道交匯的環行轉彎處,都有一個紅色三角形的標志,在這個標志下,即便是綠燈,同方向的車輛不能魚貫通行,過一輛車下一輛車需停車觀測。中國駕駛員常常在這個標志下栽了大跟頭。
在德國偶見封閉了一車道、兩車道合并的情況。這個時候兩隊車輛行駛很有規則,沒有亂插隊的現象。根據約定俗成的習慣,被封閉的車道上的車輛需開到封閉口才能插進旁邊車道,而旁邊車道也總是會給這輛“頭車”讓出車位,兩條車流像拉鏈一樣一個環節扣入一個環節,這種“拉鏈法則”比起中國城市爭先恐后、群車向前擠的“拱豬法則”更有秩序、更有效率。這些規則的約定俗成與德國人嚴謹、有條理的思維習慣有關系。
農牧天地 跑車天堂
熟悉并遵守了交通規則,在慕尼黑開車就是一大享受。慕尼黑是一個現代與中世紀農牧文化交融的城市,這在郊區尤其明顯。放眼望去是寬廣無垠整齊的田野,小農舍散落其間,房屋整潔,花草掛在窗臺亭間,有種前農業時代的安寧和興旺。讓人驚羨不已的是這自然風光里最絢爛的情景——時不時地一輛漂亮的敞篷跑車馳騁而去。
我在慕尼黑的時候據說是遇到了今年最熱的天氣,中午室外溫度達到340C,烈日當空,由于緯度高,紫外線十足,即便是這樣,路上所看到的跑車一律打開敞篷,而大部分汽車也是敞開車窗。歐洲人保持著親近自然、酷愛陽光的天性。在慕尼黑伊薩爾河畔公園,到處可見休閑的居民追隨陽光不斷地轉移地點、幾近裸體進行全天日光浴的情形,而打傘遮陽的人被認為怪異。由于與自然親近,高溫時日也短,德國人不喜封閉車窗打開空調,即便是使用空調,溫度也與車外相差無幾。
在如歌的田園風光里開著敞篷車,呼吸潔凈空氣、享受著太陽浴,這是頂級享受。歐洲有很多高速路段不限時速,在這樣的天地里馳騁把敞篷跑車的設計初衷實現得淋漓盡致,可以說這里是敞篷跑車的天堂。
摩托車也有自己的節日
德國包容著多元的汽車(或者說移動性)文化,摩托車在德國也受到大力宏揚,從沒有限摩這一說。從馬力強勁的大型機車到輕型踏板摩托車,任何款型的摩托車上路都不受限制。自己動手改裝、制造的車輛(包括汽車和摩托車)也都能拿到牌照合法上路。
摩托車迷甚至有自己的節日。每年7月的第一個周末,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加米施小鎮上就迎來了寶馬摩托車狂歡節,這是已經如“德國啤酒節”一樣著名的民間傳統節日,每年都有幾萬名來自歐洲各地的摩托者愛好者騎著寶馬、本田、雅馬哈、哈雷等品牌摩托車前來朝圣,潮水般的摩托車大軍涌進德國這個小鎮十分壯觀。
這場聲勢浩大的摩托車大會掀起了歐洲摩托車熱浪。在整個歐洲,摩托車歷時不衰,為主要的城市交通工具之一。德國還有著“騎著摩托車縱橫歐洲”這一說,沿著阿爾卑斯山脈一路觀光,有數不清的斜坡彎道,精彩之處綿延不絕,這是令人向往的摩托車夢幻之旅。
低碳出行 自行車新王國
不過,作為曾經的自行車大國的子民,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自行車王國在中國沒落又在歐洲新崛起。實際上,在歐洲,即便是早早進入汽車時代,自行車文化一直得以保留和延續。
騎自行車是德國人的一大休閑活動,因為有利于環保又鍛煉身體又省錢,德國人主張在日常生活中也盡量以自行車代替汽車出行。幾乎每個慕尼黑家庭都擁有1 ̄2輛自行車,一輛用于上班購物,一輛用于休閑運動。在慕尼黑,自行車也實實在在地擔當著代步工具,行人騎著自行車匆匆上下班是普遍的情形。與國人騎自行車受到歧視不同,德國人嚴謹地尊重行人對自行車的選擇并給予優待的政策。慕尼黑的街道一般比較狹窄,但都開辟出自行車專用車道,有的地方還利用色彩便于識別;而繁華商業地帶也開辟出自行車停放專區,當然,如果貪圖方便將車鎖在路邊樹上也不用擔心被禁止和罰沒;在一些公園和公共休閑地帶更鼓勵騎自行車漫游。
德國人不僅喜歡騎著自行車短途出行,也喜歡騎著自行車在城市間長途穿越,一些主要城市計劃建設專供自行車使用的“自行車高速公路”,最高時速可達到50公里。健身、省錢、環保和政策優待,讓自行車風靡德國。在慕尼黑沒有機會騎車到處轉悠,是我最大的遺憾。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